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转化膜-5
一般膜的结合力随温度的升高、酸度与电流密度的 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4.硬度和耐磨性 阳极氧化膜非常硬,使铝件的耐磨性大幅度提高。 5.柔韧性 膜的脆性直接随厚度增加而增加,膜的性质类似 晶体,稍加弯曲便趋于破裂,但在一定范围内它们都 是有弹性的,裂纹极细,除非剧烈变形,不会显著影 响膜的保护性能。在较高温度下,使用交流电进行氧 化可获得弹性较好的膜层。
工业上的化学氧化处理采用碱性溶液加适当的抑制 剂。
三、阳极氧化工艺
1.预处理 阳极氧化预处理与前面所述铝件预处理相同,其中 碱腐蚀处理要求较严格。
脱脂→大类氧化处理工艺。 (1)防护装饰性的阳极氧化
这种氧化膜一般为8—20μm厚的无色多孔膜,是优良 的可着色膜。 一般采用硫酸电解液,也使用草酸、铬酸溶液。硫酸 法最早由英国提出,但在美国最先被大量采用和发展 。
①按其形成机理 分为化学转化膜和电化学转化膜; ②按其成分 有氧化膜、磷酸盐膜、铬酸盐膜、草酸盐膜; ③按其用途, 可分为功能性膜如耐磨、减摩、润滑、电绝缘、 冷成形加工、涂层基底等及防护性、装饰性膜; 以化学方法形成的有磷化膜、铬酸盐钝化膜、草 酸盐膜、化学氧化膜等。 这些方法广泛用于处理钢铁、铝、锌等金属材料 。
区别: 与电镀层、化学镀层或有机涂层等其它表面处理层相比 转化膜: ①基体金属发生溶解、参与反应 ②形成的是“难溶的化合物膜层” ③不改变金属外观。
2.转化膜的性质和用途 (1)用于防护和装饰 (2)提高涂膜与基体的结合力 (3)耐磨减摩 (4)适用于冷成形加工 (5)电绝缘性
3.转化膜技术的分类
钢铁表面上的磷化膜是由磷酸锌及少量磷酸 铁组成,但在磷化的初始几秒钟形成的是磷酸铁 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膜,然后再生成磷酸锌晶 体,中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面,是一个整体结构, 有良好的结合力。
磷化膜是多孔的,孔的密度为每平方毫米一 百至数百个,一般占表面膜的0.5%—1.5% (体积分数)。膜越厚,晶粒越细,孔隙度越低。
一、钢铁的化学氧化 钢铁的化学氧化俗称发蓝处理,膜的主要成分是 Fe3O4。 根据制件的表面状态、材料成分和氧化处理工 艺规范的不同,可获得蓝黑色和黑色的氧化膜。 但这类氧化膜防护性能较差,通过用肥皂或重 铬酸钾溶液处理,或者进行涂油处理,可提高氧化 膜的防护性和润滑能力。
钢铁的化学氧化常用于机械零件、精密仪器与仪表 、武器和日用品的防护与装饰。
6.耐蚀性 阳极氧化膜对制件具有防护性能。 7.膜的电性能 阳极氧化膜都是很好的绝缘体。 8.膜的热性能 阳极氧化膜的耐热性非常高,其保护性能甚至可以 维持到接近基体金属的熔点。
着色技术 金属着色是采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赋予金属 表面不同的颜色并保持金属光泽的工艺。
表面着色:是采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赋予金属表面不同 的颜色并保持金属光泽的工艺。
第五章 金属的化学处理 (化学转化镀(转化膜))
表面转化膜与着色技术是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中的 重要分支之一,具有长久的历史,应用非常广泛。 近二十多年来,表面转化膜与着色技术的新工艺、 新方法层出不穷,发展极快。
过去它主要以防护及提高基体与涂层间的结合力 为主要目的,近年来主要在提高产品表面装饰性或赋 予其各种表面特殊性能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使转化膜 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新鲜的铝表面会很快生成一层氧化膜,但这层膜 厚度一般只有4—5 nm,防护性低,选择适当的溶液 可以得到具有一定防护价值的化学氧化膜。
