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和主动调节措施

浅析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和主动调节措施

浅析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和主动调节措施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采用的调节政策有:(1)财政政策调节。

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理表现为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进而通过对边际进口倾向的影响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政府应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政府支出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数倍的减少;同时,税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收益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减少必然导致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下降,其中包括对进口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下降,至于下降的程度则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的高低,最终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过总需求间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以外,财政政策还可直接作用于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特别是当国际收支的赤字源于财政赤字时,控制国内财政赤字即可直接改善国际收支。

(2)货币政策调节。

货币政策可以改变社会总需求的水平,进而影响价格、利率等变量,达到最终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目的。

如果_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两个角度纠正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

再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促进一国国内利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吸引资本流人,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

(3)信用政策调节。

信用政策也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一国面临较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向出口商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其扩大出口;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提高进口保证金比例,抑制进口。

另外,还可以通过向外商提供配套贷款吸引投资,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平衡经常项目的逆差。

信用政策的运用还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对投资,价格等变量产生影响,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通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4)外贸政策调节。

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比较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施贸易的管制。

前者主要是通过提高外国出口商品的关税来抑制进口,刺激对本国进口替代品的需求。

但是,其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仅仅是一种对进口方面的单向调节。

后者则一方面运用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措施限制进口,另一方面运用出口补贴等措施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进出口两方面双向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可以通过提高关税和增加非关税壁垒来抑制进口、鼓励出口,改善国际收支。

但是,通过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会扭曲市场机制配臵资源的效果,因此将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例如,走私猖獗、黑市活跃、千方百计逃脱管制。

外贸管制还容易产生国际贸易摩擦,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简介国际收支失衡(disequilibr ium)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臵、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是衡量国际收支长期性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个人或经济实体为了经济上的某种目的而自主进行的交易。

一国在一个长时期里自主性交易平衡,无须再依靠调节性交易来调节与维持,就可以说该国国际收支达到了实质性平衡。

补偿性交易的观点也称事后交易,是指在自主性交易出现缺口或差额时进行的弥补性交易主要原因产生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一)结构性失衡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臵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货币性失衡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六)贸易竞争性失衡由于一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引起的失衡(七)过度债务性失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违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借入大量外债,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实施高利率政策和保护主义措施,结果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逆差不段扩大对一国经济的影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

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

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

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

3.次序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

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

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人为调节。

(一)自动调节指国际收支在失衡后一定时期内可自动恢复均衡1.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其基本思想是:各国只要遵循游戏规则,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和物价的涨跌而自动取得平衡。

所谓游戏规则:(一)规定货币含金量并以铸币平价决定汇率;(二)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三)各国不采取任何抵消黄金流出入对本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货币政策(四)自由商品市场,不以任何政策加以干预,物价上个具有完全弹性,各国之间处于完全竞争、充分就业状态。

2.纸币流通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1)固定汇率下的自动调节机制(2)浮动汇率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二)人为调节审批程序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因为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正常运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效应往往难以正常体现,尽管人为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负作用,但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予以运用。

1.支出变更政策:指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经济中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以此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

它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汇率政策:指一个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由此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资本流出入的实际收益,进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

国际收支失衡汇率政策的运用受到一些条件的约束,比如:进出口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3.资金融通政策:指一国通过动用官方储备和使用国际信贷便利而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

主要用于解决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4.直接管制政策:指一国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采用严格的行政管制,主要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直接管制的弊端:阻碍了市场机制,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是暂时的政策管制,使庇护者有依赖性,会阻扰将来政策的改变。

5.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政策总之,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是多样化的,每一种政策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与调节功效,一国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取舍。

取舍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应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具体原因选择调节政策;第二,应多通过政策搭配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第三,选择调节国籍收支失衡的政策,应尽量不与国内经济发生冲突或尽量减少来自他国的压力,以免影响国际间正常的经济关系。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结构性失衡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币性失衡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便、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采取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和调整税率的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当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国际储备较多时,采取增加财政预算、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刺激投资等手段,可以提高消费水平,促使物价上涨,增加国内需求和进口,减少顺差。

当国际收支大量逆差时,则可采取削减财政预算、压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通货等措施,迫使国内物价下降,增加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减少逆差。

金融政策采取利率调整、汇率调整和外汇管制等政策来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①利率调整。

提高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和再贴现率,可以吸引或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当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时,可以降低利率,促使资本外流和扩大投资规模,使顺差缩小。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提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控制投资规模,使逆差缩小。

但是,提高利率会使本币汇率上升,容易影响国内投资,抑制商品出口,从而发生贸易收支逆差或使逆差扩大,从根本上影响国际收支的改善。

因此,只有在币值严重不稳,国内经济和金融状况不断恶化时才采取调整利率的措施。

②汇率调整。

通过货币法定升值或贬值,提高或降低本币的汇率,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货币升值后,本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就会相应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下降,在客观上起到鼓励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从而使顺差减少;相反,货币贬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逆差。

但运用汇率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往往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抵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