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化学转化膜技术

第八章 化学转化膜技术

这种氧化膜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远 不如阳极氧化膜好。
铝合金化学氧化
铝在水中会发生以下反应: Al→Al3++3e2H2O+ 3e- →2OH - +H2↑ Al3+ + 2OH - →AlOOH+H+ 2 H+ + 2e- → H2 ↑ 2AlOOH →•Al2O3•H2O 上述反应生成很薄的膜,要获得厚膜, 必须使膜溶解,生成新膜,结晶生长。
铝合金着色
有机颜料着色 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共同作用 氧化铝与染料分子上的磺基形成共介键。 氧化铝与染料分子上的酚基形成氢键。 氧化铝与染料分子形成络合物。
钢铁常温化学氧化
特点
发黑比发蓝时间短:由15~60min缩短到 3~8min,生产成本降低一半。 发黑对粗糙表面、未淬火表面特别有效 发黑的结合力和耐磨性能不如发蓝层;但 CuSO4和NaCl点滴试验和盐雾试验表明 其耐腐蚀性能优于发蓝层。
8.3 氧化处理
铝合金化学氧化
新鲜铝表面很快会形成氧化膜,厚度一般 只有4~5nm,通过化学氧化,可以得到 0.5~5μm的氧化膜,呈多孔,具有良好 的吸附性,可作为有机涂层的底层。
钢铁化学氧化
钢铁常温化学氧化(酸性化学氧化或发黑)
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新技术。 具有氧化速度快 , 膜层抗蚀性好 , 节能、高 效,成本低,操作简单,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钢铁表面的发黑处理,可得到均匀的黑色或 蓝黑色外观,其表面膜的主要成分是 CuSe , 功能与Fe3o4相似。
钢铁常温化学氧化
第八章 转化膜与着色技术
8.1概述
概念
基体金属+处理液——难溶性膜层(转化膜) 在一定条件下,金属与特定的腐蚀液接 触发生化学、电化学反应,由于浓差极 化作用和阴极极化作用等,在金属表面 生成一层性质稳定,附着力良好的、能 保护金属的化合物膜。
8.1 概述
金属基体直接参与成膜反应生成,膜与 基体的结合力比电镀、化学镀和热喷涂 等这些外加膜层大得多。 成膜的典型反应式: mM+nAz- → MmAn+nze
32
氧化工艺
电解液种类
阳极氧化膜 可控生长
生长机理
33
Al2O3氧化膜的制备方法 铝基材 + DC A 裁剪及除油 封装 铝基材 制备工作电极 胶带 化学抛光 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装置
34
铜导 线
Pt电极
待氧化区
铝合金阳极氧化
阳极反应: 2H2O-4e→O2↑+ 2Al+3O→ Al2O3 阴极反应: 2H+ +2e→ H2 ↑ 电解液中的酸会溶解金属铝和氧化膜: 2Al+6H+ → 2Al3+ + 3H2 ↑ Al2O3 +6H+ → 2Al3+ + 3H2O
常温发黑溶液在市场有商品供应,其主 要成分是 CuSO4、二氧化硒,还有各种催 化剂、缓冲剂、络合剂与辅助材料。
钢铁常温化学氧化
钢铁常温化学氧化机理
SeO2溶于水中生成亚硒酸(H2SeO3): SeO2 + H2O → H2SeO3 溶液中的游离Cu与Fe发生置换反应: CuSO4 + Fe → FeSO4+Cu↓ 金属Cu与H2Se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黑色 的硒化铜膜,同时伴随副反应,生成CuSeO3及 FeSeO3: 3Cu + 3H2SeO3 →CuSe ↓+2CuSeO3 + 3H2O
钢铁高温化学氧化机理
Fe3O4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极小,钢铁 表面附近生成的Fe3O4很快就从溶液中析 出,在钢铁表面成核,并不断长大,形 成连续的、致密的黑色氧化膜。
钢铁高温化学氧化机理
在生成Fe3O4的同时,部分铁酸钠可能发 生水解,生成氧化铁水合物。 Na2Fe2O4+ (m+1) H2O = Fe2O3 • m H2O +2NaOH 含水氧化铁在高温下失水,形成红色沉 淀物吸附的黑色氧化铁膜上,形成“红 霜”,这是一种缺陷。
防锈
一般防锈要求,转化膜作为底层,很薄, 外层涂防锈油等。 要求较高的防锈,转化膜要均匀致密, 以厚者为佳。
8.2 用途
耐磨减磨
减磨:磷酸盐膜具有很小的摩擦系数, 具有良好的储油作用,在接触面间产生 一缓冲层,从而减小磨损。
耐磨:铝阳极氧化,形成Al2O3膜,硬度 很高,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 活塞、轴承
直接化学反应、不需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区别
8.1 概述
分类
氧化物膜:金属在含有氧化剂溶液中形成 的膜,其成膜过程叫氧化。
磷酸盐膜:金属在磷酸盐溶液中形成的膜, 其成膜过程称磷化。 铬酸盐膜:金属在含有铬酸或铬酸盐溶液 中形成的膜,其成膜过程称钝化。