铝浸在水中就会发生下列反应:
上述反应的结果是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薄的氧化膜。
要使膜层加厚,溶液必须能适当地溶解膜层。 当铝进入酸性或碱性溶液时,将同时发生膜的生成 和溶解作用,得到一定厚度的膜层。
工艺条件是: 工业硫酸5%—22%(质量分数), 溶液中含氯化物不超过0.02%(质量分数), 电流密度1—1.5A/dm2, 槽液温度(20±2)℃ (13—26℃均可进行装饰性氧化),
处理时间20—40min,电压为10—20V。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氧化→阳极氧化 用于轻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 轻金属材料 优点:重量轻、导电导热性好; 缺点:耐腐蚀性差,容易产生晶间腐蚀,耐磨性比较 低。 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可在轻金属材料表面生成一层厚 度达几十到数百微米的氧化膜。 根据不同用途,阳极氧化膜可赋予表面防护、装饰性、 耐磨性、绝缘、隔热、光学性能等。
4.磷化膜的性质 高温磷化法从磷酸锰中得到的磷化膜具有较好 的防护性。磷化膜一般只有配合其它处理时,防护 性才大大提高,特别是作为有机涂层基底非常有利。 这种配合处理,其防护性有时大于金属镀层。
化学氧化
化学氧化处理特点: 成本低,设备简单,处理方便,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 化学氧化处理→ 在铝、铜、钢铁、锌、锡、镉等金属及其合金上进 行,获得不同性能、不同颜色的氧化膜。
2.孔隙度 膜的孔隙度对于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对于膜上着 色和封孔的难易程度都有很大影响。 膜的微孔是由电解质溶液的溶解所致。它是溶液性 质和操作条件的函数,也与金属表面的光滑程度有 关,表面越光滑,孔隙度越小。
3.结合力 氧化膜的结合力是非常强的,但沿着垂直于表 面的方向易于横断破裂,即当弯曲时膜成平行线破 裂,而不像电镀层那样剥落。
其它金属的着色方法
其它金属着色多数是在金属基体或易 着色的金属镀层上直接进行的。 采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 产生一层有色膜或干扰膜;
这层膜层很薄(仅25—55nm),有时几乎没有 颜色。而当金属表面与膜的表面发生光反射 时,部分波长的光波因为相互干涉而相互抵 消,形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当膜的厚度逐步增长时,色调随之变化, 一般自黄、红、蓝到绿色,直至显露膜层自 身的颜色。由于膜的厚度很难控制均匀,着 色膜易显现彩虹色或花斑的染色。
锰系
锌系 锌—锰系 锌—钙系磷化 高温(90℃以上) 中温(60-70℃) 低温(30—50℃) 常温(室温)磷化等。
一、钢铁磷化膜形成基本原理 1.磷化膜的形成
金属浸入热的稀磷酸溶液中,会生成一层磷酸亚铁 (锌、铝等)膜。 但这种膜防护性能差,通常的磷化处理是在含有 Zn2+、Mn+、Ca2+、Fe2+等离子的酸性溶液中进行 的。
磷化膜的形成:
金属浸入热的稀磷酸溶液中,会生成一层磷酸亚铁(锌、 铝等)膜。 磷化膜是多孔的,孔的密度为每平方毫米一百至数百个, 一般占表面膜的0.5%—1.5%(体积分数)。膜越厚,晶 粒越细,孔隙度越低。
磷化膜可在很多金属表面上形成,而以钢铁磷化处理应用 最广。 钢铁磷化膜按其厚度可分为厚膜和薄膜。 根据其处理溶液成分或温度:分为
四、阳极氧化膜的性能
1.膜的厚度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膜厚并不是与时间严格地成直 线关系,而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的生长速度 与被电解质溶解的速度达到平衡,膜厚达到极限。
