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章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1)图乙是________(选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 ________(选填“交流4~6 V”或“交流220 V”).它们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振针每隔________s打下一点.现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 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若仍按照50 Hz计算,则测出的速度值将比真实值 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第一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第二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 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3)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绘v
-t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
Δx Δt
表示各计
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Δt的要求是__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4)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________ m/s,则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二、实验原理与要求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 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适量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 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解析:(1)图乙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交流220 V.它们所接电源均为 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振针每隔0.02 s打下一点,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打点 时间间隔T大于0.02 s,由v=xt 可知实际计算中时间t偏小,则测出的速度值将比真实 值大.
b.剪下相邻计数点间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1、x2、x3、…、x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Δx1=x2-x1,Δx2=x3-x2,…. (3)T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n s(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n为两 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aT2,因为T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 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__(选填“有
关”或“无关”).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解析:(1)由纸带上的点可以看出xAB=7.5 cm,xBC=20.1 cm,xCD=32.7 cm,xDE= 45.3 cm,xDE-xCD=xCD-xBC=xBC-xAB=12.6 cm,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 相等,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 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 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产生的影响,加 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答案:(1)电火花 交流220 V 0.02 大 (2)0.05 0.10 (3)0.05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2.[实验原理与操作]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2)由于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B=
xAC 2T

0.276 0.2
m/s=1.38
m/s,vC=
xBD 2T

0.603-0.075 0.2
m/s=2.64
m/s,vD=
xCE 2T

1.056-0.276 0.2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3)如果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出前六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 x4、x5、x6,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小车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D
(2)x2-x1=x3-x2
x2+x3 10t
(3)x4+x5+x622-5t2x1+x2+x3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3.[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甲 所示的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而 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 Hz.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重复几次,选出一 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 a、b、c、d等点; C.测出x1、x2、x3、….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2)第一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1=
L Δt1
=0.05
m/s;第二个遮光片通
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2=ΔLt2=0.10 m/s.
(3)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小车的加速度a=v2-t v1=0.05 m/s2.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如图所示)
a1=x43-T2x1,a2=x53-T2x2,a3=x63-T2x3⇒a=a1+a32+a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n=xn-21+T xn.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继续完成下列任务.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 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 号).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m/s=3.90 m/s.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3)作图时注意,尽量使描绘的点落在直线上,若不能落在直线上,尽量让其分布在 直线两侧.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3)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且T= 5t),求出a1=x43-T2x1,a2=x53-T2x2,a3=x63-T2x3,则a=a1+a32+a3 =x4+x5+x622-5t2x1+x2+x3.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从教材走向高考
章末检测卷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1)根据________________可以判定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2)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vB=________ m/s,vC=________ m/s,vD= ________ m/s. (3)利用求得的数值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 -t图线(以打A点时开始计时),并根 据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