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作用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办学历史的积淀。
校训发展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校训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每个学校几乎都有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一、校训的内涵校训乃一校之魂。
不同的汉语词典对校训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
《说文解字》对“训”的解释为“训,说教也”。
《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校训则被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显然,从始至终,校训都是其所属学校为实现说教训育的目的,以精粹的语言凝练办学方针、教育理念的箴言警句。
这就是说,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髓与灵魂。
二、我校的校训及办学理念我校创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
从第一任校长魏俊山到现在的校长,共经历了11任校长。
在这所老校曾涌现出以武长城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校长,以唐玉兰、高银兰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名教师,以薛丽、秦亮为代表的优秀学生,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90年代,由任职年限最长的老校长武长城,在广泛走访历任校长、听取老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最终确定将“严谨文明,勤奋创新”作为校训。
这八个字的校训,不仅是学校对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反映了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
严谨,指科学规范,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科学态度,也指严于律己,从严治学,从严执教等职业道德。
文明,指语言、行为举止遵守法则和社会公德,注重责任,追求和谐。
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
勤奋,指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勤恳恳,刻苦努力,奋发有为。
“业精于勤”勤奋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创新,指敢为人先的创新气魄,勇于超越的创新理念,崇尚科学的创新态度。
创新是民族的精神,也是时代的精神。
我校的校训语言平实、辞约义丰,既反映了全校师生为人做事、从教求学的态度、作风,也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品行追求。
“严谨文明勤奋创新”时刻激励我们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文明礼貌、开拓创新,以昂扬饱满的精神风貌与时俱进。
基于对校训的理解。
我校的办学理念为: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其意为:我们的教育要树立长远的观点,要有长远的目标,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办学理念体现了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发展的情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三、围绕校训和办学理念形成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内在的精神文化:1.工作核心理念:严谨、精细。
要求教师工作中严格要求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态度精心、过程精细、操作精准、收获精彩。
2.校风:文明守纪,尊师爱生。
其意义是时刻规范师生的言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弘扬师德风尚。
3.教风:敬业奉献,全面育人。
4.学风:勤思善学,乐于进取。
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阳》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互相呼应,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校训的内涵,特别是校歌,更体现鲜明的办学理念,寄予了学校、教师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厚望。
这些内在的精神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一小人的传承、积淀,在校园形成一种强大的、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给师生以正能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二)外在的环境文化体现学校环境文化是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它具有美育的激励作用。
进入我校校园,文、体设施齐全,各类建筑漂亮,花草绿树葱茏,校园干净整洁,特别是小花园景观更加引人注目,小花园有凉亭,有弯延小路,有各种几何形状活动平台,有修剪整齐的花草树木,每一处绿地都竖起名人名言牌,石头上刻有励志的词语“勤奋”、“耕耘”、“爱是教育的基石”……这些小小的细节无不精心设计,烘托出我校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也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也有助于激发学生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楼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中楼门主干道侧方安装橱窗,展示学校的特色及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场景,力争用文化引领人。
中楼门正上方大型电子屏幕,每周一句名言警句,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时刻对师生发挥着指导和警戒作用。
中楼门两次创意雕塑——“中国书法”、“书法名人”,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培养了学生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进入楼内,每层楼的文化长廊更彰显浓浓的育人氛围。
每个楼层一个教育主题。
一楼教学区设计主题是养成教育,以图文结合方式表现杰出青少年的一些优秀的习惯,旨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办公区设计主题是教育家名言,介绍学校行政管理要略、方法,号召学校领导要坚持走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之路。
二楼教学区设计主题是诚信感恩教育。
通过选取诚信感恩方面的知识、名人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诚信是现代人的立身处世之本,要做到以诚做人、以信做事;办公区设计主题是行政管理。
三楼教学区设计主题是礼仪教育。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礼仪,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使之言有规、行有范,将良好的行为贯彻到一言一行之中,成就谦谦君子;办公区设计主题是师德教育,以爱岗敬业、敬业奉献为主旨,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教育,不断建设高素质、高效能的教师队伍。
四楼教学区设计主题是孝爱传承。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中华传统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良好传统美德;办公区设计主题是名家劝学,主要内容为展现古今文人学者的学习精神以及传播学习知识的态度与方法。
这些外在的环境文化,让师生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穿行,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板块中品味,感受着书生意气,感受着文明,感受着生命与科技的伟岸,激励着师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使校园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乐园,成为园丁们潜心学问的净土。
弘扬正气,清除“垃圾”,与时代同步。
(三)隐性的制度文化每所学校,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随着学校的发展,一小人更注重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以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个性”,使制度“文化”化。
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突出了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如教师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八项要求,每天要做的“十个一分钟”,这些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首先使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其次是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贯彻,使学校管理文化成为师生行为的共同准则,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并逐渐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管理制度,既有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五、学校文化建设初见成效一小建校以来,凭借着代代人的传承,多年的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像一种无形的磁场,吸引着人、凝聚着人,激发每一位师生巨大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催人奋进。
多年来,在各届领导、历任校长的坚强引领、老师的辛勤工作、同学们的积极进取下,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而其中的科研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则更为瞩目。
1.和谐的人际关系,凝聚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师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工作,促进师生奋发向上,健康发展,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有助于学校形成有凝聚力的组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多年来,浓厚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一小良好的人际环境。
教师之间团结、友爱;领导与教师之间平等、宽容,师生之间和谐融洽,这种和谐的人际环境,促进了广大师生的密切合作,形成了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
现在的一小,师生的集体意识强,人心齐,教育教学工作中整体效应发挥的好。
2.浓郁的科研之风学校一直重视抓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采取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计划书、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进行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帮扶、捆绑奖励和教科研成果奖励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还注重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
近5年来学校教师40余人获国家级、省级论文一、二等奖,先后15人次获自治区、市级优秀教师称号,30余人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奖。
3.班级文化特色凸显,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缩影。
我校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考核方案。
诸如,要求每班制定班级目标、班规、班级口号,要有班级图书角,特色专栏,黑板报等,利用队会结合重大纪念日,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
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形象标兵班评选,每周一次大课间优胜班级评选,从纪律、卫生、路队、学习、课间活动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健康成长,这种种措施,无时不在推进学校的文化发展。
4.课堂教改文化,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自主、互助、合作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学校特别重视校本培训,扎实开展教师业务大练兵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学校的办学水平迅速提升,学校先后评为自治区教科研先进学校、市课改先进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学校科学管理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