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年终奖金上海某支行行代办员拿了2万广东省分行才拿了2350江苏行年终奖是9200元广州完税后1万1千多四川的,税后8000太原分行4万福建某支行,3000元湖北十堰的只有1500元成都17000江苏5600湖南的,只1000 元吉林的5000 元北京的人均1.5万山西省县支行的年底拿了8600元大家看看,可以作为参考,不过各个地方差距真的很大转贴:中国银行工作二三事1、做事情要默默去做,不要太宣扬,等到结果有成了,再说话。
我刚入中国银行的时候,觉得很“骄傲”,因为是南大出来的,自然有一种优越感,可能也是南大人所特有的一种“狂”性吧,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当然,有时候做事情不是太在意。
比如经常在上班的空余时间看书啊,不知道中总行对这点的规定是怎么样,反正支行的领导是绝对不允许看书的,甚至比较荒唐的是,我们业务发展部的领导发话了,连业务书籍也不允许看,要看也要回家看,我立马ft。
由于是没有听领导的话吧,或许是太过于张扬了,后来全行的人都知道我要考研了,最后连人事教育处的处长都知道了,不就是自我学习充个电么,犯得着这样么,也许考研意味着不会在单位久呆,意味着一个人没有忠诚度吧,以这样的方法对待我这么幼小的心灵,唉~~~~后来想想:其实,每个传我要考研消息的人都是无心的,他们只是表达了一种善意的关注,但最后就变了味道了。
怎么办呢,人性如此,只能自己找原因吧,终于明白:做事情要默默去做,不要太宣扬,等到结果有成了,再说话。
2、不管过程中的事情是谁做的,只要是你最终汇报的,或者你对结果做了签字的确认,那一切后果都应由你来负责,而不是其他人。
有天晚上,领导要我去查找一个单位的余额,恰巧这个公司不是由我负责的,我对他的贷款情况并不了解。
同时,我作为信贷员,并没有系统学习过银行的会计系统,而恰巧我问的那个会计柜员也不明白信贷上的知识。
所以我需要的东东和他给我的不是同一个东东。
结果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我汇报的结果让行长大吃一惊,行长亲自去查账了,我汇报的数据是错的。
行长脸上立刻露出愠色,嘴里面嘀咕着:做了这么长时间的信贷,连这个都不懂,怎么做信贷的。
相信没人会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坦然面对。
怎么说呢?你汇报的东西的确错了,不管什么原因。
现在,我开始明白了为什么西点军校教其学员只能有四种回答,“yes,sir. No,sir. I don’t know. No excuse.”你只有对事实的确认权,却没有对结果的辩解权,因为领导不需要你的任何辩解,他们只需要结果。
所以,从那时起开始明白,如果是你接的最后一棒,你完全应该将前面所有的过程检查一遍,确保无误。
没有这种态度和决心,很难在事业上有所发展。
3、认识人真的是好做事,如何多交往一些朋友也是需要技巧的。
中国是一个人际关系的大国。
经常看到管理类杂志上说,一个人成功必须要有资金、技术、管理等等,但最重要的是要有人际关系,有了人际关系,什么都能做成。
我渐渐相信了这句经典的管理语录。
也渐渐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MBA花近十万资金,课可以不听,但人际网络一定要建成。
中行也是一样,无论是系统类还是系统外。
支行与省行之间,作为支行的客户经理,保函、信用证、银行卡、公司处、资金计划处,这些部门都要一一打通。
熟悉这些部门的员工和领导,当你在做业务的时候就犹如多了左右手,你不用担心省行部门会给你官架子看,你甚至希望和他们多接触,加深感情嘛,当你有什么问题时,可以随时问熟人,熟人总不会拒绝你吧,也不会嫌你麻烦吧。
就这样,信心的建立和人脉的建立,对你现在的业务操作和未来的业务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建立这样的关系也很简单,那就是,你经常带客户去跑这些部门,带到以后,多和他们交流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主动讨教。
