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观后感愿以我轻骨,铸万里之丰碑。
影片的开始是倒叙的方式,以战斗场面开始以许三多的一句“我又出洋相了,又弄笑话了。
我应该呼叫,投降,然后剩下的时间在敌营里度过。
”将镜头转回年幼的许三多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年幼时的许三多身上是稚气、无知、胆怯、弱小。
许三多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兵,而是他的家庭要求以及家长的期待。
许三多生活在父亲的打骂和期待中,许三多也称得上孬,被同龄的孩子欺负、被父亲打骂。
你想当兵吗?”“想”“为啥”“当了兵,俺爹就不会叫我龟儿子了”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许三多内心有个巨人,他渴望不被看低,渴望被父亲重新看待,渴望自己不再是怯懦胆小的自己,他也有一腔热血和这些年积蓄的孤勇。
征兵的兵在许三多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
“你不适合当这个兵的”这一句话让许三多近乎绝望。
许三多父亲的坚持、解放军的心软、许三多的无奈都促成了他的入伍生涯。
坚持就能胜利,是许三多的纯朴和他父亲的心愿,让班长给了许三多一个机会。
收许三多当兵不是因为许三多达到了征兵的要求,而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给了班长太多的触动,所以破格给他一个机会。
我们的警察生涯中同样也是这样,在很多方面我们的能力和素质是不能达到岗位要求的,学校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差距,提升自我。
在体能与队列方面磨砺自我,严格要求不懈怠,学习许三多的坚持精神,我们在警校生活才能学到知识。
“许三多交给我了是不是,我要了!从今天开始,你要是敢打我的兵,我一百八十个不行”“许三多,我要你了啊”“我要了你,你别以为是好事儿,你玩儿了命,班长就陪你玩儿命,一年的时间,我把你儿子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当兵之前的许三多,是父亲眼中的“龟儿子”,是村长口中的“饿了吃,饱了睡”,是史今班长眼中的“人好、心善,但素质和反应能力均达不到当兵标准的好人”。
尤其是与“人精儿”成才之间的鲜明对比,让我们观众感觉到:这不是一块当兵的料儿,即便当了兵,他的成长过程也会比他人艰苦很多很多。
但是,我们也从许三多身上看到了许多闪光点,不仅人好、心善,而且敦厚、质朴、扎实、肯干、能吃苦,对父亲即便不那么正确的决断也表现出绝对的服从,我想这是他后来成长我一名优秀士兵最根本的原因。
“等我当兵回来我替你打架,爹,我会给你争气的”从小到大受人欺负挨人打都毫无怨言的许三多,面对别人对自己老爹的恶语相向,再也不平静了。
没有对父母的感恩,哪有对国家的忠诚。
在许三多上火车时,他父亲也偷偷抹了泪,即使平日恶语相加拳打脚踢,这都是亲情和爱。
想起了刚上警校送别家长的时候,也在深夜哭泣想家,这是我们第一次离家,龙应台的一句话真的很应景。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们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第一集里,回想起来,许三多的爹着实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
虽然一直叫着龟儿子龟儿子,可是就像三多说的,有三个儿子他爹心里是高兴的,自豪的;小时候成才欺负三多,他就为儿子出阵;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还是为了三个儿子的前途——当兵,把心窝处的钱一次又一次掏出来;史今到三多家里家访的时候,他爹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各项事宜,老大买酒买肉,让二和留住客人,三多准备面试、搬桌子;其中加“大红”反复提到,有几个镜头是可以看到的,三多家的院子里满满挂着一串一串的辣椒和玉米,很明显是自家地里种的,加大红,也是体现了百顺对史今来家的重视。
同时三多的爹也很有智慧,史今说不吃饭时,他说道,你要是不吃,那我们就都不吃了。
不是要请你吃饭,而是现在是吃饭的时候,本来我们也是要吃饭的,但是总不能我们都吃让你一个人看着,既然你不吃,那我们都陪着你饿。
