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万吨球墨铸管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万吨球墨铸管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t/a球墨铸管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前言离心球墨铸管作为一种高品质管材,具有强度高、耐腐蚀、韧性好、重量轻、壁厚薄、便于运输和安装、不产生爆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压力供水、煤气管路、输油管路工程。

由于壁厚相对于灰铁铸管可减薄1/3,同样长度管道可节约金属材料35%,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广泛应用,目前我国的供水管网总长度约18万km,而且80%为灰口铸铁和水泥管网,现有供水管网的跑冒滴漏约15%~20%,严重浪费了水资源。

而我国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管网跑冒滴漏现象是我国城镇供水公司供水成本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离心球墨铸管机械性能接近于钢管,耐腐蚀性能好,寿命可达百年以上,施工挖土方少,柔性接口安装简便,地震和地面发生沉降是管网不被破坏,被大型输水、输气及城市建设广泛采用,目前发达国家在输水、输气管网建设中已100%应用离心球墨铸管,国内同类工程离心球墨铸管的使用比例仅为32%,其余仍使用质脆的灰铁管,说明离心球墨铸管在国内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鉴于离心球墨铸管的广阔的市场前景,投资人某先生结合某市的充足的铁水资源优势和自身的资金优势,通过详细的市场考察和缜密的经济和技术论证,决定投资23463万元在某市某区某街道办事处建设离心球墨铸管生产线4条,设计生产规模为20万t/a。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106000万元,年利润总额7249万元。

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委托某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t/a离心球墨铸管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我所接到委托后,对厂址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有关规定,于2006年11月中旬编制完成了《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t/a离心球墨铸管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

在整个评价工作中,得到了某市环保局、某区环保局和某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以及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的的密切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所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 总论 (1)1.1 编制依据 (1)1.2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2)1.3 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 (3)1.4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及环境重点保护目标 (3)1.5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5)2 工程分析 (1)2.1 拟建工程概况 (1)2.2 生产工艺及物料消耗 (8)2.3 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21)3 自然、社会和环境概况 (1)3.1 自然环境状况 (1)3.2 社会环境概况 (3)3.3 环境质量状况 (6)4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1)4.1 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3)4.3 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10)4.4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分析 (13)4.5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及结论 (28)5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5.1 水污染源调查 (1)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5.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8)5.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8)6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6.1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6.2 拟建工程噪声影响评价 (2)7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7.1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7.2 施工期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1)7.3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2)7.4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2)7.5 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 (2)8 环境风险评价 (1)8.1 风险识别 (1)8.2 最大可信事故的源项分析及影响程度 (2)8.3 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 (11)8.4 环境风险事故评价结论 (15)9 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 (1)9.1 拟建工程废水环保措施 (1)9.2 拟建工程废气环保措施 (3)9.3 拟建工程废渣环保措施 (4)9.4 拟建工程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5)9.5 厂区绿化 (6)9.6 环保投资概算 (6)9.7 污染控制措施小结 (7)10 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10.1 经济效益分析 (1)10.2 环境效益分析 (2)10.3 社会效益分析 (3)11 清洁生产分析 (1)11.1 清洁生产分析的基本问题 (1)11.2 拟建工程清洁生产分析 (1)11.3 拟建工程清洁生产建议措施 (5)12 污染物总量分析 (1)12.1 总量控制原则、对象 (1)12.2 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 (1)12.3 总量控制分析结论 (2)13 公众参与 (1)13.1 公众基本情况调查 (1)13.2 公众观点分析 (1)13.3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2)14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1)14.1 环保机构设置 (1)14.2 环境保护职责和任务 (2)14.3 环境监测计划 (3)15 厂址合理性分析 (1)16 结论与建议 (1)16.1 评价结论 (1)16.2 对策建议 (5)附件附件1:《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t/a离心球墨铸管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分局关于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吨/年离心球墨铸管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某环函(准)[2006]51号);附件3:《关于对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吨/年离心球墨铸管生产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批复》(某环发[2006]76号);附件4:《关于某市某建筑公司等单位要求使用土地的批复》(某土便字[1993]第10号);附件5:《关于某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单位要求征用、使用、补办土地的批复通知》(某土征字[1989]第54号);附件6:公众参与公示材料附件7:某市某区某铸造厂高炉铁水供料意向书;附件8:某市某区某铸造厂高炉煤气供应意向书;附件9:某宇光钢铁有限公司高炉铁水供料意向书;附件10:某宇光钢铁有限公司高炉煤气供应意向书;附件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公司网址 1总论1.1编制依据一、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7号;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253号;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环法[2002]17号;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12、《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1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5、《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号;16、《某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5〕39号文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某政发[2006]72号;17、《某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某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7号);18、《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某政办发[2006]60号;19、《某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某省人大常委会(2001)第16号公告;20、《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国务院第183号令;21、《某省某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办法》;22、《关于加强工业节水的通知》省经贸[2001]511号;2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24、《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发改环资[2004]73号附件;2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二、技术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3-1993、HJ/2.4-1995);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3、《某市环境保护功能区划》;4、《某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5、《某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6、《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某市“十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某政字[2005]88号);7、《关于对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吨/年离心球墨铸管生产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批复》(某环发[2006]76号);8、《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分局关于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吨/年离心球墨铸管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某环函(准)[2006]51号);9、某区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6~2010);10、《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t/a离心球墨铸管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20万t/a球墨铸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1.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分析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目录中没有对本项目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作出淘汰和限制以及鼓励的规定。

本项目可视为允许类。

二、《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发改环资[2004]73号附件)中“24、利用炼铁高炉煤气、炼钢转炉煤气、铁合金电炉煤气、火炬气以及炭黑尾气、工业余热、余压生产的电力、热力”列为综合利用废气生产的产品目录。

根据以上2条依据,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的。

1.3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一、评价目的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找出拟建工程主要排污环节和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对环境空气和厂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查清工程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工程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论证拟建项目环保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提出减轻或防止污染的措施与建议,为工程环保设施的设计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指导思想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资料及现状监测结果,抓住拟建项目影响环境的主导因素,有重点地进行评价;针对工程排污特点,按照“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提出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评价方法力求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分析叙述客观公正。

1.4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及环境重点保护目标一、评价等级(一)空气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划分评价工作等级的方法,拟建工程场地地处平原,东550m为庆云山,地形较复杂;工程排放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为SO2和烟(粉)尘,其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8.58×106和1.06×107,均远小于2.5×108,考虑到评价区内地形较为复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