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PPT课件

➢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曹操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
割据战乱的局面。
袁绍

公元200年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曹操
以少胜多
三四 万人
二、赤壁之战
历史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




二、赤壁之战
孙权(182—252),字仲谋。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 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曹操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 B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历史园地: 如果你是曹操,怎样打赤壁 之战?

1.取样要有专人负责,开始时隔-小 时取样 一次, 以后根 据取样 判定结 果再决 定取样 间隔时 间。
三、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政权名称 称帝时间 建立者
都城(今名)

220年
曹丕
洛阳(今河南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四川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江苏南京)
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曹魏重视农耕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诸葛亮治蜀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3.孙吴开发江东
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 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 的奸臣;而史书里的曹操是一 个能谋善断、有眼光、以统一 天下为己任的杰出政治家、军 事家、诗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 16 课 三国鼎立
课前预习
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2.哪次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现在什么地方?

4.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最后 一段中 ,松柏 梧桐覆 盖相交 ,鸳鸯 双双和 鸣,是 运用了 浪漫主 义的手 法,既 象征了 刘、焦 爱情的 不朽, 又象征 了他们 的悲愤 和控诉 。所以 ,这首 诗是浪 漫主义 的诗歌 。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队到达夷 洲(今台湾)。
夷 洲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P84:课后活动
1.答:
图示小结
(1)、①、东景象:东汉曹末年操荒(凉官、渡惨之绝人战寰统的景一象北;方②)、原因魏:东汉末年,州郡割据, 战乱不断,北方汉农业生产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人民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战役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典型战例
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胜利原因
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等因素
相同点 交战方
都有曹操一方参加
战争性质
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影响
都对政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间
200年
208年
交战双方 不同点
结果
曹军——袁绍 曹军大败袁军
曹军——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战胜曹军
二、赤壁之战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 黄巾起义军的战争。 曹操评价他:“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
二、赤壁之战
内 容
三顾茅庐
二、赤壁之战
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 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
1.时间:208年 2.交战双方:曹军vs孙刘联军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概况:孙刘 联军针对曹 军不习水战 、船舰连接 在一起的弱 点,周瑜采 纳部下黄盖 的建议,向 曹操诈降并 用火攻。
曹操

刘备
刘 刘
孙权 孙、刘联军
刘刘 刘
五万
赤壁之战孙、刘
曹军
联军 孙
二十万
合作探究:
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 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 却以多负于少。你认为 原因何在呢?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比较
够完成统一的力战量对比,都孙尚未权成熟。

2.答:两次战役中胜方取胜的因素都有指挥得当、策略运用巧妙和军队战斗力强等,
而败方战败的因素都有指挥者骄傲轻敌、指挥失误等。
随堂演练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 )
意义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启示
集体不论大小,团结就是力量;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能 舍弃优势;不可以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警惕;不用骄傲,骄兵必败。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背景: ①、曹操:赤壁之战后,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②、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 取四川、云贵地区; ③、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 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一、官渡之战
历史背景:
•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形同虚设 ,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据河南一 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 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 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袁绍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
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
1、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① “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 重用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 从事农业生产。
一、官渡之战
官 渡 之
官渡

曹操
三四 万人
袁绍
十万人
经过: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 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 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2、官渡之战

2.经化验冲洗精度合格后,油冲洗工 作即可 停止, 待油温 降至室 温后进 行排液 和管道 系统恢 复,充 填工作 油,进 行试运 转。

3.登高作业绑扎用的直爬梯,必须经 专人检 查绑扎 牢固后 方可使 用,对 于一些 为了安 装方便 而搭设 的临时 操作平 台,除 必须绑 扎牢固 ,并且 其自身 保证一 定的安 全强度 。
(2)、①、末“壮心”是指:统一全国的宏赤伟壁目标之;战②、结果:没有实现;③、原因:a、
主 最终观在原赤因壁:兵曹年败军阀操北贸撤然。挥b师、南客刘下观,备原以因己:之当联短(时合攻统2抗敌一0之曹8全年长国,的)再客加观上条曹件操蜀尚骄未傲成轻熟西晋敌,,这战是术其失失当败的,
根本原因。当混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与发展,无论是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