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特点: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
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人口。
2.分封制的作用:西周前期,分封制起了巩固周朝统治,扩大周朝疆域的作用。
3.分封制的弊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势力日益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4.宗法制对当时的影响: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5.宗法制对现在的影响:( 1)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
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祖国统一。
( 2)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6.西周的统治基础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1)经济: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力量的增强;(2)政治: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了奴隶主势力的残余,确立了封建制度;( 3)文化: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
9.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
(2)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 3)君主专制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10.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有利于国家统一,奠定中华民族的形成。
(2)有利于政治安定,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3)封建专制强化使人民处境恶劣,阶级矛盾激化。
11.秦朝“三公”的设置有何实质意义:“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
12.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君权与大臣权力之间的矛盾。
13.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 :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弱了宰相的司法权。
14.明朝废宰相的原因和措施:原因:中书省和宰相权力过重,威胁皇权。
措施:废宰相,权归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15.科举制的历史意义:( 1)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中央,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打破了官僚世家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
( 3)科举制将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有利于陶冶官吏的品行。
16.为什么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分工明确,提高效率;三省互相牵制,避免权臣专权。
17.举例说明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汉、唐、明、清中枢机构的演变:中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方式:一种是任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互相牵制。
18.春秋至秦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制冲击;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19.明朝废丞相的根本原因是: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专制的阻碍。
20.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采用高压独裁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衰落。
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中国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文明提供的经验:法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多数人决策、差额选举、任期制、议会制。
2.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的条件:( 1)地理因素:相对隔绝的谷地和海岛地形,面向海洋,易形成相对隔绝的城邦政治。
( 2)经济因素:商品生产、海外贸易为主的商品经济形态。
( 3)社会因素:形成一定数量的平民阶层,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成为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原因。
( 4)政治因素:奴隶制文明、城邦制确立,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 5)思想因素:海洋文明中形成的集体、平等、相对独立和自由意识。
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至上、轮番而治、公民意识。
4.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积极作用:( 1)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2)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消极作用:( 1)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
实质:是建立在奴隶主贵族基础之上的民主。
5.如何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 1)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文明。
( 2)人类文明没有优劣高低之别。
( 3)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鼓励文明间的包容,促进其共同发展。
6.罗马法的影响: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统治。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
7.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
8.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些诉讼原则源于罗马法。
9.谈谈罗马法至今仍被沿用的认识:罗马法的一些基本原则适应了人类生活的需求;法律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10.“罗马法 ,, 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请证明:罗马法承认财产圣神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方国家立法基础。
11.罗马法存在的缺陷:“同态复仇”、妇女被剥夺政治权利、严格限制奴隶和隶农,维护奴隶主特权、只有男性公民、自由民享有充分的权利。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统而不治” ,只作为国家象征。
(2)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 3)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作用:(1)确保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2)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创立树立了榜样。
( 3)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 世纪中前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的: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4、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政务。
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谙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
5、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1)明朝: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对皇帝负责。
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2)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6、美国邦联制的弊端:政府无力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动荡;政府无权管理各州贸易,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
7、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体现的原则:中央集权(联邦制);分权制衡;人民主权原则;共和制原则。
8、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任职的特点: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人参政议政;参议员相对稳定,有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
9、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差异及原因:差异:政府首脑产生的方式和职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等。
主要原因: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美国没有封建势力的阻挠。
10、美国两党制的形成、作用及本质: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作用:( 1)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 2)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本质: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11、德意志帝国为什么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因为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里,政治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议会无足轻重,它只是给德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
12、德意志帝国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及其影响:(1)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2)德国由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封建专制色彩。
影响: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13、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出自哪本著作并概括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出自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
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监督。
14、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立法权: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员;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15、1875 年后共和制下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及原因:权力:立法权;总统选举权;行政制约权。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共和派力量增强。
16、法国共和制确立历程曲折的原因: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而资本主义发展又不充分。
17、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1)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2)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
(3)三个原则:民主化原则、法律化原则、制度化原则。
(4)一般都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5)大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西方列强的发展:① 18 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增,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②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 2)清王朝的衰落①政治: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②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困难。
③军事:军备废弛。
④对外政策: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发生在西方工业革命后的自有资本主义时期。
②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③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取得割地、赔款、通商等权益。
( 2)不同点:①发动侵华的国家:前者是英国单独发动的;后者是英法联合发动,美俄参与。
②目的: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后者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③侵略地区:前者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后者占领广州,进入天津、北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