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在某住宅楼工程的综合应用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持续发展动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广绿色施工的理念。

在施工现场开展实施节能降耗目标、责任、措施、管理等活动,对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实现节能减排、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施工周期的碳排放量,应用绿色施工技术是重要的技术保障之一。

1、工程概况某经济适用房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32557.34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983 m2,地下建筑面积4574.34 m2,建筑总高85.85m。

由1#、2#楼及与之地下一层整体相连的地下车库组成,1#、2#楼地下室与地上一层之间设计为管道层,各楼地下室与地下车库相连通,为III类汽车库。

结构类型为两主楼全现浇剪力墙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

基础类型为桩-筏基础。

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上部分为:1#楼为一级,2#楼为二级。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2、绿色施工管理2.1、组织管理在工程伊始,公司成立了绿色施工指导小组和现场绿色施工管理小组,集团总公司总工任指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担任管理小组组长。

现场绿色施工管理小组成员包括绿色施工专职负责人、技术副经理、生产副经理、环境保护管理员、节材控制管理员、节水控制管理员、节能控制管理员及节地保护管理员。

2.2、技术管理绿色施工方案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编制了详细的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按规定进行了审批。

集团总公司技术质量部对项目进行了绿色施工专项技术管理交底,并定期对项目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项目部建立了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如对施工、办公、生活区域的水、电分路计量,每月抄表并设立台账资料,责任人员和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保证原始资料数据的真实可靠。

2.3、工程于2011年6月申报了“第二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2011年11月被中国建筑业协会列为“第二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3、绿色施工技术应用3.1、环境保护技术工程主要应用的环境保护技术有:制定详细的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对人员健康防护,扬尘控制,建筑、生活垃圾控制、噪声与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以及土壤保护等。

3.2、节材与材料应用技术工程主要应用的节材与材料应用技术有:(1)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应用,如:高强钢筋的应用,预拌混凝土的应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空心砌块砖的应用,预拌砂浆应用,信息化技术应用等;(2)建筑废旧材料利用;(3)办公用品的使用等。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工程主要应用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有:采用节水器具,制定用水定额,施工用水循环利用等。

3.4、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工程主要应用的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有:对生活区和施工区分别计量,对大型设备安装电表单独计量,照明采用节能器具,建筑材料选用时尽量缩短运距。

3.5、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技术工程主要应用的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技术有:科学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建筑及道路,基坑开挖采用土钉墙支护技术等。

4、绿色施工技术实施措施及完成情况4.1、环境保护措施及完成情况4.1.1、人员健康: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设置,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生活区有专人负责,有消暑和保暖措施;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声施工的人员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有自然通风和临时通风设施;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设置有醒目安全标志,采取了有效的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设施;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定期消毒;食堂各类器具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得到了就餐职工的认可。

4.1.2、扬尘控制: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派专人负责,每天上午洒水两次,下午洒水三次;对裸露地面进行硬化,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措施;现场土方密目网覆盖避免扬尘;现场土方及运输车辆覆盖避免扬尘,未采取遮盖措施的车辆禁止出场,路面洒水处理,装饰用砂砌筑堆放区,水泥裙房内封闭;泵管布料机清洗用水由混凝土供应厂家回收处理,实验室养护用水用作现场洒水抑尘;楼层垃圾清理时装袋用施工升降机运送至楼下废弃物堆放点,减少扬尘,严禁从楼内直接将建筑垃圾抛洒到楼外。

4.1.3、垃圾控制:工程施工中,开挖土方总量45159m³,其中11290m³(垃圾、杂质土)运往垃圾场,剩余33869m³通过合理统筹,其中12483m³用于本工程回填,另余21386m³卖给需回填的施工单位,这样使得本工程75%开挖土方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产生经济效益21386×8=17.1万元;井桩所挖卵石用作路基材料;利用废旧竹胶板自制垃圾桶,分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类摆放,数量满足现场需要;施工过程产生的落地灰、混凝土、水泥浆、石子和砌块、水泥发泡保温板边角废料经粉碎筛分后,部分用于内隔墙的导墙,部分与素土拌合用于土方回填;利用原库房所拆小红砖砌筑井桩圈和筏板侧模;利用原有花坛、废旧模板制作简易花坛,绿化面积达40㎡;利用废旧竹胶板自制垃圾桶,分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类摆放,共制垃圾桶30个,数量满足现场需要。

4.1.4、噪音与振动控制:购买GM1357型数字式噪音计,每月对现场进行一次昼夜噪音监测,共监测30次,监测结果全部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制》(GB12523-90)的规定;施工时根据施工组织策划,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所有施工机械、车辆定期保养维修,并于闲置时关机以免发出噪声,以设备的完好性来降低噪音;现场混凝土搅拌车远离办公区和生活区,并搭设吸声棚;混凝土输送泵、砂浆搅拌机等强噪声设备搭设封闭式吸声棚。

