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2019—2020学年下期)
作为教师,疫情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迎接机遇和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紧张忙碌地渡过了这个特殊的学期。
本学期的教学分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个阶段,我们四年级组在x校长、x校长、年级组长以及各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团结一心,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和导向,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现将本学期我们年级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生为本,创新实践线上教学
本期由于疫情的原因,根据开展“停课不停学”的方针,开展了两个半月的线上教学,以区教育局及学校教导处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小学教育“顶层设计”思想和评价体系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我们年级教研组严格按照“五有两程序”中教研活动的基本程序开展每一次教研活动,根据每周的线上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出来的线上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最有利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线上教学效果高效达成。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研活动各具特色,都围绕“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这个主旨进行一次次研讨,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和有趣的活动,融知识学习于活动中,消除学生学习疲劳,为学习方式增添色彩。
同时,通过教研活动,教师提升了自身专业素质及教学技能,适应并创新线上教学方式,在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讨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注重过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线上学习结束后,老师们提前做好了与线下教学无缝衔接的准备,疏导学生的情绪,严格规范教学常规,做好摸底测试,并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差距,对线下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检测一次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研讨教学策略,及时弥补学生线上学习的疏漏。
在作业布置方面,尽量做到分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对线上学习效果不理想、基础差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期末教学工作中。
非基础学教师为了迎接区抽测,狠抓教学效果,严格规范学生的常规。
基础学科教师在期末更是紧锣密鼓地做好复习工作,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和资源,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双向细目表刚出来,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就积极研究,讨论命题方向,针对期末的
考点、各类知识点以及教研员出题风格等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组建模拟测试卷、月考卷。
老师们在出卷时,反复思考,找准单元重点、落实好训练点。
通过模拟监测,找到学生知识薄弱点,反复讲解,力争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达成共识,高效规范课堂常规
我们年级组的教师之间善于沟通,对学生出现的不良习惯或者问题都会及时交流,想方设法避免和解决该类问题的再发生,比如课堂常规方面,艺体综合学科教师会及时把学生课堂表现向班主任反映,老师们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
在学生情绪方面,老师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心灵,如果察觉哪个学生情绪反常就会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学生疏导,避免影响课堂常规。
基础学科教师会规定统一的课前纪律要求、课中坐姿要求等,力争从各个方面使学生向好的常规靠拢。
总之,我们年级组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养成最好的习惯,展现最优的课堂常规。
今后还需要继续坚持。
四、积极反思,找准努力方向
1.认真落实潜能生转化工作
培优补差对于每一个学科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每个教师在这方面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的深入,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更加明显,而基础学科教师教学任务很重。
因此我们要通过多方努力去转化这些潜能生,比如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辅导,发挥优生资源进行一对一辅导,经常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等。
2.缩小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差距
本年级的各班之间学业成绩差异较大,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英语是本年级的薄弱学科。
2班的数学也是本年级比较薄弱的科目。
要缩小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差距,需要各科各班教师沟通交流寻找良策,协调共进。
3.进一步落实“三课四学”教学实践,使“发展导向的主题教研”落到实处
由于本学期特殊原因,“三课四学”的课堂模式有所淡化,各学科“发展导向的主题教研”实践进程究稍有松弛。
因此下学期各学科应该认真落实“三课四学”教学模式,使其成为课堂常态。
使“发展导向的主题教研”落到实处,看到效果,找出问题和调整策略,进一步完善和加深研究力度,让我们的研究成为真正有价值、有效果的研究。
4.其他方面
(1)同学科教师之间要加强研讨与交流,在教学上取长补短,进一步树立团队意识,促进集体的成长与进步。
(2)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把创新这个理论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花大力气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使各学科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3)要多向其他年级组学习,多动脑筋,多创新。
2020年6月
四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