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
传播学中的控制实验主要关注以下 条件
• 1、信源的条件——测试信源可信性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 系; • 2、信息内容的条件——测试不同的信息内容是否会导致 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 3、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测试不同的内容提示法、 3 —— 说理法和诉求法各自具有什么样的说服效果; • 4、受传者的社会条件——测试受传者的各种社会属性、 群体归属关系、群体规范等对他们接收信息的影响。 • 5、受传者的个性条件——测试个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和习 惯、自信心的强弱等个性特征对他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及其 结果的影响等等。
控制实验法的缺点
1、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大的问题—非自然性,研究者所 考虑的行为是在受控的实验环境下展示出来的。 2、研究者的偏见 实验有可能受到研究者偏见的影响。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采用“双 保密”技术,即在实验中,研究者和被试自身均不知 道将被分到实验组还是对比组。 3、受限的研究范围 有些问题注定是无法使用实验方法 进行研究的。在大众传播领域,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课 题关注的是群体行为,而这一群体往往是几百万人。 受制于规模要求,这样的实验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
• 当时的陆军部长马歇尔将军邀请好莱坞著 名导演卡普拉(F.Capra)拍摄了一系列此类 名导演卡普拉 拍摄了一系列此类 题材的军事纪录影片。 题材的军事纪录影片。比较有影响的七部 五十分钟的纪录片完成后,军方开始用这些 五十分钟的纪录片完成后 军方开始用这些 影片作为新兵训练的教材。 影片作为新兵训练的教材。这七部片子主 要是介绍德、 要是介绍德、意两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 日本攻占满洲国及珍珠港事变之后美国的 参战。这里,仅介绍其中的四部影片。 参战。这里,仅介绍其中的四部影片。
控制实验法
• 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主要是用于测试特 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 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 • 它是由卢因(又译为勒温)和霍夫兰这两位 传播学先驱从实验心理学中引入传播研究 领域的。
这一方法需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专 门的实验室中进行
• 实验室内应配有阅读机、录音机、放映机 以及各种记录、测量反应的仪器,对实验 室的形状、灯光、色彩等也会有特殊的要 求。试验进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 以观察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 系。
控制实验的特点
• 第一、 研究对象较少。调查法一般都是对 数量庞大的调查对象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访 问,其研究对象往往被称为“大样本”。 而实验法则主要是探求少数变量与传播效 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研究对象通常只有 数十人,因而是“小样本”。
控制实验的特点
• 第二、 研究环境是在实验室人为的环境中。 而调查法的则是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的。
控制实验法之实验设计
•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 • • • • 自变量(刺激)和因变量 前测: 试验处理前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后测: 实验处理后对实验对象的测量 实验组和对照组 随机分配
•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符号 • R代表一个随机样本或者一次随机指派(试验对象) • X代表对自变量的一种处理或者刺激 • O代表观察或者测量的过程;O通常会配有一个数字下标,表 示观察或者测量的次数(O1=观察1,O2=观察2,O3………)
霍夫兰的主要论著
• 《大众传播实验》(“Experiment on Mass Communication”,1949年,与人on and Persuasion”,1953年,与人合著); • 《说服的表达次序》(“The Order of Presentation in Persuasion”,1957年); • 《个性与可说服性》(“Personality and Persuasibility”,1959年,与人合著); •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1960年,与人合著)。
《战争前奏》
• 这是七部片子中的第一部 主要描述了意大 这是七部片子中的第一部,主要描述了意大 利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和德国希特勒纳粹 主义的兴起,以及日本侵略中国和意大利侵 主义的兴起 以及日本侵略中国和意大利侵 略埃塞俄比亚的事实。 略埃塞俄比亚的事实。影片中对照地显示 美国过去不干涉和不欲参战的政策,同时强 美国过去不干涉和不欲参战的政策 同时强 调三个轴心国军事侵略的野心和武器的精 良。影片的主题在于说明轴心国征服全世 界的企图,而美国不能再坐视不顾 而美国不能再坐视不顾。 界的企图 而美国不能再坐视不顾。要保卫 自己,若缺乏周全的准备 若缺乏周全的准备,会使得保卫的工作 自己 若缺乏周全的准备 会使得保卫的工作 异常艰辛。 异常艰辛。
外部效度
• 实地试验 • 实验室试验
霍夫兰经典案例
• 卡尔 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 卡尔·霍夫兰( 霍夫兰 , )