铝在常规电解液中形成的膜厚度为:铬酸溶液中3— 6μm,草酸溶液中10—60μm,硫酸溶液中防护装 饰性膜8-20μm,硬质膜40-μm。
吸附着色法是将生成了转化膜层的工件浸入加有无机盐 或有机染料的溶液中,无机盐或有机染料首先被多孔膜 吸附在表面上,然后向微孔内部扩散、渗透,最后堆积 在微孔中,使膜层染上颜色。
电解着色:电解着色是把经阳极氧化的铝及其合金放入 含金属盐的电解液中进行电解,通过电化学反应,使进 入氧化膜微孔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沉积于 孔底无孔层上而着色。
氧化膜生成过程中,开始时金属铁在碱性溶液中 溶解,在界面处形成氧化铁的过饱和溶液,此后氧化 铁晶体成核长大,形成一层连续的氧化膜,将金属表 面覆盖。 氧化膜的致密程度取决于晶核形成速度与晶体长 大速度之比。比值越大,膜层越致密,反之,则膜层 结晶越粗大、疏松,膜层也越厚。
二、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氧化
氧化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氧化后没有氢脆影响 ,像弹簧钢、细钢丝及薄钢片件也常用氧化膜作为 防护层。
钢铁的化学氧化常用强碱溶液,称为碱性氧化法。 即在较高温度(130℃以上)下,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 入氧化剂(硝酸钠或亚硝酸钠)进行处理。
铁反应生成亚铁酸钠(Na2FeO2)和铁酸钠(Na2FeO4) ,然后两者相互作用,生成磁性氧化铁(Fe3O4)膜
氧化膜的生成是两个不同过程同时进行的结果: 一个是电化学过程,它产生氧并与铝作用生成 Al2O3, 另一个是化学过程,生成的Al2O3膜被电解液溶 解成为多孔层。 没有溶解过程,Al2O3膜就不能导电,反应 不能继续。其次,氧化膜的生成速度必须大于 溶解速度,否则膜层不能增厚。
(2)硬质阳极氧化 硬质阳极氧化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隔热性 ,厚度一般在40μm以上,是专门用作强化铝表 面的功能性膜。
一、铝和铝合金的着色 铝和铝合金容易生成阳极氧化膜,阳极氧化膜层 是最理想的着色载体,所以铝材是最容易着色的金属, 其主要的着色方法分为自然显色法、吸附着色法和电解 着色法三类。
自然染色:在一定的电解液和电解条件下,将金属进行 阳极氧化处理时,由于电解质溶液、合金材料的组分及 合金组织结构状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二、钢铁磷化工艺 1.预处理 a.脱脂浸蚀预处理
b.涂漆前磷化必须有表面调整工序 对于非涂装的防护磷化(厚膜),表面调整可大大提高 其防护性。 表面调整的方法很多,包括机械方法(如擦、刷、喷 砂等)和化学方法(如钛盐、草酸、镍盐、铜盐等), 其中最有效和最有实用价值的是钛盐活化。
2.磷化
厚膜磷化 通常在较高温度(92℃以上)及较长时间(15— 60min)下形成,膜厚可达20μm以上,膜重可达60g /m2以上。
为了获得厚而硬的氧化膜,需要改变氧化工 艺条件,降低膜层溶解,增加膜的生长速度。
3.阳极氧化膜的封闭 氧化膜多孔,活性高,吸附性很强,容易被污染 或被腐蚀介质侵入,氧化后的膜层要通过封孔才能达 到最好的耐蚀效果。
封孔一般是使膜层在热水(95℃以上)中水化,使 Al2O3,成为Al2O3· 2O后体积膨胀,使膜孔堵塞,膜 H 层失去活性,从而大大提高耐蚀性。
转化膜的基本特性及用途 1.转化膜的形成方法 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使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膜层而不改变其金属外观的一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