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答案选C。
5.下列有关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从水槽中撤出导管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涂上NaHCO3溶液
C.进行CO性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多余的CO一律排到室外
D.制备Fe(OH)3胶体时,可以将水放在隔着石棉网的烧杯中加热
【答案】D
【解析】
B.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则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其消毒效果越好,但医用酒精浓度过高,如95%酒精会使细菌细胞外面形成保护层,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目的,75%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所以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C错误;
C.Cu一步不能生成Cu(OH)2,所以W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C错误;
D.Al与硫酸反应生成X,Al与HCl反应生成Y,Al与NaOH反应生成Z,Z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X,X与BaCl2反应生成Y,Y与NaOH反应生成Z,反应均可进行,故D正确;
答案选D。
7.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D.若对其加热一段时间,会发生胶体的聚沉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据图可以判断,Fe(OH)3(胶体)中出现FeO+和Cl-,可以推断发生了Fe(OH)3(胶体)+HCl⇌FeOCl+2H2O的反应,故A正确;
B.当用其做电泳实验时,阴阳离子定向移动,但阴极管和阳极管的液面始终相平,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分析】
【详解】
A.实验室制氧气,如果先停止加热会使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所以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A错误;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再用水冲洗,立即涂上NaHCO3溶液,故B错误;
C.CO有毒,进行CO性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多余的CO不能排到室外,应点燃处理,故C错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大,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不是本质区别,故B错误;
C.将 饱和溶液滴入 溶液中,获得 沉淀,制备 胶体应将饱和 溶液滴加至沸水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故C错误;
故选A。
3.胶态分散系是一种粒子直径介于1~100nm的一种分散系,如图是Fe(OH)3胶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据图可以判断,发生了Fe(OH)3(胶体)+HCl FeOCl+2H2O的反应
B.当用其做电泳实验时,阴极管的液面低于阳极管
C.电泳实验出现的现象的原因是:扩散层与吸附层分离,带正电的胶核向阴极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由硝酸根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硝酸盐;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以此解答。
【详解】
A.KNO3由硝酸根和钾离子构成属于硝酸盐,选项A正确;
B.CaO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
B.一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多数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
C.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铁粉物质的量相同,与足量的酸反应Zn+H2SO4=ZnSO4+H2↑,Zn+2H2SO4(浓) ZnSO4+SO2↑+2H2O,故产生气体的体积均相同,故C正确;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C.将 饱和溶液滴入 溶液中,可获得 胶体
D. 与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据图可知,扩散层带负电,吸附层带正电,电泳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扩散层与吸附层分离,带正电的胶核向阴极移动,故C正确;
D.加热胶体,胶体粒子运动速度加快,容易结合生成直径更大的粒子,当粒子直径超过100nm,会发生胶体的聚沉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D.将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二者不反应,不生成沉淀,但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形成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继续通入NH3可形成碳酸铵,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D正确;
答案选A。
11.有关物质的分类中,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属于硝酸盐B.CaO属于氧化物
C.NaHCO3属于酸D.Na2CO3属于钠盐
D. 与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不能和水反应,可以和氢氟酸反应,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需熟记二氧化硅的性质。
9.预防和灭杀新型冠状病毒是有效控制肺炎传播的重要手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A.H3PO2的结构式为
B.H3PO2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
C.NaH2PO2是酸式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产生的角度进行分析;
【详解】
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天然气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蛋白质受热凝固,发生蛋白质的变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B.钠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B错误;
C.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两步转化均能实现,选项C正确;
D.高温条件下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火法炼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法得到硫酸铜,第一步转化不能实现,选项D错误;
A.CaCl2(aq) CaCO3 CaO
B.Na Na2O NaOH
C.(C6H10O5)n(淀粉) C6H12O6(葡萄糖) C2H5OH
D.Cu2S Cu Cu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A错误;
D.SiO2不与Na2CO3溶液反应,SiO2和Na2CO3固体在高温下可以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S SO3 H2SO4B.SiO2 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 FeCl2(aq)D.Al2O3 NaAlO2(aq) AlCl3(aq)
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玉”的成分是酸盐,熔点很高;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详解】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
D.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叫做气溶胶,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故D正确;
答案选C。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把HCl气体氧化
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C.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
D.将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H3则有沉淀生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氢实验室制法是用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加强热制取氯化氢气体,若浓硫酸能将HCl气体氧化,就不能用于制备氯化氢,即浓硫酸不能氧化氯化氢气体,故A错误;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正确;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Br2(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