在电话中,多提及自己的名字,让他们的耳朵听出老茧,不知不觉,你就活在他们的心中了。
当然,关键的一些节日,适当送去一些祝福也是必要的。
看各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啦。
我现在说的也不只是局限于银行,任何公司都适用,无效退款。
哈哈。
转贴:中国银行入职经历入行之前:对于中国银行,许多人会感到陌生。
(我曾经遇到一个人,他说他在中行,随后顺口溜似的说了一句:中行中行,中国人民银行,差点没让我笑晕死过去。
)正如2002年夏天毕业的我,起初只是认为,中国银行似乎是国家的某个只能部门一样,也许是我把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混淆了。
但正是在这种误打误撞之中,我居然进入了中国银行,至今想起,真是不可思议。
也许是我面试时比较诚实吧,因为他们要我谈谈我对中行历史的的了解的时候,我说"不知道",他们也就要我了。
接着是体检,当时人事教育处的干部科科长好像说让我们先付一百块体检费,等入行后再报销,只到我推出中国银行,似乎仍然没有给我,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也,我不计较了啦。
培训期间:体检合格后,基本进入了中行。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报到,等了好久没有消息,最后还是自己去问,得知8月初的时候正式去报到,想到就要工作了,不由得一阵紧张和兴奋。
8月初报到完以后,就被一辆车带到江宁,这里有中国银行的江苏省培训中心,进行21天的培训。
培训的日子有点象是大学生上课,每天安排得很满,内容涉及到银行公司、零售、中间业务等各个方面,就好像满汉全席一样,全。
可惜当时是从学生向工作岗位过渡,对许多内容只是理论上的理解,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长进。
当时对汪国强的印象比较深,他是培训中心的主任,在上课的时候不时来两句蹩脚的英文,据说,他和原中国银行的总行行长,现在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是室友,可惜一个已经是部级干部,一个还是处级干部,从那一刻我就在想,20年以后,我会在什么地方呢,会不会也是一样的没落。
培训的日子里,吃得很爽,一天10元,可以吃到三顿自助餐,当然,睡觉是免费的,全世界排名11位的中行还不至于和各位即将成为正式员工的大学生们要一点住宿费,最令我惬意的是我和南大金融的另外一位朋友,每天晚上回去吃瓜子喝可乐,看电视,继续着我们大学般的生活。
培训最后一天,中行人事处来人和我们签合同,注意,这时是最后一道关口,如果你不准备入行的话,还有机会不签合同,不然,你就彻底算是卖给中行了。
工作初始:8月底,填鸭式的培训结束了,也意味着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了。
大概是隔了两三天吧我们去各个分支行去报到,这里需要阐明的是,中行在南京没有市行,因此,除了少部分人进入江苏省分行,其余的都会被分到支行,一个支行的概念是什么呢,大概能管辖20个网点左右吧,这是就现在情况而言的,不过当时可没有这么多,大概10个网点。
省行和支行之间原来的收入差距是很大的,同样的工作,会相差20000元左右,所以,当我们在支行的时候,不停地听到支行员工抱怨,省行拿得太多了,现在换了省行的行长,据说待遇要变小了,不知道是不时真的。
由于家庭住址的原因,我当时被分在一个比较"差"的支行,开始我的中行职业生涯。
现在想想,无所谓差不差,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对的。
原因后面再说。
支行虽小,可是五脏俱全。
最后我的去处是一个小网点,破破烂烂,只有一个房间,也就是营业厅啦,后面有一个休息室和一个厕所,里面经常有老鼠跑来跑去,乖乖,令我惊奇的是:老鼠居然还喜欢吃肥皂,新买的肥皂,第二天就不能用了,上面会多出几个老鼠印了,所以,怕老鼠的MM,进入中行之前可要想好了。
