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式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式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样(注意表达要准确和简洁)
2、概括层意:(1)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删减,力求简洁)。

(2)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样(抒发了什么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子就行了。

总的要求:完整、间接、准确。

3概括文章主旨:(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的主旨。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

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

议论文主旨的理解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①抓住标题。

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

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②抓住开头和结尾。

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

③抓住议论的过程。

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说明文主旨的理解要善于由标题来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由中心句来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的情感。

例:科学的颂歌
爱因斯坦
看到你们这支以应用科学作为自己专业的青年人的兴旺队伍,我感到十分高兴。

我可以唱一首赞美诗,反复颂扬科学已达到的辉煌成就和你们将要进一步做出的巨大进展。

我们的确是生活在应用时代和应用科学的家乡。

但是我不想这样谈。

我倒是想起了那个娶了个不太漂亮的妻子的青年人,当人家问他是否感到幸福,他用了这样的话回答:“如果我要说话,我就不得不扯谎。


我也正是这样想。

试想,一个很不开化的印第安人的经验是否不如一般文明人的幸福丰富呢?我想并不是。

文明国家的儿童都那么喜欢扮“印第安人”玩,意味是深长的。

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既然节约了劳动力,又使生活变得更加舒服,却为什么给我们那么少的幸福呢?坦率地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合理地去使用它。

在战争中,它被用来相互残杀;在和平时,它使生活促迫而不安定。

它不是把我们从耗费精力的劳动中大大地解放出来,却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绝大部分情况下总是在厌倦地完成他们冗长单调的工作,还必须经常为那一点可怜的口粮而担心。

你们会认为,我这老头子是在唱不吉利的调子,但我却只是想做点善意的忠告。

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

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组织劳动和产品分配这个重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产物会促进人类幸福,而不致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点!
△这篇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3段中那位青年的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引用这个青年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方法提炼:
把握这篇演讲词的主旨,可先看标题,明确作者所谈论话题的范围,应是“应用科学”,进而提取文中关键语句来看作者对应用科学发表了自己怎样的看法,由文中“我们还没有学会合理地去使用它”、“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等鲜明地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我们可概括出本文的主旨是“应用科学应增进人类幸福”。

把握住这个整体,那么作者引用那位青年的话的目的,肯定是为这个整体服务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借这个青年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来表达自己对应用科学的现状不满,指出了应用科学并未增进人类的幸福。

4、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1)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作用有一下四个方面:
A修辞义:修辞义涉及到比喻、借代、比拟、讽刺、移觉等。

理解含有修辞格的词语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如:天然的湖泊也在精简机构
....。

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
布都有了管教
..,平时的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

问题:段落中“精简机构”和“管教”这两个加点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答案:文中采取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精简机构”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认为地控制,失去了自然之态。

B、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经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如: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

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问题:这段话截取于散文《黄土》,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答案: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此题的解答方法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局部的关键词概括要点)
C、临时义:它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这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D、情感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做出准确的理解。

这事反语,表示讽刺。

5、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义、特定义、深层义。

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的意思,不难理解。

有些句子的特定含义往往指句子的警策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这些句子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①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句子在文章内容上起的作用。

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②从结构上看作用: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承转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需注意,尾句还会有起到揭示主题、点名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是情况来区分。

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及效果),有这么几类题,如运用修辞手法、设悬念生疑、对比映衬、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情景交融、小中见大等,有升华深化,有象征寓意等。

6、表达方式及作用:
①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的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②描写及作用:A、肖像、神态: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B、语言、行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C、心理: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的品质。

D、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代时间、背景,渲染....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情节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E、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③其他描写作用:A、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侧面描写‘间接’):衬托、突出...特点
B、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写出人物....性格特征。

C、描写的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D、描写景物(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生动形象,较好地写出.....的特点散文阅读
一、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一)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咏物类----象征(托物言志)
(三)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四)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二、散文的主题:
归纳散文主题的方法:1、找到文章的中心句、议论的句子、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主题。

2、从材料中概括。

答题模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对所写的人或事的概括),表现了(歌颂了或提示了)......(指事件的意义、人物品质、性格特点等。


议论文阅读
一、中心论点:1、看题目;2、看开头;3、看结尾;4、看中间;5、总结归纳。

论点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二、论据:作者列举了哪些论据?
答题模式:谁+做什么(怎样)或谁+名言
三、分析论据的作用:文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名言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文中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注意:所证明的那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往往是先直接证明分论点。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