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作业标准及规范二、2D模架设计1、产品的排位:影响排位的因素a产品的外形的结构b产品的进胶方式以及位置c不同产品的分型面形状d产品的大小e产品的材料属性A、有无客户的排位要求判定所给定的排位与模具结构方面有无冲突B、排位时要注意的事项:✧产品的排位基准(一般以产品的最大外形进行XY向分中,以前后模分型面的某点为Z向基准),✧产品的缩水中心(一般以排位基准进行缩水,而不以模具中心或其它坐标进行缩水处理)✧产品的缩水率及缩水方式(缩水率由产品的材料以及成形压力决定——此数据由客户提供,缩水方式要与3D缩水方式一致,如:3D的比例缩水——2D的“SCALE”,3D的XYZ向的不同缩水——2D的“块的三方向的不同比例”处理)✧镜像处理问题(前后模正视图必须要注意镜像处理的问题:使用的是产品的投影视图需镜像,使用的是模仁的投影视图就不需镜像处理,前后模侧视图则无需镜像处理)✧顶针,运水,镶件,螺丝以及抽芯机构的大概位置、位移,排位的梳密要有设计余地✧流道的距离问题(在其它因素的治约下要尽可能使流道越短越好)✧不同产品的排位要求分型面整齐,减少起伏多变的台阶2、模仁大小的定义:影响因素:a产品的排位b产品在分型方向的投影面积c型腔的结构d钢料物理属性——钢度和硬度e成型注射时的最大压力A、有无客户对模仁的要求B、确定模仁大小时应注意的事项✧确保型腔壁有足够的厚度,不致于在加工时变形、成型时钢料变形影响成型尺寸精度、飞边,成型压力过大致使模仁断裂等。
(一般的常规参考数据:投影面积在50* 50——型腔壁厚约为25mm100*100——型腔壁厚约为30mm150*150——型腔壁厚约为33mm200*200——型腔壁厚约为40mm250*250——型腔壁厚约为43mm300*300——型腔壁厚约为50mm350*350——型腔壁厚约为55mm具体参数待查)✧确保在后期设计中排位有足够的位置,不致于多方面发生干涉而无法处理(如:水路与模仁固定螺丝相干涉;钢料厚度方向在精框中没了管位限制,则可适当加厚钢料等)。
✧整体式型腔与镶并式型腔的关系:如钢料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整体式的变形量大而易断裂损坏,而镶并式则不会。
3、模架的设计定义:影响模架的因素:a模具结构b成型条件A、有无客户对模架的设计要求判定所给定的模架与模具结构方面有无冲突,或有不妥之处。
B、模架大小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标准模架的模板长宽尺寸大小:精框边不超过顶针板的宽度为准,有抽芯机构的以排位基础为准,(其中因产品的精度要求会影响模板的相应尺寸)。
✧工字模与直身模的取舍:40XX型以下的模架用工字模,以上则用直身模✧A 、B板的厚度:原则——①B板框深不过半;②A板的厚度≤90mm时框深不过半;在100~150mm之间时框底厚度尽量为35~50mm;≥160mm时框底厚度不超过65mm✧加高方铁的高度:产品的顶出高度;水口边的长度;复位弹弓的长度;成型机的最大开距;其它机构对方铁高度的要求如:F202177 F204013 等✧顶针板的厚度:超大模架、斜顶较多、产品脱模时顶出力较大、顶针较多时应考虑加厚顶针板,如:F203179 F204036等C、二板与三板模的选择:单型腔模:非点浇口且可以在分型面上分流的为二板模非点浇口,需多处入水且不能在分型面分流的则为三板模非点浇口,产品的入水点位置偏心太大且无法用斜唧嘴处理的为三板模点浇口的产品则为三板模多型腔模:在分型面进行分流但不能达到分流目的时则选择三板D、精框的设计:特别注意有行位的精框——行位处的精框大小与深度,以不低于大框深度,模仁必须有足够的管位为准。
E、非标准模架:因模具结构的需要,与标准模架相比多板的或少板模架如:F202174F204051 F203143 等4、组立图的表示“组立图”的别名有“模具结构图”,“模具装配图”,而各个工厂对其绘制的要求有所不同,详略不一;“模具结构图”其真正意义不但要表示模架结构,同时也要清楚地表示型腔结构;而我司的组立图称其为“模具装配图”,因我司对型腔零件的标数比较详细,所以对组立图表示只要求清楚地表达模架结构,而型腔结构的表示未作要求。
组立图——其实质是记载设计思路,并与其他工程人员进行交涉的一种具体的语言符号;且后期的设计、制造工作全以它为基础开展,因此组立图表示得正确、清楚是2D设计工作的关键所在。
组立图的表示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浇注系统:注射口与面板顶面的间距、唧嘴(注射口径、球面半径、角度、螺丝)、流道(横截面、冷料穴、水口勾针、拉料顶针、流道顶针)、浇口(其形状,位置,还要放大表示),个体表示见F203070 F203071 F204031B、冷却系统:水线(表示形式主要体现其形象化,二维投影表示,注意相交水线与非相交水线的区别,出入水与堵头的区别,在某一投影方向上部分叠合的水线用不同颜色区别,胶圈要用图案填充,连通水线相交处的盲孔头不能延伸过长等),注明进出水的编号标记及喉牙规格具体表示见F203071 F203179 F204051 F204052C、抽芯机构:(要注明在抽芯方向的出模斜度,抽芯距离,斜梢的斜度、大小、长度,变梢的厚度、斜度、长度,T形条的厚度、斜度、长度,斜顶的厚度、角度、水线、、导向板的厚度、座子T槽(在主视图中最好也表示出它们的形位,在进行干涉检查时容易发现问)、在B板处的避空形位等)。
