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病毒学的试题和答案集

分子病毒学的试题和答案集

1、什么是病毒?最基本特征是什么?病毒是具有侵染性的亚显微颗粒,包含一种由蛋白质(和脂质)包裹的核苷酸(DNA or RNA),只能在活细胞内复制(细胞内强制寄生物),并且可能引起疾病。

基本特征:a,亚显微结构的非细胞体,大小在15~200nm之间 B,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复制 C,只包含一种核苷酸(DNA or RNA)D,缺少生长和能量代谢必要的遗传信息E,病毒颗粒自身不会生长和分裂 F,病毒颗粒在宿主内合成产生新的病毒颗粒。

2、病毒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什么?(1)病毒能引起人类、家畜和作物很多危害性的疾病,因此,研究病毒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有效地防治和控制各种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病毒从其性质上说,又是生命最原始的形态,在宿主细胞外与一般化学分子没有什么区别,但病毒一旦侵入细胞后就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体现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如增殖子代,遗传与变异以及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反应等,病毒的这种特征,揭示了病毒具有生命与非生命双重属性的特殊本质,因此,研究病毒的另一目的是通过对病毒的认识,使我们对生命物质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进一步了解,从而对生命起源有所启示;(3)研究病毒的第三个目的,是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例如,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

利用病毒作为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和工程病毒的构建,制备亚单位疫苗等。

3、什么是分子病毒学?研究内容是什么?是一门研究与病毒相关的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以及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病毒粒子的结构、病毒基因组的合成与表达、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等)的学科。

研究内容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调控原理、抗病毒多肽物质的研制、病毒转基因载体的研究、病毒蛋白质工程、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和新病毒的发现等。

4、病毒学研究历史经历哪几个阶段?其发展过程可概括为四个时期:(一)经验时期;(二)病毒的发现时期;(三)病毒本质的研究时期;(四)病毒与宿主相互关系的探索时期。

5、病毒学研究几个发展趋势什么?一、病毒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功能蛋白质组学(Functional proteomics)的研究从动态的、整体的角度对重大的病毒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和癌症的相关基因的分离、定位、克隆、结构与功能以及蛋白质的修饰加工、转运定位,作用模式、空间构象变化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探讨,对病患的致病机理,肿瘤的发生、致癌,将会有重大突破,是 21 世纪病毒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二、朊病毒 ( Prion ) 的分子生物学与疾病的控制三、DNA疫苗的研究 NA疫苗(或基因疫苗、DNA免疫)是 90 年代以来建立和发展的一新型免疫理论和技术。

通过将目的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后,直接将DNA注入机体,使其在体内表达该抗原,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四、病毒分子病理学研究由于对病毒粒子的结构与功能,病毒复制机制和病毒基因的结构与调控等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已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或称为病毒分子病理学6、病毒学分类 8条原则是什么?1)核酸的类型、结构及分子量:病毒核酸是 DNA 还是 RNA,是单股还是双股,是线状还是环状,是整个还是分段,核酸的分子量多少,核酸分子量占病毒体总总量的百分比,鸟嘌呤加胞嘧啶(G+C)的含量等。

2)病毒的形状和大小:病毒体的形状是杆状、球状、二十面体、子弹状、砖形、还是蝌蚪状等;病毒体的长度和宽度、病毒体的直径。

3)病毒体的形态结构:包括壳体的对称型、立体对称、螺旋对称或复合对称;有无囊膜;二十面体壳体的壳粒数目和直径、螺旋壳体的直径。

4)病毒体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5)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6)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特性:包括对细胞和宿主的特异性;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复制过程;合成和装配部位;在核内、细胞质内或细胞表面成熟的情况;细胞内包涵体的形成和细胞病理变化。

7)除脂溶剂外对其他化学和物理因子的敏感性:包括对酸的稳定性,对热的稳定性和加入两价阳离子后的稳定性。

8)流行病学特点:包括病毒属的宿主范围;传播方式和媒介种类;临床病理学特征。

7、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病毒含有 RNA 或DNA。

它们是以单链的、双链的或环状的多核苷酸组成。

一种病毒只有一种特定类型的核酸(即 DNA 或RNA),这种情况也许跟某种特定类型的病毒起源有关。

不同种类的病毒其核酸含量有较大的差别。

一个结构复杂的病毒有较多的核酸(多基因),一个结构简单的病毒只需较少的核酸(几个基因) P388、病毒根据其核酸可以分哪几个类型?病毒根据核酸的类型分为DNA 病毒――单股 DNA 病毒、DNA 病毒――双股DNA病毒、DNA 与 RNA逆转录病毒、RNA病毒――双股 RNA病毒、RNA病毒――单链、单股 RNA 病毒、RNA 病毒――正链、单股 RNA 病毒,裸露 RNA 病毒及类病毒等八大类群,此外,还增设亚病毒因子(Subviral Agents)一类。

9、目前 4000多株病毒可以分为哪几个目?几科和几属?设有三个病毒目,有尾噬菌体病毒目,包括三个病毒科:肌尾噬菌体科、长尾噬菌体科及短尾噬菌体科。

单分子负链 RNA病毒目,包括四个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及博尔纳病毒科。

成套病毒目,包括二个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和动脉炎病毒科。

64 个病毒科、9 个病毒亚科、233个病毒属,其中 29个病毒属为独立的病毒属。

亚病毒因子类群,不设科和属,包括卫星病毒和 Prion10、什么是病毒复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病毒复制指病毒粒入侵宿主细胞到最后细胞释放子代毒粒的全过程,包括吸附、进入与脱壳、病毒早期基因表达、核酸复制、晚期基因表达、装配和释放等步骤。

