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区系地理
二、分布区制图
➢ 点图法 ➢ 轮廓法 ➢ 涂斑法 ➢ 邻近距离平均法
邻近距离平均法
(1)将种的分布点标绘在空白地图上,并用直 线连接所有最相近的两分布点,这时形成各 分部点的“树”。
(2)近距离平均值=各分布点之间距离值之和/ 测量各分布点之间直线距离之次数。
(3)以近距离平均值为半径,以各分布点为圆 心,作一弧形轮廓。所有弧形连接线即为分 布区边界。
高山唐松草:间断分布在北极和亚洲和欧洲、北美洲的高山。 我国分布在新疆、西藏的高山。
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毛茛的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区
猪笼草属分布于马 来群岛、马达加斯 加和中国的西南部 地区
猪笼草
猪笼草是最典型的 食虫植物,它形态构 造奇特,捕虫能力很 强,是消灭各种蚊蝇、 蚁类等家庭卫生的绿 色屯士,以是观赏价 值多年生的半木质长 绿藤木植物,分布十 分稀少
2.形成过程: 原始分布区(起源中心) ↓ 逐渐向外迁移(称为侵移) ↓ 形成分布区
一般情况下, 分布区的大小与种的繁殖能力和年 龄成正比。
五、植物分布区的类型及成因
➢ 广域分布区(世界种) ➢ 狭域分布区(特有种) ➢ 连续分布区 ➢ 间断分布区 ➢ 残遗分布区
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
残遗分布区
概念:由于气候,地质,土壤等到自然条件 的变化,目前仅孤立地残存在原来广阔分 布区内的某些生境特殊,空间很小的动, 植物分布区。
如植物中的水杉,银杏;动物中的熊猫的分 布区都有属残遗分布区;
红杉、水椰和鹅掌楸属植物的历史和现代分布
替代分布区
概念:从相邻两个区域的同样生境起源, 或从同一区域的两个不同生境起源的两 个近缘分类单位相互取代的现象叫替代 现象,它们的分布区是替代分布区;
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f.) H. Wendl.
单子叶植物中的棕榈科以其 特有的形态特征构成了热带植 物部分特有的景观。棕榈是国 内分布最广,纬度最高的种类 。本植物株高15米,胸径20- 30厘米,叶鞘纤维质,包茎, 叶柄长,叶圆扇形,掌状深裂 。肉穗花序腋生,长40-60厘 米,果肾状球形,蓝黑色。棕 榈叶鞘提供棕纤维,叶可制扇 、帽等工艺品,根入药。
赤松则分布在牡丹江流域、辽东半岛、山东东部和江苏东北部
油松的用途与价值
油松是最主要的用材树种之—,其木材坚 实、富松脂、耐腐朽,是优良的建筑、桥梁、 电线杆、枕木、矿柱、车辆、农具、造纸和人 造纤维板等用材。油松还可采松脂,提炼松节 油和松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松适应性强, 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有良好 的保持水土的效 能。
分布区 , 不是连续广阔的地区
分别处于相距很远的地方, 呈岛状或斑状分布, 如苏铁科植物 , 在全球呈分散的斑状分布
苏铁的雌花
苏铁雌球花的大孢子叶外被淡黄色柔毛,因而整个雌花球呈淡黄色。
台东苏铁
Cycas taitungensis C. F. Shen et al. 这株人工种植的台东苏铁已经开花。 这是台东苏铁的雄球花。
亚洲罕见赤松古树群:14万株五成以上过百岁(图)
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布区沿着某些山脉、河谷呈狭窄的带状
北美洲西海岸的红杉分布区 ,沿海岸山脉呈近南北走向的条 西海岸的红杉
红杉
巨杉
是所有树中最粗大的一种。 位于内华达山红杉国家公园 中的“谢尔曼将军”至少已 有3200年的树龄,也有可能 达到了4000年谢尔曼将军高 83米多,树干基部直径超过 了11米,30米处的树 干直径仍有6米左右。1985年 科学家根据它的木材比重重 新进行了测算,认为“谢尔 曼将军”树重2800吨。
先地内常 。。蒙绿
起古阔 源、叶 于宁灌 古夏木 地、, 中甘我 海肃国 喜、现 热新分 的疆布 祖等于
紫茎泽兰 Crofton Weed
四、植物分布区的形成
1. 分布区中心 某植物分类群的某种特征在其分布区内比较 集中或高度集中的区域。
类型: ➢ 多度中心 ➢ 发生中心 ➢ 多样化中心 ➢ 变异中心 ➢ 残遗中心
➢ 《大公报》据外电伦敦十日消息:英国专家星 期三说,一种人们用作药物已有七百年历史的 普通草本植物,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战胜癌症的 新武器。
➢ 这种被称为「琉璃苣」的紫草科七瓣莲属植物, 含有丙亚麻脂酸( GLA)。研究显示,这种物 质可以杀死大脑和前列腺的癌细胞,并可限制 血管增长来抑制恶性肿瘤的扩张。
本种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 广西和云南等省零星分布。
对产地野生大树应严加保护,同时大力发展园林 绿化植树。
本种具有观赏价值,木材通直,材质细密,韧性 强,亦是较好的材用树种。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on)
珙桐开花时两片大苞片,似展翅飞翔的鸽子。被誉为“中国 鸽子树”,在园林界极负盛名,成为珍贵的观赏树种。又本 种也是孑遗植物,对古植物和植物系统发育研究有科学价值。 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环北方分布 有些植物的分布区环绕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带 ( 包括北方 山区 ) 分布, 其一方面伸展至极地 , 另一主面可能伸展 至亚热带范围 , 这称为环北方分布 , 如茶藨子(biao) 属的分布区
茶藨子 虎耳草科
泛热带分布
有些植物的分布区贯穿亚、非、拉美几大洲的热带地区 , 这称为 泛热带分布, 如棕榈科植物的分布区
古特有种
银杏
Ginkgo biloba Linn.
