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

新课程重视学习过程的设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数学教学,有目的地让学生经历各种过程,从中获得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体验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教师讲解各种解题“方法”和各种类型题目的结论,学生死记这些“方法”和结论,使用这些“方法”和结论来套出其他题目的答案,当遇到难题时,不是也不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求解问题,而是在头脑中搜索老师讲过的例题,其思维方式是回忆,而不是分析,由于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就会出现教师方法讲了三遍,但学生仍不能灵活掌握的现象。

学生运用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自主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有益的体验,这是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所必须的。

2.重视合作探究,忌停留于形式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
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学生由过去从开始学习科学的概念、规律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授人以渔”的模式则对我们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

3.加强数学概念与思维方法学习
要教好数学,首先要在理解数学概念上下工夫,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因为数学思维往往综合了很多的思维方式,并要结合数学概念对实际问题作综合分析,确定好思维方向再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使得学生感到数学的难学,怎样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这也将是学好的数学的关键所在,若能处理好这一步,就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4.重视数图结合的作用
图的作用就是将大脑中的思维进行图示化,作为教师来说就是将正确的思维过程呈示给学生,学生顺着这张数学图就能轻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学生来说,在解题过程中,当思维没有方向
时,可以利用所给的数学条件,进行发散性的思维,一旦思维线索确定,必定在整个解题思维过程中思维清晰明了。

由于思维导图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跳出思维定势的框架,在解题方法上能训练自己一题多解的能力。

因此数图结合可以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

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从全局到细节都很好的把握,使思维过程向纵深发展。

5.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新课改并不否认知识技能,提高实践能力的前提是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要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搞清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数学意义,明确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与规律之间以及规律与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水平。

同时还要重视教材和课程标准,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6.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视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技术相联系的考查,中考十分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在教学中不要只抓课文,尽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重视课本知识的应用、迁移、拓展和综合,特别是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动手。

新课要求每位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已的教学能力,转变角色,建
立新型师生关系,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服务者,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大批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体现自身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