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
植物的引种驯化
中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
自然条件概况
z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
z根据<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987)统计:中国的高等植物中,苔藓植物约2200种(世界约23000种),蕨类植物2600种(共约12000种),裸子植物200种(世界约750种),被子植物25000种(共约250000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药用植物6000多种,食用植物500多种,香料植物350多种,油脂植物800多种,另外还有大量
的观赏植物,工业用植物和其他用途植物.
z将我国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划分,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华中区,云贵高原区和华南区等8个区域.
东北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z材用植物:是我国最大的材用植物基地.林地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0%,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3.7%,年生长量占全国总量的52%.主要为寒温带针叶林,植物种类较简单,维管植物仅800多种.
z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约600多种.如人参,升麻等.
z农作物: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高粱.
z牧草资源:松辽平原,古代是丰茂的牧场,主要是羊草,乌拉草(东北三宝之一).
华北区
z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北部,山东,安徽和江苏北部以及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区.为中国第一大平原
z材用植物:落叶阔叶林,主要是栎林.
z药用植物:为地道药材“北约”的产区,河北安国有药都之称.
z果树资源:栽培和野生果树100多种.
z农作物: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之一.油料作物:落花生、芝麻;纤维作物:棉花、麻类
黄土高原区
z包括黄河中游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界长城,南达秦岭,地跨青,甘,宁,内蒙,陕,晋,豫.2000年前,水草丰茂,明清后开垦加剧,目前植物种类较为贫乏.
z材用植物:较少
z药用植物:种类少,但分布广,产量大,
z果树资源
z农作物
西北区
z包括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和昆仑山以北的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包括宁夏,新疆,河北,山西,陕西的一部分,内蒙,甘肃的大部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地域辽阔,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整体上植物资源贫乏,但是牧草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z材用植物:山地针叶林带,树种较少.
z药用植物:甘草,麻黄资源丰富,虫草,雪莲,贝母,枸杞等.
z果树资源:
z牧草资源:
z农作物:
青藏高原区
z西藏,四川的甘孜和阿坝两州,青海南部.号称世界屋脊. z材用植物:
z药用植物:
z牧草资源:
z果树资源:
z农作物
华中区
z秦岭-淮河以南,北回归线以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广大亚热带地区.包括陕西南部的汉中盆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东和广西北部,台湾北部和福建的北部.主要为常绿阔叶林为主的亚热带植被,植物资源丰富, 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z珍稀孑遗植物:水杉,银杏,银杉,等
z材用植物:为中国第三大林区,常见树种主要为栲属,青冈属,石栎属植物.
z药用植物:为“浙药”和部分“南药”“川药”产区.
z经济林木:亚热带经济树种丰富,包括漆树,盐肤木,核桃, z农作物:
云贵高原区
z包括云贵高原和广西盆地的北部. z材用植物:
z药用植物:
z经济林木:
z农作物
华南区
z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省福州以南的沿海狭长地带及台湾南端,海南岛和南海诸岛. z材用植物:
z药用植物:
z经济林木:
z农作物
二、植物的引种驯化
(一)、植物引种的涵义和重要性
z植物引种(plant introduction):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或本国没有的植物,经过驯化(acclimatization)培育,使其成为本地区或本国的一个栽培物种;引种主要指引进,是初级阶段,驯化是在引种基础上的深化和改造,从而使引进植物获得对新环境适应的阶段.
z影响植物自然分布范围的因素:该种的发生历史,适应能力,传播能力和条件,分布中的障碍以及分布区适宜该物种范围的大小等因素.因此:
1、有些种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种的扩散处于衰退阶段;
2、传播途径障碍(高山,海洋)常常限制一物种向适宜其
生活的他地的扩散.如水杉.同样,一个地方物种的丰富度受到物种传播障碍的影响。
z引种的意义:大大增加本地或本国的植物种类,提高当地植物资源多样性.还可更充分的了解一个地区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潜力;能大大丰富植物栽培的知识。
z植物引种的目的要求
¾立足当地实际,重点收集与当地有相同或相似生态条件地区的植物种类。
尤其以当地受严重威胁的植物、特有种、作物野生亲缘种、生态系统关键种以及有重要经济潜力的植物种类为引种重点。
¾根据需要和引种目标确定。
植物引种涉及林木,蔬菜水果,历史,花卉,牧草及环境保护植物等众多领域.
(二)引种目标
z用材林树种:生长期短,能迅速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的树种,桉树,松树,杨树
z薪碳林树种:生长快,产量高,适应贫瘠的立地条件,桉树,大叶相思,等
z防止土壤侵蚀及固沙造林树种:根系发达,耐干旱贫瘠,萌芽性强的植物.主要是豆科植物.刺槐,银合欢,紫穗槐.
z城市及工矿区绿化树种:抗污染能力强,
z次生林改造及天然林采伐迹地更新树种
z增加林产品种类、观赏园艺植物、稀有濒危和重要科研价值植物、重要经济作物及野生亲缘种、重要资源植物
(三)、植物引种选择的原则
z按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科学研究前沿和经济发展需求植物物种的收集优先原则引种。
z引种优先保护的植物种类。
z植物园原有的和拟建专类园新增物种,兼顾创新基地引种。
z严格控制有生态危害的外来物种的侵入和扩散。
z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和海拔高度区域。
z选择不同地理种源植物的收集。
z选择物种的分布中心引种。
z选择生态型相似的地区引种。
气候条件:
•气温:绝对低温•降水:年降水量•湿度、风
土壤条件
土壤酸碱度及含盐量土壤排水性状及透气性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土壤微生物
共生微生物
地形
小地形影响气象因素
(四)、引种前的准备工作
z植物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审批
z植物引种材料的准备:
z植物引种资料的收集:
z植物引种资料的分析:
引进植物的栽培(自学)
三、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中国生物资源现状分析
1、资源生物已受到严重威胁
2、资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¾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
¾掠夺式过度利用、过度采伐、滥捕滥猎
¾环境污染
¾经营品种的单一化
¾外来种的引入
(二)生物资源的保护对策
z开展生物资源的本底调查
z建立自然保护区
z加强资源生物的引种、驯养
z严禁滥采乱伐、滥捕乱猎,制定保护法z加强法制,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中国生物资源的利用原则
¾保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¾保持物种的最丰富性
¾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
¾最适持续产量
¾最小生存种群理论
¾最佳生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