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快递行业DHL深度研究报告正文目录核心观点: (3)1.DHL的初创与早期发展 (3)1.1.DHL的由来与起步 (3)1.2.联合成立中外运敦豪,搭乘中国高速发展列车 (4)2.德邮入主,DHL变身世界物流巨头 (5)2.1.曾经辉煌的宝隆洋行 (5)2.2.曲线并购成就DHL中国物流新起点 (7)2.3.受困于快消品,竞争力大不如前 (7)2.4.转变拓展思路,尝试多行业布局 (7)2.5.内部协同效应不断增强 (8)2.6.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 (9)2.7.DHL-Exel时代:换血铸就辉煌 (9)3.顺丰能否复制DHL成功之路 (12)3.1.顺丰斥巨资收购DHL在华供应链业务 (12)3.2.传统快递增速放缓,收购顺理成章 (14)3.3.沿袭成长轨迹,致敬国际快递巨头 (15)3.4.三网合一,打造高端货运物流生态圈 (16)4.结语 (21)5.风险提示 (21)图表目录图表1:DHL发展初期扩张史 (3)图表2:中外运敦豪在我国业务拓展情况 (4)图表3:中外运敦豪全国服务网络 (5)图表4:宝隆洋行贴标 (6)图表5:宝隆洋行当年快消品领域主要客户 (6)图表6:英国老牌物流公司Exel (10)图表7:Exel当年为诺基亚打造的星网工业园 (11)图表8:DPDHL和顺丰合作签约 (13)图表9:《供应链战略合作协议》主要内容 (13)图表10:2000-2017年快递业务量情况(亿件) (14)图表11:2000-2017年快递收入情况(亿元) (14)图表12:顺丰控股2016-2017分项业务营收对比(百万元) (15)图表13:顺丰进入扩张期后的一系列布局与并购动作 (16)图表14:顺丰“三网合一”开放生态系统 (17)图表15:圆通、EMS、顺丰自有货机量对比(截至目前) (17)图表16:鄂州机场建设时间表 (18)图表17:高铁极速达 (19)图表18:中铁顺丰国际快运有限公司成立 (20)图表19:顺丰控股部分技术研发项目成果 (21)核心观点:2018年10月26日,顺丰控股发布公告与德国邮政敦豪集团(DPDHL)达成战略合作,并拟以55亿元现金收购DHL在华供应链业务,涉及敦豪香港和敦豪北京100%股权。
此外,顺丰还和DHL签订了战略合作协定,约定将在供应链物流领域达成深度合作。
近几年中国快递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05%。
随着基数的不断积累,近两年业务量及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但市场结构持续优化,资源要素加速集聚,以顺丰、圆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开始频繁通过并购的方式延伸产业链,市场也在不断期待中国版的UPS、FedEx、DHL何时真正出现。
回顾历史,企业在不断成长过程中,迟早都会面临转型或者寻找新增长点的问题,而这一步往往是通过并购完成的。
一家伟大公司的发展史往往也是一部精彩的并购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本报告将通过回顾DHL的发展历程来尝试找寻中国快递企业的成功之匙。
1. DHL的初创与早期发展1.1. D HL的由来与起步1969年7月,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伟大的第一步。
几个月后,Adrian Dalsey,Larry Hillblom和Robert Lynn三位合伙人也在旧金山迈出了一小步,他们创立了一家小型运输公司并用各自姓氏的首字母来命名——DHL(敦豪航空货运公司)。
一开始,三位创始人自己乘坐飞机来往于旧金山和檀香山之间运送货物单证,这样就可以在货物到达之前进行货物的清关从而显著的缩短在港口的等待时间。
凭借这一概念,一个新的行业诞生了:国际航空快递,通过飞机快速运送文件和货物。
很快,DHL把他们的航线扩张到香港、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加坡。
在致力于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提供全球门到门速递服务的网络的构想下,在1970年代中后期敦豪航空货运公司把他们的航线扩展到南美洲、中东地区和非洲。
1988年,DHL 服务的国家已经扩展到了170个,员工达到16,000多人。
图表1:DHL发展初期扩张史1969 Adrian Dalsey, Larry Hillblom 和Robert Lynn在旧金山创立了DHL。
1971 DHL迅速拓展其网络并成为众多公司信赖的合作伙伴。
网络拓展至远东和环太平洋地区。
1972 开始在日本、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提供服务。
1974 在伦敦开设第一家英国营业机构。
DHL在全球已经拥有3,052家客户和314名员工。
1976-1978 业务拓展至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三大区域。
1977 在法兰克福开设第一家德国DHL营业机构。
1979 DHL 将服务扩展到包裹递送。
这之前只提供文件递送服务。
1983 DHL成为第一个服务东欧国家的航空快递公司。
在美国的辛辛那提设立国际分拨中心(hub)。
1985 在布鲁塞尔设立一家一流的国际转运中心。
每晚处理超过165,000票货物。
1986 DHL 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并成为在中国服务的第一家国际快递公司。
1990 DHL与汉莎航空、日航和日商岩井建立战略联盟。
1991 DHL成为海湾战争之后第一家对科威特恢复服务的国际快递公司。
1993 DHL投资6,000万美元在巴林建立了一家新的国际转运中心。
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1.2. 联合成立中外运敦豪,搭乘中国高速发展列车1986年12月1日,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合资双方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和敦豪国际航空快递公司,双方各占一半股权。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隶属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1956年成立于北京,是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外贸运输企业,业务涉及运输、租船、仓储、外贸、经济合作等领域。
