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经脉都有什么

十二经脉都有什么

十二经脉都有什么
文章目录*一、十二经脉都有什么*二、十二经脉的作用*三、十
二经脉的病症是什么
十二经脉都有什么1、十二经脉都有什么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
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2、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规律是什么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

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
外侧的为足三阳经。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
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3、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什么
十二经络分属于十二脏腑。

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腑再加
上心脏的外膜——心包。

心包也算一脏。

这样每一条经脉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如肺经、胃经、大肠经等。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

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流注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十二经脉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

这样,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

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体表。

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表现。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

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
内侵。

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

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
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十二经脉的病症是什么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

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

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 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
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腘窝、足跟等处疼痛;
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
证可见咳喘气逆、胸满、臑臂内侧前缘疼痛等;
三是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多经合病的症状,如脾
经有病可见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症;足厥阴肝经受病出
现的胸胁满,呕逆,飱泄,癃闭等病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