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觉两点阈实验报告..

皮肤觉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苏川婷区队:2013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1311002054 日期:2015年11月10日指导老师:罗勇合作者:李俊良,韩超慧,陈相纬,陈磊,杨特,叶磊,张雅丽,张游,章倩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目的:(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觉两点阈的差别;(3)探究练习与疲劳因素对皮肤觉两点阈的影响。

方法:用两点域量规对本组全体同学进行皮肤觉两点域实验;用恒定刺激法得到实验数据结果,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绝对阈限。

结果:左手臂阈限均值比左手背高9.86mm,但P值<0.05,所以左手臂与左手背差异性显著;各测量区域中,男生的阈限值均比女生高,但P值>0.05,所以男女性别差异性不显著。

结论:(1)人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值不同,左手臂阈限值较高;(2)不同人同一测试区域的皮肤觉阈限值不同;(3)身体裸露部分的阈限小于掩盖的部分,不同部位皮肤觉差异性显著;(4)同一测量区域皮肤觉阈限值在性别上差异性不显著;(5)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被试的皮肤觉两点阈值会减小;(6)皮肤觉两点阈的值会因被试疲劳而增大;【关键词】皮肤觉两点阈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1引言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皮肤觉两点阈是人的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

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身体的暴露部位,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部位,如肩背、大小腿等部位两点阈大。

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具体做法如下。

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选定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每种刺激呈现不能连续超过3次;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粗略的预测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选定以预测值为中点间距为1-5mm的五个恒定刺激值。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 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在5%-10%,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恒定刺激法既可以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又可以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感觉阈限,直线内插法求绝对阈限值。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两点域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一般说来,身体的暴露部位两点域较大。

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域的大小。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3)探索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2 方法2.1 被试2013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实验心理学第一组十名同学,6男4女(无左利手,测试均为左手手背与手臂),十名同学分为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实验,每个小组3男2女。

2.2 仪器两点阈量规10个,遮光眼罩2个,记录纸七张,记号笔1支,黑笔2支。

2.3 程序2.3.1 程序1(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左前臂背面为测量区,手背为一区(简称A区),手臂为一区(简称B区),测量前,在A、B两区做上印记,在印记内进行测量。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2,感觉为一点时报告说1。

”记录员记下频数。

主试不管被试做何回答,都要按原计划将一系列实验做完。

(3)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落下,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间不低于2秒。

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4)在正式实验之前,还需要估出被试测量区的范围。

主试先自由设定一个值,对被试进行测试,根据被试回答正确的次数与测量次数的百分比适当的调节量规的大小,当被试回答正确的次数与测量次数的比约为50%的时候,选定这个值作为该被试的评估值。

(5)正式实验时采用恒定刺激法测皮觉肤两点阈。

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根据不同被试所测出的评估值为起点,随后每间距差为1-5mm,共5个间距。

每种间距做20次,5个间距随机出现,同种间距连续刺激次数不超过3次。

(6)主试在实验时刻随机插入一点刺激检验两点后象。

让被试做完100次后休息5分钟以上。

换下一个被试进行测量。

(7)进一步选定其他部位测验区,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8)实验记录用纸如下:表1 皮肤觉两点阈测定记录表(单位:mm)(9)得到的数据用直线内插法计算被试两点阈的绝对阈限值。

直线内插法计算公式:x=x1+(x2-x1)(y-y1)/(y2-y1)2.3.2程序2(1)选择A区为测量区,按照程序1进行测量。

2.3.3程序3(1)选择B区为测量区,按照程序1进行测量。

3 结果图1 A区两点域测量被试报告“2”的频率分布散点图表2 A区两点刺激的距离与被试报告“2”的情况刺激距离(mm)01020304050607080910 1050%1160%1240%60%60%1345%1455%25%55% 1550%75%55%165%55%1775%75%40%40% 1865%85%65%1925%60%2085%80%40%65% 2165%85%95%2245%65%2380%70%75%70% 2490%95%95%2575%2690%70%80% 2755%2875%2990%3180%3570%3995%4390%表2中第一行为被试,第一列为两点阈量规的距离,每名被试有5个数据,分别对应的在实验过程中所选择的5个刺激距离,数据中的百分比为被试在测试过程中说出2的次数占所对应刺激得所有次数的比值。

