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结构-文档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04标准书号:ISBN7-301-06100-5/ • 0255《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总序科学技术哲学既不等同于科学哲学也不等同于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它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科学史、科学哲学、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与科研管理。
学科范式——学术积累和进步。
科技哲学分成两个群体:哲学群体、社会学群体。
前者关注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自然科学哲学等问题。
后者关注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学等。
本书将注意力集中在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思想史四个分支。
序皮亚杰例子阐明了从一个世界过渡到另一个世界的过程。
本书描述了新理论或新发现之突现的发展类型。
范式:在科学研究当中所起的作用,作者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
第一章:绪论:历史的作用本书的目的是勾画出一种科学观,它从研究活动本身的历史记载中浮现出来。
科学是所收集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的总汇,科学家是都会为总汇贡献一二。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事实、理论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或单独活结合着而被加进知识的堆栈之中。
历史学家的两项主要任务:确定出当代科学的每一事实、定律和理论是何人何时发现或发明的;必须描述和解释阻碍着现代科学教科书诸成分更迅速地累积起来的错误、神话和迷信。
自然观部分地来自科学观察和科学方法的要求,观察和经验能够大幅度的限制可容许的科学新年的范围,但是观察和经验不可能单独决定这种信念的特定实质。
常规科学是基于科学共同体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假定之上的。
而新思想必定会破坏常规科学研究的基本承诺。
非常规时期,期间科学共同体的专业承诺发生转移,这些非常规时期被称之为科学革命。
每一次革命也改变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本文的基本论点是,对许多其它并不明显的具有革命性的事件的研究,同样也具有这些特征。
新理论的同化需重建先前的理论,重新评价先前的事实,是一个内在的革命过程。
历史是一门纯粹的描述性学科。
其论点是诠释性的,有时又是规范性的。
第二章通向常规科学之路常规科学指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间内公认为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
他们的成就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是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无限制的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
凡是共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作者即称之为范式。
科学实践的承诺和其一致性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即一个特定研究传统的发生与延续的先决条件。
去的范式所容许的更深奥德研究,是任何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
物理光学的转变就是科学革命,一种范式通过革命革命向另一范式的过度,便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
亚里士多德以前的运动研究,阿基米德以前的动力学研究,布莱克以前的热研究,波义尔和波尔哈夫以前的化学研究,赫顿以前的历史地质研究。
这些案例向我们暗示出,通向一种坚实的研究共识的路程是及其艰难的。
在科学界, 所发行的书要么是教科书,要么是对科学生活的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回顾性反思。
各门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前范式阶段。
第三章常规科学的本质一个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标准用法中,范式起着容许范例重复的作用,其中任一范例都可用来代替这个范式。
另一方面,在科学中,一种范式是一种很少用于重复的对象。
范式是一种在新的或更严格的条件下有待进一步澄清和明确的对象。
常规科学既不是去发现新类型的现象,也不是发明新理论,而且也难以容忍别人发明新理论。
常规科学在于澄清范式的现象与理论。
常规科学又具有一种内在的机制。
事实科学研究首先是范式所表明的揭示事物本质的那类事实。
第二类虽没有多大的内在意义,但可以与范式理论的预测直接进行比较。
第三类常规科学搜集事实的活动,包括从事阐明范式理论的经验工作,解决范式理论残剩的含糊性,解决先前只是注意但尚未解决的问题。
定性范式与定量定律之间的关系是普遍和紧密的。
第三类问题一一确定重要事实、理论与事实相一致、阐明理论一一涵盖了常规科学的文献(经验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文献)。
第四章常规科学即是解谜常规科学所得的结果是有意义的,因为其扩大了范式所能应用的范围和精确性。
解答常规研究问题即一种新的方式实现预期。
迷就是特殊的问题范畴,可以用来检验解谜者的创造力或技巧。
科学共同体取得了一个范式就是有了一个选择问题的标准。
附加规则得自范式之承诺的许多信息,类型的概括是对科学定律的明显陈述,也是关于科学概念和理论的明显陈述。
大多数物理学家都假定,宇宙是由微观的微粒组成的,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用微粒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他们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这套承诺既是形而上学的有时方法论的。