到了网点的第一天,没什么事情做,大学生进入了新的单位,总要留给同事们好的印象啊,只好一大早来去扫地和擦门,看着人来人往,心里面不免一阵酸楚,南大的本科生,居然在这样的破落的地方擦门,真不是个滋味。
好在同事们都很热情,而且对我都很好,硬件不行,软件到是挺好的。
当时我是实习生,做的是柜面,也就是点钱啊,挂失啊,什么的,刚学习的时候真是头昏脑胀,许多东西要记,因为柜员的任何一笔业务都是要通过代码输入的,代码的数量太多了,有的操作是比较麻烦的,比如挂失什么的,有很多程序,我当时真的是忙不过来了,再加上业务量太大,一天一般一个柜台要有100笔以上的业务。
每天晚上轧账的时候,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是惊险的一跳,如果钱账对了,一天可以算是轻松结束了,如果不对就准备慢慢找错误吧,找死你为止,当然你肯定是找不出来的,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员工就会过来帮助你找错误,直到你一身冷汗出来,差不多也就OK了。
但这样的生活绝对能培养你严谨的工作态度,因为你一分都不能有差错,虽然是低级的工作,却对一个人的终身素质是有好处的。
在前30天里面,我能对的也就是5次左右吧,唉,不提了,高等数学能考满分的我,在数钱上居然是漏洞百出,可见大学生知识丰富,素质不一定高啊,自嘲一下吧。
由于我是大学生嘛,所以一个网点呆的时间也不长,大概一个月吧,后来就到其他网点了,网点*在市中心,可是去了一看,就更失望了,原来的门面还有四五米,现在的门面变成一米了,真受不了,连厕所也没有,好像是外挂的。
里面的老鼠不要说了,看来中行挺有老鼠缘的,要不怎么什么地方都有老鼠呢。
这个地方我倒是很喜欢,因为业务很少,一天也就只有40笔业务吧,而且考虑到人员还比较多,当时领导就要我们上两天休息两天,日子很舒服,可是学到的东西也就有限了啊,日子久了,就觉得不爽了。
恰好这个时候支行的业务发展部招人,我就去竞聘了,谁知道一发便不可收拾,后来一直呆在业务发展部了。
我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相比较入行两年了还在柜台上混的大学生同事们,当然是幸运多了。
所以说任何一件事情无所谓好与不好,关键看你怎么去利用他好的一方面。
就这样在这个网点混了3个月,顺便还带了几个中专生徒弟,到新年的时候,我就算是业务发展部的人了。
期间还学会了比学校里面更厉害的一招:在椅子上做着睡觉,以前在学校都是怕着睡觉,睡醒以后,满桌的雾气,有时还有点口水什么的。
因为忙着考研,所以比较辛苦啦,经常在中午没人的时候想睡觉,监控下面不能睡觉,怎么办?穷则思变,坐着睡,想不到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现在想想,还是很自豪的一门技术。
小露锋芒:新年一过,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发展部报到,结果行长让我去另外一个网点去帮忙,唉,没办法啊,只好去作救火队员。
有浪费了我一个半月的青春,每天坐的事情就是说一句话:请在支票的后面背书。
还有就是来回运送支票给我的同事。
大材小用啊。
最让我欣慰的是,认识了一些PPMM哦,虽然,都有男友了,我也有女友。
但看着总还有一点视觉上的愉悦嘛,还算是比较愉快。
好了,经过了半年的煎熬,终于来到了业务发展部。
中行业务发展部主要负责支行范围内的公司业务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由原来的信贷科转变而来,我们的职位说得好听一点叫:客户经理,不好听一点叫信贷员。
不管怎么样,也算是支行内最重要的部门,许多人挤破头都进不来啊,我学历高就冲进来了。
当时和我一起进入发展部的还有一男一女。
男的嘛,没过几个月就去了丹麦,女的嘛,一直干消费信贷,现在到了省分行的公司业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