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
(Science of Metal Materials)
课程编号:07171390
学分:3
学时: 48 (其中:讲课学时:38 课堂讨论学时:10 )
先修课程:金属学、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加工、冶金专业。

教材:戴起勋主编.金属材料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

在金属学、金属组织控制原理及工艺和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及应用的关系。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教学内容
(1)金属材料发展简史
(2)现代金属材料
(3)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与趋势
2.基本要求
了解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金属材料的发展概况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概论
1.教学内容
(1)钢中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和铁基二元相图;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合金钢中的相组成;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2)合金钢中的相变:合金钢加热奥氏体化,合金过冷奥氏体分解;合金钢回火转变;
(3)金元素对强度、韧度的影响及其强韧化;
(4)合金元素对钢工艺性能的影响;
(5)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6)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基本概念;
(7)钢的分类、编号方法。

2.基本要求
(1)掌握钢中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作用;铁基固溶体、碳(氮)化合物的形成规律;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合金元素对铁-碳状态图的影响(2)了解钢的分类、编号方法
(3)掌握合金元素对合金钢工艺过程的影响
(4)掌握合金元素对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5)理解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6)了解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基本概念
第二章工程构件用钢
1.教学内容
(1)工程构件用钢的服役条件及性能要求
(2)普通碳素工程构件用钢、低合金(含微合金化)钢的合金化原则和有关的低合金钢,双相钢
(3)提高高低碳工程构件用钢性能的途径:控轧、控冷、合金化等,了解工程构件用钢的发展趋势
2.基本要求
(1)了解工程构件用钢的服役条件及性能要求
(2)掌握普通碳素工程构件用钢、低合金(含微合金化)钢的合金化原则和有关的低合金钢,双相钢
(3)理解提高高低碳工程构件用钢性能的途径:控轧、控冷、合金化等,了解工程构件用钢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机器零用钢
1.教学内容
(1)机器零件用钢一般性能要求
(2)机器零件用钢:调质钢、弹簧钢、低碳马氏体钢、轴承钢、高锰耐磨钢、渗碳钢、氮化钢、非调质钢等合金化原则和性能及其典型钢种(3)(超高强度钢简介)
(4)理解典型机器零件用钢的选材思路和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机器零件用钢一般服役条件及性能要求
(2)掌握常用机器零件用钢的合金化原则和性能及其典型钢种
(3)了解超强度钢
(4)理解典型机器零件用钢的选材思路和发展
第四章工模具用钢
1.教学内容
(1)工具用钢的合金化、组织性能的特点及分类
(2)低合金刃具钢的合金化,热处理特点,典型钢种。

(3)高速钢的合金化、组织、性能、工艺过程、典型钢种
(3)冷作模具钢的性能要求、合金化、热处理特点及典型钢种
(4)热作模具钢的性能要求、合金化、热处理特点及典型钢种
(5)其他工具用钢
2.基本要求
(1)理解工具用钢的合金化、组织性能的特点
(2)掌握低合金工具钢的合金化,热处理特点,典型钢种。

掌握高速钢的合金化、组织、性能、工艺过程、典型钢种
(3)掌握冷、热模具服役条件、性能要求和钢的合金化、热处理之间的关系(4)了解冷、热模具钢的典型钢种
(5)了解其他工具用钢
第五章不锈钢
1.教学内容
(1)提高钢的抗蚀性途径,对不锈钢组织、性能的要求和不锈钢的合金化
(2)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及性能特点
2.基本要求
(1)掌握提高钢的抗蚀性途径,对不锈钢组织、性能的要求和不锈钢的合金化(2)掌握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成分及性能特点
第六章耐热钢
1.教学内容
(1)热稳定性与钢的成分、组织关系,热强钢的合金化
(2)珠光体型热强钢,马氏型热强钢成分设计及性能特点
2.基本要求
(1)理解温度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及耐热钢合金化设计思路
(2)了解珠光体型热强钢、马氏型热强钢成分及性能特点
第六章铸铁
1.教学内容
(1)铸铁特点、分类及应用;
(2)铸铁的石墨化,石墨形态和基体组织对性能影响;
(3)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等铸铁的性能、应用;
(4)铸铁的热处理。

2.基本要求
(1)理解铸铁特点、分类及应用;
(2)理解铸铁的石墨化,石墨形态和基体组织对性能影响;
(3)掌握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的性能、应用和铸铁的热处理特点;
(4)了解特殊性能铸铁
第七、八、九、十、十一章有色金属合金
1.教学内容
(1)铝的性质及强化方法和合金化
(2)典型的铝合金二元相图、铝合金分类和强化方法
(3)主要铝合金的组织、性能、特点及用途
(4)黄铜、青铜的成分、特性、用途
(5)钛合金和镁合金的特性、用途
2.基本要求
(1)了解铝的性质、合金化、铝合金分类和强化方法
(2)掌握主要铝合金的组织、性能、特点及用途
(3)掌握黄铜与青铜的成分、特性、用途
(4)了解钛合金和镁合金的特性、用途
第十二、十三章新型金属材料
1.教学内容
(1)形状记忆合金:镍基、铜基、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特点与应用
(2)其它金属功能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基本概念
(4)金属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常用制备技术
(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2.基本要求
(1)了解镍基、铜基、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特点与应用
(2)了解金属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常用制备技术
(3)了解形状记忆合金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与发展
三、课程学时分配(见表)
四、大纲说明
1、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安排见实验大纲。

2、进行1-2次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材料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了解新材料开发与发展。

并布置大作业(写小论文),完成后交老师评阅。

3、为加深学生对合金化原理的理解,在合金钢讲授结束时,归纳总结1-2个合金元素的作用,其余由学生自己总结。

4、讲授时应结合金属学等基本知识,综合地分析问题,采用启发式,培养学生掌握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5、有色金属合金和新型金属材料的部分内容可布置自学。

五、参考书目:
戴起勋主编. 金属材料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07171390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学
英文名称:Science of Metal Materials
学分:3
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38 讨论学时:10)
课程内容:《金属材料学》课程系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典型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能掌握有关合金化的原理,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和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正确选择材料和合理地制订工艺,并具备设计和开发新材料的初步能力。

选课对象:材料学、材料成型加工、冶金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工艺、力学性能
教材:戴起勋主编.金属材料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