D、顶出机构:(顶针大小规格、高度、避空位(相距比较近的顶针需出托部的大小,以防止出现干涉),有顶高距离限制的需出止动梢,复位弹弓的大小、在B板或托板中的避空形位,顶出孔的形位——K.O字样,中托——要求其在B板或托板中沉入深度不少于8mm不多于20mm,在主视图要注明“EGP”字样)E、导向机构:(通常按LKM标准执行,基准偏的导柱位必须放置正确(后模视图方向:竖直放置时,基准在左下角或右上角;水平放置时,基准在右下角或左上角),加长型模架或A、B板较厚时,通常需将导柱加大一级、相应加厚面板、且适当内移导柱,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加装导柱辅助器或在型腔上作管位以保证型腔的精确定位导向——分型面比较平整的;成型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有行位但受力不均且有型腔错位趋势的;在主视图中注明字样:定位柱——TLA,条形定位块——KY)F、辅助机构:(小拉杆的开模限距通常小于水口边钉2~5mm,拉杆之间距应尽量大以保证受力均匀,面板与推板开距为8~15mm,推板与A板的开距尽可能大于140mm,在主视要注明“PBA”字样;胶塞的大小与多少要适度,过于小或少开模阻力偏小以致分型错误,可能会损坏结构零件,在主视图中注明“PLK”字样;)G、图面的其它部分:✧图框与图纸可打印区域要保持一致,调整图框的大小,只能以SCALE的方式对其缩放,不能用单向拉伸的方法处理。
✧标题栏的内容及格式要统一、不能随意改动,并且要注意其内容的正确性;未经缩放处理的标题栏的长度必须在125mm~145mm之间。
✧视图投影法采用第三角画法,即与标题栏中的投影符号相符;在没有繁琐复杂的结构时,主视图中可以不用割线表示其剖切的详细位置,只需注明剖切方向,在侧视图中进行会意的简化表示即可;否则必须画出割线以示剖切的详细位置,且其侧视图也要严格按其剖切线位绘制。
✧模具有天地方向之分的则必须在图中标明“TOP”与“BOTTOM”字样,图面中的所有注解文字必须要与标题栏文字方向一致。
✧在视图中需表明产品的排位基准——可以用不同于其它标注字体或格式来标示模具中心基准和产品排位基准。
✧图面中要严格遵守“虚实”规则,杜绝“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现象出现。
✧尽量多使用块的形式,在以后的编辑和变更过程中会更方便更快(在块的使用中要注意的是:块一定要在图线所在层进行定义,以优化图层的管理)。
✧图形对象必须作好分层绘制,分层管理(不进行分层处理或层使用混乱都会给后期的设计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基本图层应包括:实线层(0-MOLD)模架层(0-MB)、中心线层(0-CEN)、虚线层(0-HIDDEN)、填充图案层(0-BH)、标注层(0-DIM)、参考零件层(0-PART)、水线层(0-WATER)、顶针层(0-EPIN)。
5、检查图纸应注意的事项:在设计过程中,图面中的模具结构、以及各个零配件的外形尺寸,都需要进行反复的思考、检查、核对,使自己的设计意图更加清晰、透彻,从而更容易发现和排除图面中的错误。
在这个重要的阶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模具组立图方面:容易出现水线干涉问题(与镶件——因此需要完整地、正确地表示镶件的位置,与螺丝——无论在主视或侧视图中发现水线与螺丝有重叠现象时,就要在另一视图去查正,与吊模孔——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与码模坑——必须要给码模留有足够的位置空间,与定位块——往往在模架上干涉。
)容易出现斜顶干涉问题(与顶针——顶高后,与顶针相撞;座子或导向板与顶针干涉,这就需要在主视图中描出斜顶三部件的形和位以及顶高后到达的位,胶位空间是否足够可以让斜顶顶出。
)容易出现行位干涉问题(行位干涉往往出现在合模时无先复位机构所致,与顶针——在合模时,顶针还未复位而行位就开始复位;前模行位与后模行位——两行位在合模时干涉就必须有先复位装置,与产品——行程不足,在分模方向上没有完全滑出胶位。
)多个视图之间零配件的形位不一致会导致干涉(在绘制三视图时,其基准没有对齐或其它原因引起不一致现象)。
出现司针与顶出孔干涉问题。
虚实线没有严格的区分,造成图面混乱,影响设计意图,最终导致实际上的干涉。
B、在零件图方面:基准线必须要与标注坐标原点保持一致,在标注时,坐标原点经过几次变换后,位置捕捉有误,标注出来的部分数据有误,而在后期检查时,这种情况很不容易被再次发现,因此,要特别注意原点捕捉的准确度。
标注比例与图面比例不一致问题:图面中有放大图面时,其标注比例要与之相应,并且需特别注意的是在同一视图中夹杂几种标注比例,这样的的问题在检查时也很难发现。
一套模具的前后模仁,其分模面基准要一致,不然在加工时很容易产生错觉,而导致问题发生。
零件图中的水路与螺丝孔在方向上要与组立图保持一致:多块模仁并镶的模具图,其水路与螺丝孔尽量要设计成一样或中心对称式,不要采用轴对称式(特殊情况除外),在做零件图时,就只需做一块即可,否则,就必须相应地做多块来表示。
标注数据不能太密集,导致看数据时容易看错。
数据太多,就要用相应多的附图来表示。
图面中有斜孔时,务必要重点检查。
图面中的各视图间所采用的视觉画法不一致,我司规定为第三角画法。
C、在线割图方面:零件线割图给出时:正面图;必须要以最大体积轮廓给出,(不要用剖视图的外形轮廓线来转化)。
斜孔线割图给出时:正面图;TOP面数(如有特别要求为底面数时,则其线用虚线绘制);必须要做侧面角度的剖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