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的验收要点及注意事项目录1 概述 (1)1、市政道路承载力低,使用寿命短 (1)2、市政道路施工周期长 (2)3、市政道路施工成本大 (2)4、市政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2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3)1、准备期短,开工急 (3)2、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 (3)3、地下管线复杂 (3)4、原材料投资大 (4)5、质量控制难度大 (4)6、地质条件影响大 (4)3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的内容 (4)4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5)一、引发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突发事件因素 (5)二、某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及应急措施 (7)5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探测地下管线的方法 (20)1、金属管道的探测 (21)2、电信、电力电缆的探测 (21)3、非金属管道的探测 (21)4、复杂条件的管线探测 (22)5、疑难管线的探测 (22)6、球墨铸铁管探测 (22)1 概述在这种情况下,对市政道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一些老城区的原有道路上提升改造工程逐渐增多,政府为市政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市民对道路改造施工中的质量也十分关注。
近年来在经济的带动下,城市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用轿车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集中,各种交通工具在逐渐的增加,城市交通日益拥挤,公共汽车行驶速度缓慢,交通事故频繁,道路堵塞,人民生活环境遭到噪声、废气等的严重污染。
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
同时,也以市政道路建设新技术,提高市政道路承载力及使用寿命为目的,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市政道路的需求。
目前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的现状主要表现在:1、市政道路承载力低,使用寿命短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老旧楼房的改建,棚户区改造等使得大量大载重量汽车在城市中行驶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现城市改造与建设发展的需求,市政道路承载力与使用寿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针对市政道路承载力需求,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设计标准需不断地提高,市政道路提升改造满足市政道路承载力需求,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道路便利条件,通过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来提高路基与路面承载力,满足城市道路行车需求,促进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与发展。
2、市政道路施工周期长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分为两部分工程内容:一方面是在老城区中对老旧城市道路进行提升改造。
另一方面是在新城区中多城市道路进行新的规划与建设,受老城区周边居民出行,受新城区建设施工对道路的需求等因素,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必须加快施工控制与管理,以此缩短市政道路施工工期,减少道路工程对所在地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
3、市政道路施工成本大市政道路工程由于工程质量标准高,工程规模大,因此在道路施工中成本较大。
市政道路工程成本开支包括工程的建筑材料、人工费、机械设备的租赁等。
道路的维修与养护,翻修与重建的规模比较大,成本也随之提高。
然而,通过对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节约道路的维修与养护,翻修与重建的成本,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粉尘等有害物质的挥发量,对环境的破坏,多居民生活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
4、市政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市政道路位于城市内部,施工过程不仅会破坏城市绿化,产生的噪音、释放的有害物,也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新建市政道路也会造成交通拥堵,使人们出行不便,因城市在不断的新建,道路与房屋建筑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对居民生活也会造成影响,市政道路通过提升改造后,就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紧张问题的出现,城市绿化面积日益缩小。
虽然在城市环保理念及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化理念指导下,这一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城市整体绿化面积不足仍是制约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制约城市宜居水平提高、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学利用市政道路绿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以绿色植物吸收交通尘埃及行车噪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为促进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对市政道路进行提升改造是很有必要的。
2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1、准备期短,开工急城市道路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出于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这一目的,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又十分严格,工程只能提前,不准推后,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工期,倒排进度计划,难免缺乏周密性。
2、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由于城市道路工程一般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旧房拆迁量大,场地狭窄,常常影响施工路段的环境和交通,给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对道路工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难度。
3、地下管线复杂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实施当中,经常遇到与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施工极有可能挖断管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同时也对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