各步的细节因病毒而异。

11、为什么包被病毒的包被对吸附有重要作用?病毒表面蛋白质(壳体蛋白或包膜糖蛋白)的性质决定了病毒与敏感的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它可以被特异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病毒吸附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病毒粒子或者病毒核酸能够进入到宿主细胞中。

12、举几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病毒吸附蛋白?T-一偶数噬菌体的吸附蛋白是噬菌体尾丝蛋白,在尾丝发生改变的突变噬菌体对敏感细菌的感染性也随之消失。

噬菌体Φ×174 的吸附蛋白是二十面体壳体的五邻体顶上的纤维突起(H蛋白)。

有包膜的动物病毒的吸附蛋白是包膜上的糖蛋白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糖蛋白,副粘病毒的HN糖蛋白,弹状病毒的C糖蛋白、疱疹病毒gB蛋白等。

流感病毒包膜上有两种突起: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病毒的感染性只能被抗血凝素的抗血清中和,不能被抗神经氨酸酶的抗血清中和。

这表明血凝素有吸附活性,而神经氨酸酶与吸附作用无关。

又如无包膜的动物病毒腺病毒的吸附蛋白是二十面体壳体上的五邻纤维;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壳体蛋白上的VP113、什么是细胞受体?有什么特征?分哪几类?细胞表面受体(也称为病毒受体,virus receptor)则为有效结合病毒粒子的细胞表面结构,大多数噬菌体的病毒受体为细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分子、脂多糖分子以及糖蛋白复合物,有的则位于菌毛、鞭毛或荚膜上。

大部分动物病毒的病毒受体为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糖蛋白,也有的是糖脂或唾液酸寡糖苷。

病毒的细胞受体具有种系和组织特异性,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谱。

不同种属的病毒其细胞受体不同,有的甚至同种不同型的病毒以及同型不同株的病毒受体也不相同;另一方面,有些不同种属的病毒却有相同的细胞受体,其吸附和感染可对其它病毒的感染产生干扰。

单一型受体其本身就足以介导病毒吸附的病毒受体。

常见的单一型受体包括鼻病毒受体、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及流感病毒受体等。

需要共受体的病毒受体某些病毒药成功地感染细胞,除了依赖于受体及合适的宿主细胞外,还需要另一种细胞表面分子来协助受体进行病毒的识别,这种细胞表面分子就称为共受体。

14、植物宿主细胞是否有供病毒识别的受体?为什么?物病毒迄今尚未发现有特异性细胞受体,其进入植物细胞的机制是通过伤口或媒介传播。

15、动物病毒侵入宿主有哪几种机制?并简述。

(1)内吞作用:病毒吸附于细胞表面后,通过类似于细胞吞噬作用进入细胞,此过程不需要任何特定的病毒蛋白(用于结合受体的蛋白除外),但依赖于细胞膜凹窝(pits)的形成及其内在化作用。

这种侵入方式又称为病毒胞饮(viroperis),例如呼肠孤病毒,乳多空病毒等被细胞吞入,病毒颗粒在吞噬泡内,由于吞噬泡与溶酶体的结合,病毒释放出来。

(2)与蛋白质膜融合:某些有包膜病毒能直接以病毒包膜与细胞质膜融合的方式将病毒核衣壳释放入细胞内,膜融合发生在细胞表面或细胞质中的小囊泡内,这种过程的发生是由病毒的具有细胞融合活性的包膜糖蛋白或融合素介导的。

例如副粘病毒的F糖蛋白的前体F0是无活性的,当它被宿主细胞蛋白酶水解切割为F1和F2两条链,在F1(3)移位:某些无包膜的二十面体病毒能直接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此方式受到病毒粒子的蛋白质和特定的细胞膜受体所调节,但具体的过程目前尚不清楚。

产生高度疏水性的新N末端时被激活,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质膜融合,病毒核壳进入细胞。

16、细菌病毒侵入细胞机制有什么?有收缩尾的噬菌体采取注射(injection)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菌细胞内。

例如T4噬菌体以尾丝吸附于细菌表面受体,由于尾部的溶菌酶部分破坏细菌细胞壁结构,尾鞘收缩,头部向基板移动,伸出中空管。

而中空管顺势以扭转运动方式穿透插入细胞内,此时病毒的蛋白质衣壳收缩将噬菌体DNA注入细胞内,驱动尾鞘收缩的能源,系由噬菌体尾部所带的144 个ATP水解成ADP供给。

又如DNA雄性噬菌体的侵入方式较为独特,在其丝形颗粒的螺旋壳体中含几个 42KDa与病毒吸附有关的A蛋白分子,又称吸附蛋白。

当噬菌体吸附在雄性细菌的性纤毛顶端时,吸附蛋白A分子从噬菌体上释放下来,解离下的A分子与噬菌体菌毛复合物被细胞缩进胞内,即噬菌体DNA与衣壳蛋白一起进入细菌细胞。

进一步研究表明,病毒DNA与A蛋白以大约相当的量进入细胞内。

上述例子噬菌体侵入与脱壳是同时完成的,壳体留在细胞外,仅有病毒核酸,可以还有少量蛋白质(如A蛋白)和其它物质进入受染的细菌。

17、植物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植物细胞结构上的特点是有厚而坚韧的胞壁,故而植物病毒的感染方式完全不同于上述情形。

植物病毒一般无主动侵入细胞的能力,其感染的方式有两种:1. 介体感染,2. 非介体感染,即带毒植株的嫁接,带毒花粉的花粉粒萌发,芽管侵入胚胎,均可使病毒进入细胞。

18、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是怎样的?复制发生在宿主细胞什么部位?19、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复制过程中如何形成完整双链中间体的?20、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包括哪两步?动物 DNA病毒基因转录和翻译有什么特征?转录动物病毒的转录一般在细胞核内进行,绝大多数病毒依赖于细胞的转录酶和有关因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