看到这的时候真是佩服死我了,比成才的爹会说多了呀。
三多爹的教育方法如此的简单粗暴,就是打,但是也真心的为了儿子们好,他是一个好父亲。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作为一个人在一个团队当中一定要有好的学习心态,就像三多同志一样,一开就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但是他有自知之明,懂得认真学习,唯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不给家人丢脸,争取不落队。
同时也反映出在一个团队当中,不能总靠小聪明混着玩,一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出点事来。
在这部剧前半部,成才总是挤兑欺负许三多,认为自己聪明,许三多太笨,总是指点他该如何如何。
大家对成才的印象应该不是太好吧。
可是回到这部剧最重要的那六个字来理解,“不抛弃不放弃”,我觉得成才一直是将许三多看做自己兄弟的。
包括他们俩的父亲,一直吵吵闹闹,互不服气,在送儿子上火车后携手打退小流氓,手拉手抹眼泪说喝两盅,这一场景,也是非常切合主题。
许三多刚到军队时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军训,一开始我们也是动作不协调,做不好,教官在我们身边耐心得教导才让我们在最后的阅警仪式能够走好。
需要遵守规定和原则,短板决定木桶的盛水量,因许三多的不知和意识不强连累了全班,连长要求全班对《保密守则》抄写三遍。
在我们的警察生涯中也是,我们也培养团队意识,也曾经全队被罚“5公里的越野,自己需要做5千公里的练习”只拿到了全师第二名,没有辛苦的付出,决不会有好的成绩得出。
很显然,许三多是最早现形的骡子,在他们考核后分配时,无论史今班长怎么强求,连长就是不要他,许三多便被逼无奈的分到了无组织无纪律的五班。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一般人会继续当骡子,而许三多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拼搏上进的这种精神是一般人所不及的,而这正是许三多优点的彰显。
后续在班内的活动中,马班长发现许三多有些不合群,便给他做思想工作,其中提到在一个团队里面到底是要维护团结还是维护制度,这句话无论许三多当时听懂与否,但是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他选着了维护制度。
许三多的那种精神确实是达到了一种境界,想到对待自己的工作又是怎样去做的?他接到了一个任务,修路,大家感觉不大可能,很可笑,而他却感到很荣幸!细节决定成败,成功源于诸多优势的完美组合,失败源于细节上的一点点纰漏。
当李梦在怀疑许三多规整的内务时发出感慨,许三多还能坚持多久,因为许三多的坚持反而给5班的原来正常生活带来了冲击。
正是许三多的坚持与不放弃、不抛弃组成了士兵突击的灵魂。
‘‘别混日子了,小心让日子把你们给混了’’,这是老马准备退伍给三个兵的忠告。
我们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冲它笑,它就冲你笑,你冲它哭,它就冲你哭。
在许三多的影响和班长的打动下,大家都参与了修路,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修路中间修一个五角星,虽然许三多不知道为什么,但他还是执行了,取得了小的胜利。
大家高兴的跳了起来。
警察的基本素质也有服从这项,需要把执行工作做好。
需要珍惜现在的所有,好的环境需要大家营造,一个好的平台我们都需要珍惜并维护好,社会上虽然有很多的行业,只用在一个行业中站稳脚步才能真正的取得大的发展。
混肯定是不行的,也混不下去的。
被许三多的踏实、勤勉、持之以恒所感召,马班长有了一个老兵的自觉,带领五班做五公里越野、看实弹演习、一天数次紧急集合,榜样的力量在这里显露无疑。
许三多和马班长,成为这几个人中的正向力量,对大家积极、正面的影响日渐显现。
终于,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儿,成为一个乐观、自信,真正有着军人风范的集体。
看着共同修好的路上的五角星图案,班长说:“我觉得这是一个胜利。
”是啊,这是他们的胜利,这不仅仅是修成了一条路的胜利,更是他们对自己人生意义的肯定。
小时候看不懂许三多在五班修条路有多牛逼,长大后才明白个中滋味,多少人的平庸不和草原五班的人一样?不想做异类最后成了混吃混喝,所谓的随大流其实就是混日子。