作为形而上学的承诺,告诉科学家宇宙包含什么类型的实体、不包含什么类型的实体;作为方法论的承诺,告诉科学家最终定律和基本解释必须是:定律必须指定微粒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而解释则必须将任何已知的自然现象划归在这些定律支配下的微粒的作用。
常规科学是一种高度概括性的活动,规则导源于范式,但即使没有规则,范式仍能指导研究。
第五章范式的优先性共有范式的确定不是共有规则的确定。
想要描述或分析一种特殊科学传统的进化,必须找出公认的原则和规则。
科学家能够同意确认一个范式,但不会同意对范式的完全诠释或合理化。
范式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有任何整套的规则存在。
范式无需可发现的规则的介入就能够确定为常规科学,范式实际上以这种方式运作的若干理由,使该论证更清晰、更有力。
首先,发现规则极其困难。
第二,前一个理由其实是这一个理由的必然推论,那就是它植根于科学教育的本性之中。
学习理论的过程依赖于对应用的研究。
科学教育的结果从反面提供了第三个理由加以假定:除了抽象规则之外,范式还通过直接模仿以指导研究。
前范式时期是以对合理的方法、问题和解答的标准的争论为标志。
承认范式必共有规则和假定具有优先地位的第四个理由:常规科学是一个单一整体性和统一的事业,,并与所有的范式共存亡,科学显然极少或甚至从未有过这样的情况,科学是一个松散的结构,各个部分之间很少有连贯性。
第六章反常与科学发现的突现常规科学的目的在于稳定地扩展科学知识的广度和精度,它不在于事实或理论的新颖性,而当常规科学成功时,也无新颖性的发现可言。
事实的新颖性即理论的新颖性。
发现与发明之间的区别是人为的。
他们具有一种有规则的反复出现的结构。
发现新事件必然包含着既认识到那个东西有认识到那个东西是什么一一即定性和定量的认识。
范式程序和应用就像范式定律和理论一样,都是科学所需要的,有相同的作用。
他们会限制科学研究所涉及的现象领域。
无论是前范式时期还是导致大规模范式改变的危机时期,并非一切理论都是范式理论。
当实验和试探性理论互相连接在一起使之达成一致时,发现才会突现出来。
理论才会变成范式。
范例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即所有导致新类型现象出现的发现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先意识到反常,观察与概念认识上逐渐的并且同时的突现,以及范式范畴与程序的随之改变,这种改变往往伴随着阻力。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接受的范式,通常会让人感觉到科学研究者理解的大多数观察和实验,进一步的发展通常要求建构精巧的装置,发展出一套深奥的词汇和技巧,精炼概念,使之不断的减少与他们通常的常识原型之间的相似性。
第七章危机与科学理论的实现科学发展既是范式变化的原因,有是范式变化的结果。
这种变化既是建设性的有是破坏性的。
新理论的发明所导致的类似的、但一般规模更大的范式变化。
重叠不是同一,革命导致范式的转换。
技术崩溃是危机的核心。
一个理论的变形骤增,正是危机的通常迹象。
范式指导下的研究类似于前范式时期各竞争学派所进行的研究,是危机的另一个典型的结果。
科学中像制造业一样,更换工具是一种浪费,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这么做,危机的意义在于,指出更换工具的时机已经到来。
第八章对危机的反应导致做出决策的判断包含着范式与自然界的比较以及范式间的相互比较。
拒斥一个范式而又不同时用另一个范式去取而代之,也就等于拒斥了科学本身。
不存在无反例的研究。
危机的存在本身并不能使一个迷转换成一个反例。
迷和反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相反,由于范式变形的增多,危机使常规解谜规则变得松弛,最终新范式突现。
只有假定范式的有效性,迷的存在才有可能。
危机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对它的自觉认识。
所有危机都始于范式变得模糊,随之使常规研究的规则松弛。
一个处于危机的范式,转变到一个常规科学的新传统从中产生出新范式,它不是一个累积过程,即不是一个经由对旧范式的修改或扩展所能达到的过程。
它是在一个新的基础上重建该研究领域的过程,重建改变了研究领域中某些最基本的理论概括,,也改变了该研究领域中许多范式的方法和应用。
解谜模式存在着决定性的差异,当转变完成时,专业的视野、方法和目标都将改变。
第九章科学革命的本质与必然性政治革命是政治共同体中一些人感到现存制度无法应付当前问题,科学革命起源于科学共同体中的一小部分人感到:他们无法利用现有范式有效地探究自然界的某一方面,而以前范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是起引导作用的。
机能失灵的感觉是造成革命的先决条件。
政治革命的目的,是改变现有政治制度。
新现象或新理论的吸收,放弃旧范式的理由;与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无关。
一种新现象的突现不一定会与以往的科学研究相冲突。
科学演进中,新知识所取代的是无知,而不是与之不相容的另一种知识。
科学是一种累积知识的活动的观点,这种认识论认为知识是由人的心灵直接赋予原始感觉材料的结构。
常规研究是累积性的。
如果科学家不对某种范式作出承诺,则不会有常规科学。
意外发现、反常和危机正是指向非常规科学的路标。
应承认相继范式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和不可调和的。
相继范式对于宇宙的构成要素及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
范式是一个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决标准的源头活水。
范式包含了理论,所以它是研究活动的组成要素。
学习范式学到了理论、方法和标准,当范式变化时,通常决定问题和解答的正当性的标准,也会发生重大改变。
范式也是自然界的构成要素。
第十章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熟悉的工具去注意以前的地方时,会看到新的不同地方。
同化先前反常的视野,会影响并改变视野本身。
常规科学绝不可能改正范式。
实验操作随范式转换而变化。
不同的范式与自然界相关联时,能成为自然规律的不同方式的标志。
旧的实验操作所扮演的新角色中有时会产生不同的具体结果。
第十一章革命是无形的革命是不可见的,科学家和普通人对创造性的科学活动的印象,都是出自同一个权威的来源。
这个来源部分地处于功能方面的理由,系统的隐瞒了科学革命的存在和意义。
教科书是使常规科学得以延续下去的教学工具,常规科学的语言、问题结构或标准改变时,教科书就得全部或部分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