表3 B区两点刺激的距离与被试报告“2”的情况刺激距离(mm)01020304050607080910 1655%1765%1935%75%2075%45%75%50%225%60%80%40% 2375%50%2450%2540%40%90%2690%10%85%55% 2865%45%75%75%2985%90%3055%40%40%60% 3180%75%3290%90%3480%40%85%3525%65%36100%3775%3870%75% 4095%35%70%4545%表3中第一行为被试,第一列为两点阈量规的距离,每名被试有5个数据,分别对应的在实验过程中所选择的5个刺激距离,数据中的百分比为被试在测试过程中说出2的次数占所对应刺激所有次数的比值。

图2 B区两点域测量被试报告“2”的频率分布散点图表4 直线插入法求得的被试肤觉阈限值(单位:mm)A区B区1 失效失效2 失效失效3 失效30.84 22.535.35 20.8326 10237 1520.88 失效失效9 失效2010 18.224.7表4是实验后数据,运用直线内插法求得被试的肤觉阈限值(单位:mm)。

通过表2、表3上数据用直线内插法可求出表4所得的被试肤觉阈限值,A区中被试1、被试2、被试3、被试8和被试9测量值为无效值,所以不能求得在该区域的肤觉阈限值;B区中被试1、被试2和被试8测量值为无效值,不能求得在该区域的肤觉阈限值。

表5 不同测量区的差异性检验对比区域 X + S t sig(双侧)左手背17.30±4.967-6.36 0.003 左手臂27.16±6.195表5是不同测量区被试之间的差异性检验,因为P<0.05,所以不同区域之间的皮肤觉两点阈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6 同一测量区的性别差异性检验测试区域男(n=3)女(n=2)t sig(双侧)⎺x±sA区17.77±6.78 16.60±2.62 0.225 0.837B区30.28±5.21 21.83±2.51 2.548 0.051表6 是同一区域被试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检验,其中A区域中男生3人,女生2人,B 区域中男生4人,女生3人,失败数据不计算在内。

从表中可以看出,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性别差异上,A区域与B区域P>0.05,所以在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 讨论4.1 分析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皮肤觉两点阈的差异性,并解释其原因。

由实验分析得出,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有差异。

一般说来,身体的暴露部位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部位两点阈大。

由表5可知,左手背和左手臂之间的皮肤觉两点阈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二者间的阈限值有差异,且左手背的阈限值低于左手臂的阈限值。

这是由于左手背长期暴露在外面,感受性要比被衣服遮盖住的左手臂高,同时手背的使用率较高,被摩擦的频率多,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

4.2 分析练习和疲劳因素对皮肤觉两点阈值的变化的影响。

4.2.1 练习效应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皮肤觉两点阈会减小。

实验前部分过程,被试对两点阈量规给的刺激没有很适应,感受性较低,测得的两点阈较大。

但随着实验中练习次数的增加,被试逐渐适应两点阈量规给的刺激,感受性升高,反应速度加快,逐渐感觉到相对之前比微小的两点刺激,这使得两点阈降低。

在这个过程中,主试随机给的刺激值如果偏小或被试的练习效应和暗示效应产生,组中几组失效数据可能由于练习效应而失效。

4.2.2 疲劳效应皮肤觉两点阈会因被试在实验中时间过长产生疲劳而增大。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被试在生理上感觉功能出现疲劳,开始出现两点刺激辨别模糊的情况,这使得被试的感受性降低,反应速度减慢,所测的两点阈增大,还有被试在心理上因疲劳未认真报告感受,失效的几组数据可能存在被试的敷衍因素。

4.2.3测谎与休息的影响在实验中,本组主试在被试连续报告“2”多次时就插入一次一点的刺激,测试被试是否产生两点后像,这样做可以减少误差。

每进行100次测量,更换被试,让被试有时间休息,恢复到实验前的标准状态,这也减少了误差。

我们组的那几组失效的数据也许是因为在测谎过程中没有到位。

4.2.4 其他因素的影响(1)实验之前对被试的评估值没有正确取值;(2)实验之前对手臂、手背测量区域不同被试所画范围不同导致实验后的平均阈限值产生误差;(3)实验过程中主试刺激被试时,两点阈量规没有垂直落下,导致两点刺激的程度不一样;(4)由于不同区域实验需要测试100次,主试与被试容易疲劳,影响了实验结果;(5)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场地问题,实验室的不安静会对被试的判断产生影响,分散了被试的注意力。

(6)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的无关人员对被试进行干扰,导致被试在此过程中易产生误差;(7)实验过程中被试手上的温度也会让感受产生误差;4.3皮肤觉两点阈限的实验研究的实际价值皮肤觉两点阈在医学上对皮肤的研究和治疗有帮助,也让人们很好的认识自己的身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