4.1.5、光污染控制:夜间电焊作业采用遮光棚挡光;设置大型照明灯具灯罩朝向,避免强光漫射,有效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4.1.6、水污染控制:现场设置集水坑、基坑周边设排水沟;泵管布料机清洗用水由混凝土供应厂家回收处理,实验室养护用水用作现场洒水抑尘;雨水、污水经过滤沉淀,分别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工程污水经沉淀过滤,去泥沙后,用作现场洒水降尘。

4.1.7、土壤保护:经土方平衡预算按需预留一定量土方,用作基坑回填;对裸露地面进行了硬化;全部使用可充电、可重复利用电池,现场内禁止使用一次性电池;污染较大的废弃物油漆桶等由供货商负责回收;利用原有花坛、废旧模板制作简易花坛,增大现场绿化面积。

4.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及完成情况4.2.1、钢材控制措施及完成情况:应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平法钢筋下料算量软件》G101.CAC准确可靠的计算下料,优化断料,节省了钢材49.94t,节约成本173810元;施工中的废旧钢筋按照长度分类堆放,并采取防水、遮盖等措施,防止钢筋锈蚀,废旧钢筋做排水沟篦子、现场围护栏、电梯井防护门、施工电梯防护门。

4.2.2、混凝土控制措施及完成情况:严格按照材料计划组织进场,杜绝缺料补料现象;仔细核对混凝土预算方量,做到数据精确,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标高,现场随浇筑随测量,避免因超标高和浇筑不平而产生浪费,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过程产生的混凝土落地灰经粉碎后用于浇筑卫生间、厨房下部的混凝土带和预制块,工程共节约混凝土434.36m³,节约成本159812元。

4.2.3、木方及模板控制措施及完成情况:主体施工过程中,使用模板早拆体系,提高了模板周转率;楼梯梯段模板引入了工具式楼梯段钢模,大大提高了功效,减低了损耗;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杜绝野蛮拆模和随意切割,拆模及搬运过程中,轻撬轻放,严禁高处抛掷,减少拆模及搬运过程中的损耗,基础施工时,使用部分旧模板;使多层木工板和竹胶合板周转次数由常规8次提高到12次,节约竹胶板804.7㎡,节约木方17.09m³,节约成本60155元。

4.2.4、围护及其他材料控制措施及完成情况:工程办公室和职工宿舍采用可拆迁回收利用的二层彩板房共计面积847㎡;保留原有围墙160m,节约成本4.8万元;保留原有库房482㎡,节约成本24.1万元,共计28.9万元;现场防护栏杆、电梯井口、施工电梯防护门及水平洞口防护均为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包装物全部设点回收,按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度控制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碎石方等的回收利用率达78.28%。

建筑装饰装修阶段外墙保温工程中采用了预拌粘结、抹面砂浆;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文件全部采用双面打印,打印错误的单面纸张作为草稿或打印非重要文件。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及完成情况:4.3.1、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控制供水管径,设置螺纹调节阀,生活用水应均采用节水型水龙头,配置率100%。

4.3.2、参照了材料消耗量定额、给排水设计规范和往年同类工程用水量及工程实际,制定施工区用水定额≤1200t/月,生活区用水定额≤320t/月。

4.3.3、砂浆搅拌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上水,严禁多加水;对安装工程的打压水重复循环使用,卫生间蓄水试验用水利用水自重抽至下层以循环利用,废水最终用来现场洒水抑尘。

4.3.4、砼采用预拌砼,对砼养护采取薄膜覆盖、剪力墙采用喷雾器养护等手段,杜绝无措施浇水养护办法;砂浆搅拌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上水。

4.3.5、对管网和用水器具加强管理,做到人走水关,定期检查维修,杜绝了跑冒滴漏。

4.3.6、生活污水进行了简单的固液分离,泵管布料机清洗用水由混凝土供应厂家回收处理。

4.4、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及完成情况:4.4.1、对生活区、办公区和施工区进行分区计量,按月单独计量,及时掌握用电情况,对不正常用电峰值进行分析比对,及时找出原因,作出相应处理措施。

4.4.2、对塔吊、施工电梯、混凝土托泵等安装电表进行单独计量,分析塔吊、施工电梯等能源消耗;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提高机械设备运行时的满载率;定期维修保养以设备的完好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塔吊使用统一调配,合理分配架子工、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安装预留作业班组的吊运时间,提高塔吊使用效率。

4.4.3、办公室、宿舍照明均采用节能灯,塔吊使用节能镝灯,楼梯走道及厕所等公共场所采用36V声控灯;标养室冬季使用温控仪控制水温度。

4.4.4、在较少的夜间施工内,确保施工段的照明,关闭无关区域灯具。

4.4.5、临时用电分区设置,分路标记,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临时用电管理档案。

4.4.6、办公室、职工宿舍采用70mm厚聚苯乙烯夹心彩钢板,吊顶采用轻钢龙骨矿棉吸音板。

4.4.7、建筑材料尽量缩短运输距离,以减少能源消耗。

4.5、节地与土地资源措施及完成情况:4.5.1、施工场地根据施工过程分为地基与基础阶段、主体结构阶段、装饰装修3个阶段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安排,科学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