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洱茶产品标准

普洱茶产品标准

5.3 理化指标
普洱茶(熟茶)的理化指标见表2;
普洱茶(青茶)的理化指标见表3。
表2普洱茶(熟茶)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散茶
紧压茶
水分,%≤
13.0
14.0
总灰分,%≤
8.o
8.5
粉末,%≤
0.8

水浸出物,%≥
28.0
28.0
粗纤维,%≤
14.0
15.0
茶多酚,%≤
15.0
15.0
表3普洱茶(生茶)理化指标
4.2.2 普洱紧压茶
普洱紧压茶不做实物标准样,由企业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留存。
5 品质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
5.1.2普洱茶必须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
5.1.3普洱茶不得着色,不添加任何非茶自生物质和香味物质。
5.2 感官品质
5.2.1 普洱散茶
普洱茶(熟茶)中的散茶,其感官品质特征见表1,审评方法见附录A。
产品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当原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b)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c)产品停产半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4 判定规则
产品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若大肠菌群、致病菌和安全指标有任一项不合格时,则直接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若其余指标有任一项不合格时,可从该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并以复验结果为准。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茶取样
GB/T 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茶水分测定
GB/T 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茶总灰份测定
GB/T 8310茶粗纤维测定
GB/T 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
GB/T 8313茶茶多酚测定
8.2.2接触茶叶的内包装纸应符合GB11680的规定,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卫生安全、无异味,符合SB/T10036的规定。
8.2.3产品包装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
8.3 运输
8.3.1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
8.3.2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
嫩度:比含毫量的多少,含毫量多的嫩度好。但普洱茶原料应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用以快速后发酵的普洱茶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
评比匀整(或整碎):对照标准样,比匀齐度,观察上、中、下三段茶的拼配是否适当,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评比净度:对照标准样,比含梗量的多少,梗的老、嫩程度等,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A.2.2.2内质审评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及抽样
7.1.1组批:以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同一生产周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为一组批。
7.1.2抽样:按GB/T8302进行。
7.2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需由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抽检,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销售。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灰分、粉末、净含量。
7.3 型式检验
6.4.4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和喹硫磷:按GB/T 5009.20规定执行。
6.5.5大肠菌群、致病菌:按GB/T 4789.3和GB/T 4789.21规定执行。
6.5净含量检验
紧压茶的净含量检验按GB 9833.6执行;其它包装规格的普洱茶用满足称量要求的计量器具,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进行。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才有、纪文明、江虹建、程达、张勤民、王星银、夏兵、蔡新、卢云、梁名志、苏向宇、张理珉、李太仑、李文华、许琨、周红梅。
普洱茶
1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产品的分类、术语和定义、类型和等级、品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茶。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5.0
乐果,mg/kg≤
0.1
敌敌畏,mg/kg≤
0.1
杀螟硫磷,mg/kg,≤
0.5喹硫ຫໍສະໝຸດ ,mg/kg≤0.2大肠菌,MPN/100g≤
300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不得检出
5.5 净含量允差
普洱茶产品包装,其单件产品净含量允许负偏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批量包装产品净含量不允许有负偏差;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
A.2散茶的感官审评
A.2.1散茶感官审评品质因子
品质外形审评评比条索、色泽、匀整和净度四项因子,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内质审评评比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
A.2.2审评方法
A.2.2.1外形审评
用分样器或四分法从标准样(收购样、实物样)和供试样品中分取试样约100g~180g,分别置于评茶盘中,将评茶盘运转数次后检视茶叶外形。
6.3.3粉末:按GB/T 8311规定执行。
6.3.4水浸出物:按GB/T 8305规定执行。
6.3.5粗纤维:按GB/T 8310规定执行。
6.3.6茶多酚:按GB/T 8313规定执行。
6.4安全指标检验
6.4.1铅:按GB/T 5009.12规定执行。
6.4.3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按GB/T 5009.146规定执行。
3.2 普洱茶(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3.3普洱茶(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是普洱茶(熟茶)的初始产品。
深红尚浓
红褐欠嫩
七级
粗壮
尚匀齐
红褐欠润
欠匀带梗
陈香纯正
醇和回甘
褐红尚浓
红褐稍粗
九级
粗松
欠匀齐
红褐稍花
欠匀带梗团
陈香平和
纯正尚甘
褐红欠浓
红褐粗松
5.2.2普洱紧压茶
普洱茶(熟茶)中的紧压茶,其外形整齐、端正、匀称、各部分厚薄均匀、松紧适度、不起层掉面。分洒面、包心的茶,包心不外露。审评方法见附录A。
普洱茶(生茶)外形匀称端正、压制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汤色明亮,叶底匀整。

6 检验方法
6.1取样和试样制备
取样按GB/T 8302规定执行;
试样制备按GB/T 8303执行。
6.2感官品质检验
普洱茶(熟茶)按附录A执行;
普洱茶(青茶)按SB/T 10157、GB/T9833.6规定执行。
6.3理化指标检验
6.3.1水分:按GB/T 8304规定执行。
6.3.2灰分:按GB/T 8306规定执行。
项目
指标
水分,%≤
13.0
总灰分,%≤
7.5
水浸出物,%≥
35.0
茶多酚,%≥
20.0
5.4安全性指标
普洱茶安全性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普洱茶安全性指标
项 目
指 标
铅(以Pb计),mg/kg≤
5.0
稀土,mg/kg≤
2.0
联苯菊酯,mg/kg≤
5.0
氯氰菊酯,mg/kg≤
0.5
溴氰菊酯,mg/kg≤
8.3.3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 贮存
8.4.1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开放置,
不得混放。
8.4.2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库房内,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
8.4.3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混放。
1前 言
本标准3.1、3.2、3.3、5.1、5.3、5.4、5.5、8.1、8.2.1、8.2.2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普洱茶是云南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是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产品的划分、定义、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代替DB53/T103-2003《普洱茶》。
GB/T 9833.6紧压茶紧茶
GB 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SB/T 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6紧压茶运输包装
SB/T 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普洱茶
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熟茶)和普洱茶(生茶)两大类型。
8.5保存期
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普洱茶(熟茶)感官审评方法
A.1 总则
A.1.1普洱茶(熟茶)感官审评项目是指由色、香、味、形等构成的茶叶外观和内在质量。按照规定的检验程序,根据检验人员正常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评定普洱茶(熟茶)质量的优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