氧化物膜
5
磷酸盐膜
6
铬酸盐膜
7
8.2 基本用途
物理吸附作用:无机颜料分子吸附于膜微孔。 无机颜料着色用颜料有两种:经过阳极氧化 的金属在两种颜料中交替浸渍,直至两种颜 料反应生成需要的颜色为止。 色调不鲜艳,与基体结合力差,但耐晒性好。
铝合金着色
无机颜料着色工艺
颜色 红色 蓝色 黄色 黑色 溶液 质量浓度 /g•L-1 组成 50~100 醋酸钴 10~50 铁氰化钾 10~50 亚铁氰化钾 10~100 氯化铁 50~100 铬酸钾 100~200 醋酸铅 50~100 醋酸钴 12~25 高锰酸钾 温度 /℃ 室温 室温 室温 室温 时间 /min 5~10 5~10 5~10 5~10 生成的 有色盐 铁氰化钾 普鲁士蓝 铬酸铅 氧化钴
8.2 用途
电绝缘性
磷酸盐膜和阳极氧化膜都是不良导体, 可以用做绝缘体。磷化膜很早就用作硅 钢板绝缘层。 这种绝缘层的特点是占空系数小,耐热 性好。
8.2 用途
转化膜应用对象
几乎在所有的金属表面都能生成,应用较 多的是铁、铝、锌、铜及其合金。
氧化:钢铁、铝合金、镁合金等。
磷化:钢铁。
钝化:不锈钢、铜合金、锌合金等。
钢铁高温化学氧化工艺
溶液的维护
溶液的组分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要定期检测并作调整。 当沸点过高时,表示溶液过浓,易形成 红色挂灰,应加水稀释;沸点过低时, 表示浓度不足,此时不能发蓝或氧化膜 颜色不深,应补加氧化剂或蒸发去水。
钢铁化学氧化
氧化膜的后处理
钢铁工件通过化学氧化处理 , 得到的氧化膜虽 然能提高耐蚀性,但其防护性仍然较差,所以 氧化后还需进行后处理,如皂化处理、浸油或 在铬酸盐溶液里进行填充处理。 不合格氧化膜的退除: 10 ~ 15 % ( 体积分数 ) HCl或H2SO4——退除
铝合金着色
铝合金阳极氧化后在表面生产一层多孔 氧化膜,通过封孔和着色,可以形成各 种不同的颜色,装饰性并能提高耐腐蚀 性能。
铝合金着色
吸附着色(化学着色)
浸渍着色(无机、有机染料)
发色位置:氧化膜孔隙的上部
发色原因:吸附孔内——扩散——堆
积——离子键、氢键结合(氧化铝)
铝合金着色
无机颜料着色
作为挤出工艺、深拉延长工艺的前道工序
塑性加工 一般钢材冷挤压时,由于变形而引起 升 温可达300℃远在磷化膜的热界以下,因此, 磷化膜的抗热粘附着好。 冷挤压工艺中,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磷 化膜与润滑剂(皂液或乳化剂)发生化学 反应,部分脂肪酸皂与磷酸锌Zn3(Po4)2反 应,生成润滑性极强的脂肪酸Zn(RCOO)2, 从而加强了润滑作用。
39
铝合金阳极氧化
电解液
硫酸——硫酸阳极氧化
工艺简单,溶液稳定,操作方便,允许杂质含量 范围较宽,电能消耗少,成本低
铬酸——铬酸阳极氧化
草酸——草酸阳极氧化
硫酸阳极氧化
防护装饰性阳极氧化 稀硫酸(15%~20%),5~20微米厚,吸 附性较好,无色透明氧化膜。着色处理 硬质阳极氧化 温度低于10℃,厚而硬的膜层(40微米), 膜生长速率高,浓度低、温度低、电流密 度大,良好的耐磨性和隔热性
38
(4)氧化膜的绝缘性
铝的阳极氧化膜的阻抗较高,导热性也很低,稳 定性可高达1500度,热导率0.419W/(m•K)~1.26 W/(m•K)。所以电解电容器的电介质层或电器制品的 绝缘层。
(5)氧化膜的结合力
氧化氧化膜于基体金属的结合力很强,很难用 机械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即使膜层随金属弯曲,膜 层仍于基体金属保持良好的结合,但氧化膜的塑性 小、脆性大,当膜层受到较大的冲击负荷和弯曲变 形时,会产生龟裂,所以这种氧化膜不易在机械作 用下使用,可以用作油漆层的底层。
8.2 用途
着色
不同的化学膜有不同的颜色;改变化学膜厚 度,也可以改变颜色。 例:不锈钢用铬酸-硫酸溶液处理后可得到不同颜色 获得多孔结构的化学膜,进行着色处理,得 到需要的颜色。
例: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有些铝合金氧化膜本
身就有颜色
8.2 用途
塑性加工
金属表面进行磷化处理后进行塑性加工, 如:钢管、钢丝等冷拔;可以减小拉拔力, 延长模具寿命,减少拉拔次数。
钢铁高温化学氧化工艺
溶液配制
在氧化槽内加入2/3容积的水,加入氢氧 化钠,使其溶解;在搅拌下加入亚硝酸 钠或硝酸钠,待全部溶解后,加水至规 定容积。
氧化液在沸腾温度下加入工件。
钢铁高温化学氧化工艺
氧化温度、时间与含碳量关系
钢铁含碳量(%)溶液温度(℃)氧化时间(min) 0.7以上 0.4~0.7 0.1~0.4 合金钢 高速钢 135~138 138~142 140~145 140~145 135~138 15~20 20~24 35~60 50~60 30~40
铝合金阳极氧化
Al2O3.H2O 多孔层 致密层 铝基体
第一阶段:ab段,电压由零到最大值,形 成连续的无孔氧化膜。 第二阶段:bc段,无孔膜溶解形成多孔膜, 电压下降。 第三阶段:cd段,多孔膜增厚,并在根部 形成新的无孔膜,厚度达到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