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最新进展
mieafungin[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4。38(2): antifungBl
233.
[5]Sabo JA,Abdel [J].Ann
Rahrnan
SM.Vorieonazole:A
new triazole
[J].中国药师.2007,10(1):71.
Pharmacother。2000.34:1032—43.
Agent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龟disease[J].Antimlcrob
2017—22.
Chemother,2000,44:
[9]
Barehiesi F。Schimizzi
AM,Najv舡LK.Donepezil
Agents
treatment of
VS.SLxI—
lar
’
Thomas
R…等报道了修改后的Cohen法,用10-0尼龙线
穿进角膜,经巩膜后穿出,然后作一标准巩膜缝线,缝线环绕 4圈打一活结。角膜端缝线剪齐,留3 nllTl长。Thomas R等回 顾性研究137人(154只眼)应用可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术的 患者,38%的患者需拆线,术后3周内拆线眼压随之下降有意 义(P<0.01),70%的患者在术后1周内眼压下降大于5 Hg(1
9.
dementia[J].Antimierob
Chemother,2001,45:1355—
[10]Georgopapadakou
treatment of
acute
NH.Efficacy invasive
and
safety
of voriconazole in
the
aspe哂llosis expert[J].Opin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ul;13(7)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最新进展
卢谦益综述,陶黎明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最新进展包括可调节缝线的应用、 抗瘢痕形成药物的应用、手术技巧的改进、植入物的应用等, 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将对各种最新进展作一简要综 述。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进展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 光眼的最常用手段,其方式有小粱切除术、巩膜咬切术或灼瘘 术、虹膜嵌顿术、非穿透小梁术和导管植入物引流术等。但术 后早期常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后期由于球结膜下成 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胶原沉积,常使滤过泡下瘢痕形成而使手 术失败,手术后2年的失败率达15%一30%。近年来,众多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改良手术过程或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并 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最新进 展作一简要综述。 1可调节缝线的应用
mmHg=0.133 ml/1.
kPa),20%在3周后下降。
林瑞杰【2J、王瑞夫H1等报道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可 有效地调节眼压,大大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 率。哈少平一J、De
Barros
DS"1等发现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
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减少前房形成迟缓 所致的并发症。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马培奇.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新药伏立康唑[J】.国外医药抗生
万方数据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9
Jlll;13(7)
・831・
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增殖期 DNA的复制,对增殖各期及静止期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可 抑制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的纤维细胞增生和瘢痕形成, 保持滤过道的通畅。 徐王当¨1等实验发现MMC作为滤过性手术辅助药物, 可增加手术成功率,而且无严重并发症;MMC放置在结膜瓣 下和巩膜瓣下效果相似,但放置在结膜瓣下可能会减少对眼 内组织的毒性。
[1]唐辉,朱驹,周有骏.抗真菌药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药学进展,2006,30(12):529—33. [2]李明海,谈清明.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J].人民军医, 2007,50(1):32.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9—20.
D,Corcoran E.Dememia
lnvestig
Drugs.2001.10:269—80.
[11]刘敬娟.抗真菌药的研究现状[J].黑龙江医药,2008,21(3):
91.
[12]关亚鹏.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米卡芬净研究进展[J].河北化 工,2008.31(6):11—2. [13]肖怡,张淑华.棘白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米卡芬净的作用[J]. 国外医药抗生索分册.2006.27(6):255—61. [14]夏路风,李扬,傅得兴.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米卡芬净的药理 与II缶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5):410—3. [15]袁敏,刘忠汉.黄欣,等.抗真菌药物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 真菌学杂志,2006,l(4):253.
