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周周练

高三地理周周练

地理周周练(5)一、单项选择题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1~3题。

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3.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 D.市场据报道,XX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

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

使岩石大面积裸露或堆积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回答6~7题。

6.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①风力侵蚀②流水冲刷③流水化学溶蚀④气候干旱⑤毁林开荒A.①③④B.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7.XX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建设全国性商品粮基地③系列开发优势资源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

完成8~9题。

8.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A.河流分布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D.客货流量9.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丁D.甲、乙、丁年份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公顷)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③过度放牧,草场破坏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

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12~14题。

12.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13. 根据图XX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B.北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C.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14.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①近海赤潮灾害②人口分布③海上石油污染④工业生产总值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该地在阶段Ⅰ“地广人稀”,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16.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资料,回答17~18题。

17.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A.GPS—RS—GIS B.RS—GPS—GISC.GIS—RS—GPS D.RS—GIS—GPS18.“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

据此完成19-21题。

19.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A.发源地B.上游C.山区D.平原20.据图XX息,判断②-③河段河流的主要流向()A.从东北流向西南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北向南D.从南向北21.图中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A.地转偏向力B.河道弯曲C.地势高低D.人类活动22.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区域内部存在差导,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X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回答23~25题:23.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24.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5.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导致其自然植被的覆盖也有很大差异。

图中A地、B地和C地的植被特征,反映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冰川融水多,灌溉便利D.地势平坦,黑土肥沃27.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

下图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28~30题。

28.红砂岩具有高反射率的波段是()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29.在近红外线波段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A.泥浆B.草地C.红砂岩D.松林30.图中显示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A.判断水域状况B.预测植被类型C.估算地物面积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31~32题。

31.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车辆跟踪B.合理分配车辆C.降低能耗D.提高运营成本32.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XX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读图完成33~34题。

33.该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B.水源短缺C.水土流失D.森林退化34.对XX枸杞种植区进行规划,所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A.GPS技术B.GIS技术C.RS技术D.数字地球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

读图回答35题。

35.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下图为“数字黄河”的某一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36~37题。

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黄河”关系36.上图反映“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来查阅获得黄河的有关信息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37.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来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读右下图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回答38~40题:38.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39.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40.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二、综合题41.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以下各题。

(20分)(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8分)(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3分)(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

试分析其原因。

(9分)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花生耕地类型水田1.B2.A3.D4c5d6C7A8C9D10B11D12D13C14A15D16D17D18D19D20A21B22B23 B 24 D 25 B26B27C28C 29B 30D31D32A33A 34B 35D 36C 37D38D 39 A40 B41.(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讯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耕地类型旱地水田(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X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