• 美国人,20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一 美国人, 岁大学毕业 获学士学位, 岁大学毕业, 年后获硕士学位, 岁拿到耶鲁大学哲学 年后获硕士学位,24岁拿到耶鲁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此后便执教于耶鲁, 岁时升 博士学位,此后便执教于耶鲁,33岁时升 任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任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 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 二战期间和战后, 进行了大量实验, 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 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 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 们形成了“耶鲁学派” 们形成了“耶鲁学派”。
• 战中对美国士兵的说服研究 主要是对七部 战中对美国士兵的说服研究,主要是对七部 系列军事教育影片这些说服材料的说服效 果研究。美国正式参战时,美国国民对战争 果研究。美国正式参战时 美国国民对战争 的一些基本常识都很缺乏,对国际公共事务 的一些基本常识都很缺乏 对国际公共事务 也缺乏了解。 也缺乏了解。于是迫切需要采用迅速有效 的形式来教导新兵,而当时一致认为最迅速 的形式来教导新兵 而当时一致认为最迅速 的方法就是采用影片这一传播方式。 的方法就是采用影片这一传播方式。
• 实验法较适用于解释性研究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 Y <=X, Z X的出现会导致Y出现,X的消失会导致Y的消失; X先发生,然后Y才随着发生; Z可能会干扰Y的测量结果; 为减少Z的干扰,可用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的优点
1、识别因果关系 通过控制不同变量在实验中出现的次序,保证 原因变量确实发生在结果变量之前; 2、控制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变量、和被试。灯光、温 度、隔音效果、被试与测量工具的位置安排等;还可以控制自 变量和因变量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操作变量的方式。 3、成本 相对来说,实验法的成本要低于其他的研究方法。 4、可复制性 实验方法允许复制。研究条件在实验描述中可以清 楚地阐明,这使得其他的研究者可以方便的进行重复实验。 5 便于进行特别研究
控制实验的步骤
• 第一、确定假设命题。 • 第二、简化因素、确定变量。 • 第三、控制与实验。将选择出的研究对象分为两 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尽量保持两组 成员人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变量的相同 以排除这些变量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验 过程中,这两个组的唯一区别是接触的包含自变 量的材料不同,以此来计算因变量是否会产生相 应的变化。 • 第四、 统计分析。
《英国之战》 英国之战》
• 影片谈到德国正在实行征服全世界的野心。 影片谈到德国正在实行征服全世界的野心。 目前它已打败法国, 目前它已打败法国,逼退英国在法的敦克 尔克基地,下一步目标就是英国。 尔克基地,下一步目标就是英国。如果希 特勒占领英国本土,并瘫痪其海军, 特勒占领英国本土,并瘫痪其海军,美国 的形势便极其危险。 的形势便极其危险。英国在不断遭受炮轰 的情况下, 的情况下,英国皇家空军还是击退了德国 空军。 空军。所以英国之战可以让美国得到宝贵 的作战时间。 的作战时间。
研究背景
• 1941年12月8日, 美国正式与日本开战。大量新兵 年 月 日 美国正式与日本开战。 入伍,给美国带来了新兵培训上的困难。当然,训 入伍,给美国带来了新兵培训上的困难。当然 训 练新兵行军及操练武器并非难事,更重要的工作是 练新兵行军及操练武器并非难事 更重要的工作是 激发他们的作战意志和士气,教导他们仇恨敌人并 激发他们的作战意志和士气 教导他们仇恨敌人并 灌输爱国卫国!牺牲奉献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情 灌输爱国卫国 牺牲奉献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情 以免遇敌即溃。 操,以免遇敌即溃。于是 美国作战部开始以前所未 以免遇敌即溃 于是,美国作战部开始以前所未 有的规模,使用电影或其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宣传 使用电影或其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宣传, 有的规模 使用电影或其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宣传 说服教育,鼓舞斗志 鼓舞斗志。 说服教育 鼓舞斗志。美国战争部的情报及教育署 研究部实验室接受指派,对说服材料的效果进行评 研究部实验室接受指派 对说服材料的效果进行评 估和研究,霍夫兰等人就接受了这一重托 霍夫兰等人就接受了这一重托,开始了对 估和研究 霍夫兰等人就接受了这一重托 开始了对 这一传播效果的研究,从而也开始传播史上的说服 这一传播效果的研究 从而也开始传播史上的说服 性传播研究。 性传播研究。
这里包括第1组的测试1和测试2的比较,第1组的测试2 与第3组的测试2的比较,第2组的测试1与第3组的测试 2的比较,第3组的测试2 与第4组的测试2的比较等等。
对内部效度的威胁
• • • • • • • • • 选择偏差(随机处理) 历史效应(前测与控制组设计) 成熟效应(前测与控制组设计) 测验(所罗门四组设计) 工具(测量稳定性信度) 参与者损耗(前后测设计) 处理扩散(承诺、隔离) 补偿性行为(双盲试验) 实验者期望(双盲试验)
• 几种基本的实验设计
1、前测-后测控制的分组 、前测-
•
测试1 被试组 测试 R O1 R O1
实验处理 X
测试2 测试 O2 O2
2、仅有后测控制的分组 、
被试组 试验处理 测试 R X R
O2 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