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二)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巴利·A·法伯 (Farber)教授《教育中的危机:压力和倦怠中的 美国教师》一书指出,美国大约有5-20%的教师在 其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会出现枯竭感。
在英国,马克G·伯格在1990年时就做了一项 调查,这项研究所调查的教师样本涉及各种类型学 校的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研究结果表明: 英国有1/3的教师有沉重的压力。
(三)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堪忧 近年来,各地进行的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
结果让人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 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 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 结果显示:
1、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 39.20%的被调查者面临压力、工作倦怠、心
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生存状况不佳等问题。
2、近半教师压力很大。 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
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相加占 到被调查教师的82.2%。
3、10个教师3个倦怠工作。 86%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倦怠;58.50%被
调查教师出现中度倦怠;2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比 较严重的倦怠,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有3个出 现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1.否认 因倦怠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持否定态度。以达
到文饰和心理防御的目的。
2.责备他人(指向他人) “都是你这个问题学生,打断了我的讲课思路!” (对学生)
“谁把我的办公桌搞得乱七八糟?”(对同事)
4、心理健康教师不足三成。 38.5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只
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
一系列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学 教师存在轻微以上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普遍。
英国的《泰晤士报》(教育副刊,1997年) 用带有调侃性语句说:“你是否士气低落、精神压 抑,感到自己为社会病症承担了不公正的指责?如 果是,那你肯定是位教师。”
(如:经理责备司机,司机感到委屈,导致失眠, 第二天开车打瞌睡,整车人也许会遭殃)
情绪的“蝴蝶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比 自然界的“蝴蝶效应”小。
职业倦怠对教师情绪影响主要是消极方面。 令教师缺乏热情和活力,感到沮丧、无助,容易消 沉,对周围环境容易敏感、神经质,对人冷漠,却 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在河北石家庄一所高中任教的田波老师道出了教 师的普遍心态。田波老师有着近10年的教龄,他对 自己每天一成不变的工作日程烂熟于胸,同时也“深 恶痛觉”。“天天这样从早到晚地重复,时间长了就 很厌烦,那些当班主任的老师更难,晚上10点多学 生下了晚自习,自己才能回宿舍去,周末一般也要在 学校看学生,哪有什么业余时间?学校本来就很封闭, 外界的好多信息我们都不知道,与世隔绝,感觉自己 很落伍。”
(一)教师群体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 2006年,专业咨询机构对大量咨询案例进行
分析后,列出职业倦怠高发的十大职业人群,排名 前三的是:护士、公务员、教师。
据调查,近半数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工作 了5-10年的教师倦怠率最高。
状态写真:灵魂枯干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上榜理由: (1)工作重复性高。 (2)前途有限。 (3)工作压力大。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影响工作
教学效果下降 当教师身心出现过度疲劳时,在课堂中对学生
的观察能力、即兴思辨能力、应对课堂中“意外”情 况的能力都会在无形之中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教学决 策技能降低,效率下降。
人际关系紧张 包括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也包括与家长、学生 的关系。由于人际关系恶化,教师得到的帮助和支持 就更少,于是倦怠程度会不断升级。
在荷兰,凡·菲尔德霍芬(Van Veldhoven, M.) 和布鲁尔森(Broersen, S)的研究表明:很多教 师声称无力胜任或部分不能胜任工作,不能应对高 度的工作紧张和伴随的压力,1994年,无力胜任工 作的人员中有44%是教师。
美国学者罗纳得·李·霍夫曼在他的著作《无休 止的疲倦:如何重获你失去的活力》(Tired All the Time:How to Reclaim Your Lost Energy) 中写道:“如果说,占就诊原因第一位的是流感和 感冒,那么疲惫就占了第二位。……疲惫感已经逐 渐被认可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
还有调研表明,中小学教 师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 人群高,31.51%的教师有轻 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 构成心理疾病,68%的教师 感到压力大。
在美国,据许多客观 资料表明,至少有6-8% 的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 不良适应。这与其它行 业从业人员心理不健全 的数字大约接近。
目前,中国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是 20%,2004年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地 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测验结果表明: 中小学校教师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48%。
另一项调查显示:尽管随着教师 待遇上升,愿意当教师的人越来越 多,但也有51%的教师希望调动工 作,压力大是他们调动工作的重要 原因。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 观,表现在自卑、嫉妒、焦虑等。 有人把教师的职业称之危险的职业 之一。
(二)影响认知 主要表现在自我效能感下降。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平及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和感 受。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着行为的选择、坚 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其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进而影响其行为的习得和表现。
(三)影响情绪 “蝴蝶效应”:情绪的传染性
1
第一部分 直面教师职业倦怠的“严 寒”
一、现状: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胡锦涛
总书记2007年在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 教师代表说的话。
(殷切期望与职业心态)
当教师端坐在办公桌前,以一句 “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怀委屈 求助的学生时;当教师在课前拿着一 份“新三年,旧三年,拼拼凑凑又三 年”的教案过了几眼便“胸有成竹” 地走上讲台时:当教师将“也就那么 回事”作为口头禅时,此时的老师们 已经或正在患上“职业倦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