Kumari R【6
o进行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永久性缝线与可调
节缝线联合应用对于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结 果发现,两者联用可以极大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机率。 2抗瘢痕形成药物的应用 2.1抗代谢药物 2.1.1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 MMC是由头状链 霉菌产生的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具有烷化作用,与DNA分子
2.1.2
贫血、牙龈增生等毒副作用,但眼科主要以局部用药为主,全 身吸收较少,因此可减少以上副作用。 2.4影响细胞因子的药物转化生长因子8(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f1)中和抗体。廖海兰¨刘等将取自小梁切
除术后失败滤过泡进行手术修复时切除下来的瘢痕组织进行 原代细胞培养。观察发现随着抗TGF—B2抗体作用浓度的增 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抗体对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抗TGF-t32抗体可能通过诱导p21蛋白合成,下调 cyclinDl的表达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正常人的眼房水中存在TGF-B2,但青光眼患眼的房水中 TGF-B2的含量比正常眼明显高。因此,寻找到一种药物能对 抗房水和伤口处TGF-配,将会抑制伤口处的纤维瘢痕化。 3手术技巧的改进 3.1手术切口的改进 传统的小梁切除是在巩膜瓣下切除
plasminogen
小梁组织,常规滤过口约1
mmⅢJ。马建军怛¨等提出
反隧道透明角膜切口,用可调钻石刀以穹隆部为基底在角膜 周边血管弓外的透明角膜上做一深500 p,m,宽4 mm,内口长
4—5
mm,外口长3.2 mm的阶梯形角膜隧道切口,随即施行
小梁切除术观察200例(200眼)青光眼。结果术后视力、眼 压、前房、眼底情况均有改善(P<0.05);视力提高明显,眼压 控制稳定且并发症少而轻。说明经反隧道角膜透明切口实施 小梁切除术,操作便利,手术疗效好、稳定。 吴晓红瞄J、朱崇雁∞’等使用半月刀(即隧道刀)制作巩 膜瓣。形成小切口小梁切除术,结果显示,与标准小梁切除术 相比,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效果相同,但小切口使术式更 安全便捷,且减少了对结膜筋膜囊的损伤。 李武军Ⅲ1等分别采用角巩缘切口和角巩缘后界1 mm切 口制作结膜瓣,结果发现,角巩缘后界1咖n结膜切口术后切 口漏水、浅前房发生机率明显少于角巩缘切口,术后眼压控制 和滤过泡形态无明显区别,证明角巩缘后界1 mm结膜切口 术后结膜漏水发生少,切口愈合快。 3.2巩膜瓣制作方法的改进许钦玉Ⅲ3等改良传统的梯形 巩膜瓣,制作三角形巩膜瓣,并比较两者的疗效,实验发现,三 角形巩膜瓣既缩短了房水滤过道的长度,又减少了对巩膜组 织过多的损伤,不致使巩膜瓣下瘢痕组织的形成,从而降低房 水滤过率,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使眼压得到有 效的控制,从而使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速度和效果双向提高。 4植入物的应用 1998年Sourdiller改良了Stegmann的非穿透性深层巩膜 切除术(NPDS),并联合植入网格状透明质酸生物胶膜,显著 提高了降压效果和手术成功率,逐渐形成了现代非穿透性小 梁手术(NPTS)∽】。植入物主要用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近 年来发展迅速,其种类多样。 4.1生物膜类 4.1.1羊膜钟白丽Ⅲ’等对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的16只眼施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在巩膜瓣下嵌入羊膜, 并随机对其中7眼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随访6个月。 结果发现,16只眼术前平均眼压27.94 mmHg,术后平均降至
mm×3
5-氟脲嘧啶(5一Fu)5-Fu主要抑制胸苷酸的合成.特
异性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干扰DNA合成,从而抑制 细胞增殖。另一方面,5・Fu在体内转化后,能渗入RNA中,干 扰蛋白质合成,继而抑制细胞生长。使用方法是滤过术结束 的同时至术后2周内连续多次在结膜下注射5-Fu。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驯应用5.Fu缓释剂的研究显示, 其既可使5・Fu持续释放抑制纤维化,又减少了多次注射的频 繁、副作用多、毒性大的缺点。但由于5.Fu具有毒性反应,故 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角膜上皮缺损、结 膜伤口渗漏。李俊…o等研究发现:青光眼滤过术后应用5-Fu 可明显损害泪膜的功能。汤永强¨纠报道,5.Fu术中一次使用 效果不甚理想,如果配合术后反复使用可能会提高疗效,但相 应的并发症也会随之增多。 2.1.3其它抗代谢药顾宝文¨副等观察家兔青光眼滤过术 后,手术区对侧球结膜下注射高三尖杉酯碱(HHT),第三周 末眼压显著降低,滤过泡维持时间延长,第六周末滤过区光镜 下纤维细胞数目减少。张彦u41等报道,a.维生素E族具有减 少兔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作用,延长了功能性滤过泡 存在的时间。Koz OG¨引实验发现,紫杉醇在小梁切除术中用 于结膜瓣下可以提供与MMC相似的作用。还有胶原交联抑 制剂(如D一青霉胺、B-氨基丙晴)、阿霉素、红比霉素等,仍在 研究中。 2.2抗凝血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