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附件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

2012年以前,电子信息工程系有三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们在2012年申请新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并通过了省教育厅的审批。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依据学校以“培养、实训、教研、科研”四位一体的办学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高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根据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结合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情况,制定本规划,使人才培养适应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一、主要依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广州市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3. 广东省高等学校专业规划建设与设置调整指南;4. 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IT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网络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真实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紧紧围绕广东省经济建设的需要,按照网络技术相关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技能特点,以培养适应中小IT企业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不断探索网络技术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途径。

把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网络人才的摇篮、技术服务的基地。

三、专业基本情况我们学院办学的宗旨是立足广东,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我院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

世界正在变小,变成一个村落.信息技术是这种全球化趋势的动力之一,因此,信息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与共享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各行各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刺激了计算机网络人才市场的持续强劲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高速发展的高技术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已刻不容缓。

学院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学院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地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IT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产业,也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当今世界已经从传统经济走向知识经济,作为国际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它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快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也将对众多的经济领域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渗透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系从2004年开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下开设“网络技术方向”、“软件技术方向”、“计算机应用方向”,对新增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有较好的基础。

原来的网络技术方向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训项目、阶段综合实训、岗前实训、顶岗实训、真实企业项目等。

在2011年我系成立“电子信息研究所”,承接多个横、纵向课题项目,并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开发,近3年共获科研经费40多万元。

与广州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掌上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一呼百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佛山一呼百应计算机有限公司、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其中,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还在我系成立“南洋多迪网络工作室”。

通过真实项目的开发和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并带领学生参与,不但培养了学生,也锻炼了老师,促进了科技研发队伍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专业建设目标1. 专业发展目标根据网络类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高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突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依托电子信息研究所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培养高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

经过3-5年建设,将本专业打造成在省内同类型、同层次院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示范性专业。

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双师素质,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争取三至五年内,逐步建立起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专业水平高,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行业工作经历,相对稳定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总数达到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具备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兼职教师总数达10人,其中具有工程师职称以上的达到70%以上。

形成学科带头人2-3人、骨干教师3-5人的专业教学团队。

3. 教材建设目标教材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目标相匹配,专业核心课程选用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其它专业课程尽量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训案例、演练项目、真实项目开发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需求,由企业、电子信息研究所、专任教师或兼职教师从承接开发的真实项目中进行提炼,并形成校本实训指导。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内容更新较快,教材选用也要适时调整。

努力建设以高质量专业最新教材为主,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类自编教材为辅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

将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重点放在能够反映本专业特色的实验(实训)上,以项目驱动组织课程体系结构,编写出有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2-3部。

4. 教科研建设目标高校教科研是一项重要任务,体现出专业办学水平。

我们将加强教师队伍的教科研能力,积极申报课题和撰写专业研究论文和教学论文,规定教师每学年必须在学报或CN刊物上发表论文,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提高教师整体科研水平。

此外,我们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提倡团队协作意识,共同参与项目开发,积累项目经验,形成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专业建设实施1. 教学管理制度化学校已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与规划文件,例如,《“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与评估办法》、《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客座教授聘任办法》、《教师进修管理办法》、《关于选拔骨干教师的暂行规定》等等。

专业建设应按照管理制度执行,教学管理落实到位。

(1)每学期教师要填写教师手册,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等,开学一周后提交,形成制度;(2)期中组织听课和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习情况,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期末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以问卷调查或网络填报表方式,收集教师的教学情况,为教师教学管理提供依据;(4)每学年在校内举办一次专业技能比赛活动,为参加省级技能比赛选拔人才,并对参加省级技能比赛人员进行强化集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5)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见习活动,到企业了解网络行业工作环境和专业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尽早规划职业生涯;(6)第五学期的岗前实训检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途径,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发现问题,及时补缺补漏;(7)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做好推荐工作,以良好的就业对口率,来评价专业办学质量。

2. 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网络技术专任教师要参加各类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我省高师培训机构每年组织的教师培训包括参加学科带头人培训、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赴台交流学习、广东省强师工程计划、“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内企业顶岗培训和省外培训等。

我们将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进修、访学和引进人才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专业师资水平。

计划如下表:新增专任教师计划教师培养计划教师培养途径新增兼职教师计划3、专业方向设置规划本专业将密切联系行业发展与企业需求,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专业网络公司项目开发人员,加强市场调研,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需求规划设置培养方向,现已设置网络工程方向和网络安全方向。

4. 实践教学保障规划网络技术专业目前专用的网络综合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实训一室、网络实训二室,可使用的公共教学机房20间,校内与企业共建的还有“多迪&南洋网站开发工作室”、“八景&南洋影像工作室”、“一呼百应&南洋技术研发工作室”,以及多媒体教室。

校外实训基地有5家企业,分别是广州凡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电银通公司、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从化分公司、一呼百应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正计划与广州航星自由呼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挂牌校外实训基地,并不断拓宽与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联系与合作,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路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