都想成为三多的我们,却硬生生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许三多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成才说,心稳了手也就稳了。
刚到七连,许三多就是一孬兵。
他下坦克就吐,因私藏热鸡蛋而暴露目标,腹部绕杠做不到五个,而史今班长顶着巨大的压力,一直没有放弃他。
史今在与伍六一卸履带时,为了使许三多拾回信心,命他掌钎,许三多毛遂自荐要抡锤,由史今来掌钎,结果误伤史今的手,引起了伍六一的极大不满。
许三多在坦克中呆了很久,直到史今包扎好回到这里也没有出来。
史今拼命把许三多喊出来,他继续掌钎,命许三多抡锤。
许三多不敢再试,史今又急又气,对许三多大吼:“别再让你爹叫你龟儿子了,砸呀!”许三多终于抡起锤子,对着大铁钉砸了下去……撞击声在夜幕中回荡,一声一声,都在宣告着一个学会了“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的新生。
《士兵突击》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的故事。
我想这个故事的名字可以叫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现代郭靖或中国阿甘式的人物——“下榕树”的许家老三,许三多。
他从一个木讷、懦弱的“三呆子”,历经无数次的考验、磨炼,怀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在众多战友和前辈的帮助下,最后成为了特种部队的“尖兵”。
红三连五班、钢七连三班、老A,许三多从所谓“孬兵”做起,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跨越,而这些跨越,在别人看来都是极为困难甚至无法想象的。
并且和其他成功人物不同的是,他从未刻意去追求这些。
他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每一件在他看来“有意义”的事,就是这样的坚持,让他最后终于干成了大事。
《士兵突击》之所以这么深入人心、感人肺腑,除了故事很好、很向上外,还因为它塑造了太多鲜活的人物。
许三多、史今班长、高城连长、袁朗队长、老王团长、伍六一、成才、老马、李梦、薛林、老魏、甘小宁、马小帅、白铁军、吴哲、齐桓,还有许三多那位活宝父亲……这些人物是支撑起整个故事的血肉,没有他们所散发的人性光辉,整个故事会黯淡很多。
人物很多但绝无重复,他们都充满个性,生机勃勃,在迷彩服、狙击步中怒放着自己的生命。
《士兵突击》的精神世界深邃宽广,极具魅力。
最突出的当然是坚定不移、永不言弃、超越生死、奋斗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永远保有希望与理想的乐观主义精神,此外还有战友间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情,再加上亲情、友情,还有一些简单朴素却又是做人的根本的一些东西:善良、真诚、信念。
这些精神财富使《士兵突击》变得厚重、耐人寻味。
看过《士兵突击》,先是由衷地感到震撼,然后又不由自主地觉得惶恐无地,因为比起他们,我做得太少太少太少了,少到几乎构不成“意义”。
《士兵突击》像一场洗礼,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
伍六一,一个真正的“兵王”!“所谓成功,大概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一生”最记忆犹新的应该是伍六一最后发现自己拖累许三多,点燃了放弃的信号,笑着说我放弃了……然后说:“许三多快跑啊”这个时候后面镜头是两个士兵相互扶持着往前走。
那样坚强好胜的人选择了放弃。
这情意一生能得几回遇?我们不是朋友又能是什么呢!印象最深刻的是老A选拔时,马小帅在混乱中和战友们走散了,隐蔽了起来,碰巧被已经是侦查营副营长的高诚发现了,马小帅很高兴连长还记得他是钢七连第五千个兵,结果高诚作为敌人放过了他,还叫他继续隐蔽,然后开车往前走,马小帅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冲高诚大喊:“别以为我来七连没几天,就长不出钢七连的骨头!”说完就拔了信号弹弃权了,高诚把车倒回来,把一脸泪水的马小帅接上车,说以后跟我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