公司拥有庞大的、先进的外贸运输网络,包括52家国内子公司,508家独立经营的企业,238家国内合资企业,9家海外代表处,67家海外企业,以及超过60000名员工,总资产超过220亿元人民币。
合资成立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将敦豪作为国际快递业领导者的丰富经验和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在中国外贸运输市场的经营优势成功地结合在一起,为中国各主要城市提供国际航空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外运敦豪创下了骄人业绩,并逐步在中国建立起最大的合资运输服务网络。
1993年,经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中外运敦豪开始向中国各主要城市提供国内快递服务,成为第一家获得此类服务执照的国际航空快递公司,敦豪公司也成为第一家在我国提供国际航空速递服务的公司,在我国的业务开展也领先于其他各家跨国快递公司。
图表2:中外运敦豪在我国业务拓展情况我国首个全面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上海及北京分公司与中国海关共同合作,设立我国首个全面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方便处理清关手续便捷发件处理系统为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安装了先进的便捷发件处理系统。
被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为唯一的快递公司。
中英外交1987年,英国女皇伊丽莎白访华,一批重要外交文件委托敦豪先期送达北京。
开设分公司技术投资1996年,中外运敦豪用于开设新分公司、改善器材设备和提高电脑科技方面的投资额高达二百五十万美元。
中美外交1998年6月,成为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的“指定快件承运人”。
“珍宝箱”服务项目1998年7月,在中国推出“珍宝箱”服务项目。
开通免费服务热线1998年11月,成为第一家开通800-810-8000 免费服务热线的国际快递公司。
“欧洲第一”服务项目1999年9月,在中国推出“欧洲第一”服务项目。
“IMP进口到付”服务项目2000年5月,推出“IMP进口到付”服务项目。
“重货促销”服务项目2000年10月,推出“重货促销”服务项目。
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2000年,中外运-敦豪已拥有82家分公司,服务遍及全国401个主要城市,覆盖中国95%的人口和经济中心,稳居中国航空快递业的领导地位。
随着DHL宣布退出美国国内市场,DHL中国已成为DHL在全球最大市场。
图表3:中外运敦豪全国服务网络1986 北京1988 上海, 广州1992-1993 大连,青岛,杭州, 深圳, 武汉, 天津, 厦门1995 宁波, 成都, 南京, 福州, 西安, 石家庄1996 无锡, 沈阳, 哈尔滨1997 合肥, 苏州2000 郑州,南通, 重庆, 兰州2001 吉林,温州,嘉兴,金华,扬州,海南,湖南,珠海,东莞,湛江,惠州,中山,汕头,江门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2. 德邮入主,DHL变身世界物流巨头2002年初,德国邮政全球网络通过收购成为DHL的主要股东,这让DHL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002年底,DHL已经100%由德国邮政全球网络拥有。
2003年,德国邮政全球网络将其下属所有的快递和物流业务整合至单一品牌DHL。
2005年12月德国邮政全球网络并购Exel的举措进一步巩固了DHL的品牌,整合后DHL的专业服务来自于由德国邮政全球网络收购的几家公司,包括Exel、德国邮政欧洲快递、丹沙、AEI等。
2.1. 曾经辉煌的宝隆洋行在DHL官方的大事记上,看不到关于“宝隆洋行”的只字片语,但这家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红极一时的丹麦贸易公司,却是DHL中国血脉不折不扣的缔造者。
1990年代初,外资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大陆,以“跨国买办”身份现身且有着丹麦皇室血统的宝隆洋行,不仅参与到渡河淘金的队伍中,更抓住了时机干起了“摆渡人”的行当。
图表4:宝隆洋行贴标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初期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多属制造业。
工厂落地,分销渠道铺开,物流需求也随之激增。
在海外,大公司习惯了专门的企业为自己提供配套齐全的物流服务,但在国内仅有几家可以做到,宝隆洋行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宝隆洋行的物流业务主要集中在快速消费品领域,从第一单为玛氏操办的配送业务开始,到后来的珍宝珠、雀巢、吉列,一路下来宝隆洋行在中国第三方物流之路上开疆辟土,越走越远。
图表5:宝隆洋行当年快消品领域主要客户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1995年,宝隆洋行将其后勤部(“后勤”的英文亦为Logistics)分离出来,注册成立了森泰飞(Santa Fe)货运公司,专门负责旗下的第三方物流业务。
在最红火的时候,森泰飞年营业额达到3亿元人民币,利润率高达到18%~20%。
不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击中了宝隆洋行,总部财务受挫波及到了国内的业务。
在随之而来的调整中,潜力巨大的物流业务被变现出售。
2.2. 曲线并购成就DHL中国物流新起点2000年,宝隆洋行被美国主机系统软件提供商ASG公司收购,不到一年时间,又被甩卖给德国的丹沙货运公司(Danzas)。
此时,恰逢丹沙被德国邮政收购,随后德国邮政又完成了对DHL的收购。
2003年底,德国邮政全球网络将其下属所有的快递和物流业务整合至一个单一品牌——DHL(敦豪),而敦豪旗下的合同物流业务则被冠以DHL Solutions(敦豪物流)的新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