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3 反应谱理论

反应谱概念

在获得反应谱时,地震作用是确定的,每条地震波可以得到各自对 应的反应谱;

静力阶段

静力阶段创始于意大利,发展于日本(大森房吉等); 1900年提出地震烈度表,用静力等效水平加速度作为地震烈度的指标;
P
W amax kW g
k为地震系数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S a (T , ) max | (t , T , ) g (t , T , ) | x x
t
Sv (T , ) max | x(t , T , ) |
t
S d (T , ) max | x(t , T , ) |
t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动力反应

受迫振动
t=0 时作用瞬时冲量
P mx0
x0 P / m 冲量定理
1 P ( ) 2 0 2m x0 x (t ) x0 cos t sin t P sin t m x0
时刻作用瞬时冲量 P x(t ) sin (t ) m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3 反应谱理论

反应谱概念

在某一地震波的作用下,描述单自由度结构在某一确定的结构阻尼 比下,结构反应的最大值与结构自振周期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动力反应

无阻尼振动
2 x 0 x
x(t ) ( x0 cos t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x0
sin t )
幅值?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动力反应

受迫振动

考虑阻尼的Duhamel积分
P( ) (t ) y(t ) e sinD (t )d 0 m D
t

若t=0 时体系有初位移、初速度
y(t ) Ae

t
sin(Dt )
地震反应分析

P( ) (t ) e sinD (t )d 0 m D

反应谱阶段

上世纪40年代Housner等取得强地震记录,提出反应谱概念;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动力关系,又保持 了原有静力理论的形式。
V0 k (T )W
(T )
Sa (T ) amax
表示结构加速度的放大倍数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质点位移
X (t ) x(t ) xg (t )
质点加速度 X (t ) (t ) g (t ) x x
惯性力
根据力平衡条件
I (t ) (mx mxg )
R(t ) cx
mx cx kx mxg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动力反应

地震反应分析

相对速度
x(t )
的关系,因此可以体现结构的峰值和频谱成分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
相对位移
1 x(t ) md 1

t
0 t
mxg e (t ) sin d (t )d g ( )e (t ) sin d (t )d x
P( )= - mxg ( )
d
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y (t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t
0
P ( ) sin (t ) d m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动力反应

有阻尼振动
2 x 2 x 0 x
x(t ) et ( x0 cos d t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1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过程

静力阶段

结构假设为刚性,没有考虑地震的频谱成分和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结构抗震的刚柔之争,佐野利器认为强地震作用主要周期在1.0-1.5s之 间,主张刚性结构可有效抵御地震;真岛健三郎认为,结构物愈刚则所 受地震力愈大,柔性结构更有利于抵御地震。
3.3 反应谱理论

位移谱
Sd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1
d

t
0
g ( )e ( t ) sin d (t )d x
max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 dx g ( )e (t ) cos d (t )d x 0 dt


t g ( )e (t ) sin d (t )d 0 x d
绝对加速度
g 2 x 2 x x x 2 g ( )e ( t ) cos d (t )d x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第三章: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
郭安薪
博士、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工程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3 反应谱理论

反应谱概念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0 t

2 2 2
d

t
0
g ( )e ( t ) sin d (t ) d x
2 d

t
0
g ( )e ( t ) sin d (t )d x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有阻尼振动
d 1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Td
T 1 2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1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过程

随机振动

随着对地震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的认识,引入其他学科中早已应用的随机 用随机过程理论,计算地震动和结构地震反应的统计特性,以获得概 率意义上的结构反应。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与桥梁工程学科组
Division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Bridge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动力反应
x0 x0
d
sin dt )
d 1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