4、原材料投资大城市道路工程材料使用量极大,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如何合理选材,是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施工现场的分布,运距的远近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
5、质量控制难度大在城市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施工进度,不求质量,只讲施工方效益的情况,给施工监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6、地质条件影响大城市道路工程中雨水、污水排水工程,往往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能组织沟槽的开挖,如管道埋设深,土质差,还需要沟槽边坡支护,方能保证正常施工。
3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的内容目前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涉及的主要内容有:1、管线工程。
2、道路工程。
3、路灯工程。
4、公共汽车候车亭工程。
5、景观工程。
6、交通工程。
为了确保上述工程按期保质保量改造完成,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的方案主要有:1、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管道工程、道路工程、路灯工程、公共汽车候车亭工程、景观工程、交通工程等施工方案。
3、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等专项施工方案。
5、突发事件应急预方案。
作为监理单位,施工前应编制以下监理规划和细则:1、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监理规划。
2、管道工程、道路工程、路灯工程、公共汽车候车亭工程、景观工程、交通工程等监理实施细则。
3、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4、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例如:1、《某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道路工程和排水管道监理实施细则》;2、《某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4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一、引发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突发事件因素引发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突发事件因素大致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道路地下管线渗漏、排水不畅、二次开挖回填、地下构筑物施工及采空区等引发的道路突发事件。
2、外部因素:地震、暴雨、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及车辆超载、外部撞击、恐怖袭击等人为破坏引发的道路突发事件。
其中以内部因素为主。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面力量,依法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其发展为特别严重的事件,努力减轻和消除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
对此,突发事件应对法与现行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行政法规作了衔接,同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并参考借鉴国外一些应急法律的规定,规定了一些必要措施: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二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员救助、事态控制、公共设施和公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三是,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隔离当事人、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控制有关区域和设施、加强对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等措施;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时,公安机关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
四是,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
二、某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及应急措施1、工程概况根据本工程红线范围的探测报告书以及管线布置图,了解到场地红线范围内有一条给水管道,给水管线点13个。
管线保护是本工程的一大难点。
2、地下管线保护目标本司在施工前将经过调查和探测,再进行土方开挖等施工操作,施工操作过程中做好管线保护的准备以及相关保护措施,协助相关单位做好保护工作。
3、现状地下管线情况4、地下管线保护管理机构图5、管线损坏原因(1)施工引起的直接损坏施工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管线位置不明。
在施工前没有经过调查和探测,而是盲目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由于在施工前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调查需要一定的费用和时间。
大多数施工单位都不会也不思做此项工作。
这是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的常见原因之一,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数都比较严重。
2)施工时土体挤压导致一些临近区域内年代早、管材强度弱、接头不牢固的管线发生损坏。
3)基坑开挖、边坡失稳或流沙现象引起较大的土体变形,当变形量超过管线的变形极限时,就会发生管线损坏。
4)施工中可能产生土体不均匀沉降或地面隆起,当不均匀沉降或隆起值较大时会导致附近管线断裂或接头错位。
5)施工机械、车辆、材料和土体等荷载过大会将下面的强度不高的管线压坏。
6)施工开挖后,裸露的管线在冬季由于气温骤降,管子易冻裂。
7)开挖裸露的管线在雨季受到洪水的冲击或附近的土体流失从而使管线发生损坏。
8)施工时没有按要求进行施工。
导致裸露的管线受到大的坚硬物体的剧烈碰撞而断裂、松动等。
6、地下管线的改移和保护(1)管线改移前首先对管线实施保护请管线产权单位到现场交待管线位置,根据管线产权单位交待的管线位置,施工单位安排挖探坑以确定管线的具体走向、高程与位置。
结合探坑揭露的管线走向、高程,施工单位与产权单位配合共同做出标志、制定措施以保护施工期间及改移前的管线安全。
(2)管线改移工作程序按照设计规划要求铺设新管线(临改项目根据临改方案铺设管线)→报告产权单位安排新管线勾(接)头→启用新管线,废除旧管线。
管线改移与施工的关系:管线改移与施工同步进行,施工期间保护地下管线设施;规划管线按规划设计进行施工,临改管线征询临安市政府及相关单位意见,与各产权单位协商共同改移管线以确保管线拥有最佳路由。
(3)确保施工过程中各种地下管线的安全1)进场后立即着手重新进行各种管线调查,做到清楚明了。
2)尽快与各种管线业主单位联络,制定确保管线安全的施工保护方案3)施工前完成各项报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