银杏是著名的活化石 植物,被列为国家二 级保护植物。这是一
枝带果的枝条。
银杏的雌花
银杏是裸子植物,这里可以 看到短枝顶端伸出的雌花, 胚珠裸露没有被孢子叶包被。 胚珠受粉后长成具有肉质假 种皮的果实
2. 孑遗种
概念:一种植物过去曾有广阔的分布区 , 由于地质和气候原 因 , 现在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 ,只剩个别孤立的或者是星散 分布的几个小区,这种分布区,称为孑遗或残遗分布区,这种植 物,则称为孑遗种或残遗种。
三、分布区大小和形状
分布区可看成植物的历史和它对环境适应能力 的函数。 不同植物种的分布区差别很大。 高纬度许多植物:东西向展布的长条形 寒带和温带地区:自西向东呈椭圆形 星散分布
七瓣莲 (Trientalis europaea ) 的分布区大致在北极 圈与 50N 之间 ,绵延于整个欧亚大陆上
海 南 苏 铁
影响分布区形状大小的因素
➢ 气候因素 ➢ 土壤因素 ➢ 地形因素 ➢ 生物因素 ➢ 历史因素 ➢ 人为因素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全草可入药,祛风除湿, 杀虫,止血,止泻作用; 羽叶优美,可供观赏; 可大量富集砷、铅等重 金属。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 Cheng f.
间断分布区
概念:如果某一植物分类学单位占有 两个以上相互分离的地区,并且它们 之间不可能凭借现在的自然因素传播 种子,这种分布区称为间断分布区 (至少有两个核心);
壳斗科3个属的间断分布
A1 B1
A2 C1
A3 B2
C2
间断分布的类型:
(1)泛北极间断分布 (2)北极-高山间断分布 (3)横越大西洋间断分布 (4)环太平洋间断分布 (5)泛热带间断分布 (6)狐猴式间断分布 (7)泛南极间断分布区 (8)极际间断分布 (9)星散间断分布 (10)古地中海间断分布
代表种:银杏、水杉、水松;金凤藤
类型:根据起源、分布历史和环境条件 , 特有种可分为 : ⑴ 古特有种 ⑵ 新特有种 (3) 生态特有种
意义:确定任何特有种或特有现象都是很有意义的 , 因为它 们是植物区系的历史或演化的重要指标。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世界种大车前的分布范围
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连续分布区:
概念:一个连续完整的区域 类型: (1) 世界性分布
(2) 环极地分布 (3) 环北方分布 (4) 泛热带分布
用点图法和轮廓法绘制的偃松的连续分布(武吉华,1995)
1. 植物分布区的静态特征 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种、 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通常以种的
分布区为基础。 成因解释:特定古地理条件、特殊遗传进化
基础、现代自然环境。
2. 种分布区
某种植物所占据的全部地域。
以云南红豆杉Taxus chinensis为例。 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北、滇西南、 滇中、川西、藏东南的13个地的38 个县。
第二章 植物区系地理
第一节 植物分布区 第二节 植物区系 第三节 人为活动与植物分布
植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或者某 一时期,某一分类类群,某类植 物种类的总称。
第一节 植物分布区
一、植物分布区概念 二、分布区制图 三、植物分布区的大小和形状 四、分布区中心 五、植物分布区的类型和成因
一、植物分布区概念
替代分布的成因
种在散播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生态条件而分 化出新的种型
气候的变迁 古地理环境变迁
槭树属的替代分布 1 洛氏槭 2 喜悦槭 3 突厥槭 4 小刀槭 5 长柄槭 6 元宝槭 7 五角枫 8 艳槭
特有种、孑遗种和替代种
1. 特有种
概念:仅分布在某一地区 , 而不在其他地区分布的植物 , 称为特有种
举例:水杉、银杏、银杉、鹅掌揪、枫香、腊梅等
意义;孑遗种不仅有分类上的含义,而且还有地理上的含义。
注意:(1) 分类学孑遗种又称为活化石 (2) 地理孑遗种与分类学关系不大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鹅 掌 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