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风险传递及控制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供应链风险爆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供应链风险传递成为迫切研究课题。

目前文献对供应链风险研究颇多,但对供应链风险传递研究甚少。

事实上,供应链企业非常希望能得到有效而系统的控制风险传递的理论指导。

有鉴于此,本文选择供应链风险传递与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企业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供应链风险定义研究
国内外学者试图借用风险概念给供应链风险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现阶段比较典型的观点如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供应链风险是供应链企业由于存在各种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供应链企业有受损的可能性"例如,Deloitte管理咨询公司认为供应链风险是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或破坏供应链运行,使其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供应链失败的不确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

第二种观点认为供应链风险是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上下游企业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失的潜在威胁"例如,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把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供应链的脆弱性。

第三种定义方法是从供应链风险的来源来探讨其定义"Zsidisin定义供应风险为:与来自单个供应商失败的货物供应,或者与供应市场中采购企业不能满足顾客需求或威胁顾客生命和安全的供应有关的偶然事件发生的潜在性。

上述供应链风险定义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但都借用了风险概念,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含义如下:①供应链中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是供应链风险的主要来源;②供应链风险的结果是牛鞭效应(bull effect),使供应链风险效用被放大;③供应链风险表现为供应链的脆弱性。

二、供应链风险分类
供应链风险的分类,概括来说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划分:
第一种是以风险源属供应链内部还是外部为划分依据。

Chopra和Sunil从供应链自身角度将供应链内生风险分为延迟、中断、预测不准确、系统崩溃、知识
产权破坏、采购失败、应收款项、库存问题和产能问题等风险;Kleindorfer把供应链风险分为来自供应和需求协调的风险和来自正常活动中断的风险。

第二种是以风险生成特征为依据进行划分"Peter Finch将供应链风险分为人为风险、信息风险等;Naish认为供应链风险主要来自终端顾客行为的不确定性及市场需求风险;Smallman简单的将其分为名誉风险、法规风险。

三、供应链风险传递的特征
同供应链风险一样,不同学者给供应链风险传递的定义也不同。

但是供应链风险传递主要表现一下特征:
1、客观性与必然性结合:供应链风险传递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就供应链系统外部而言,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供应链面临很多风险:其二,就供应链网络内部而言,基于利益链的供应链使供应链风险客观存在;这些供应链风险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之外,自身具有的客观特性使供应链风险传递具有客观性。

根据供应链网络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同理分析必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外部而言,供应链的网络结构越复杂,供应链系统越庞大,损失带来的外部负效应越大;其二,就网络内部而言,节点企业“利益共分、风险公摊”的原则,使经营亏损带来的损失理所当然由所有盟员企业承担,这为节点企业向供应链组织传递风险构建了桥梁。

2、动态性与静态性结合:供应链风险在传递过程中,其动态性体现:供应链风险本身的动态性决定了供应链风险传递的动态性,节点企业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与供应链风险传递相伴随的大部分供应链风险因素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呈动态特征;某一风险的消失或出现将引发另一风险发生,消失的风险可视为一种静态,与此对应,引发的新的风险则被视为一种动态。

故风险在传递过程中是动态与静态结合前进的过程。

3. 复杂性与交互性结合: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供应链风险来源复杂性导致供应链风险传递呈复杂性;其二,影响供应链风险传递的因素并非独立不相关,相反,则由于供应链的分布式等特征,使风险因素交叉影响,呈现复杂性;其三,供应链风险传递路径及传递介质的复杂性,使供应链风险传递方式呈现复杂性"交互性体现在:供应链风险传递的双向性,供应链风险传递在授险企业与受险企业间进行。

四:供应链风险传递的过程
供应链由节点企业联盟组成,一般来说,供应链风险传递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风险导入潜伏期、风险酝酿扩散期、风险爆发期及风险消退期。

任何风险在传递之前都经历了一个孕育过程,风险导入潜伏期是风险传递的最初阶段,即风险生成阶段。

在此阶段,风险潜伏时间越长,风险潜伏渐将成熟,风险也会随着离风险爆
发愈近损失愈大且显性化,开始向风险酝酿扩散阶段传递。

一旦传递成功,则风险爆发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风险潜伏期进入成熟阶段后,开始进入风险酝酿扩散阶段。

此阶段风险酝酿爆发时间相对较长、风险辐射范围广,风险能量积聚增加、风险变异可能性大大增加,交叉传递。

风险爆发在一瞬间,但爆发前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风险酝酿阶段,风险最终爆发源于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风险能量超出风险拥有者系统的承受能力;其二是风险源到达最终的风险宿,此时风险宿己经处于风险传递的最后阶段,无法找到下一个能继续隐藏风险的风险接收者,故风险爆发。

风险并发高峰期过后,风险能量逐步减少,开始步入消退期。

在该阶段,风险能量逐步减小、风险能量的减少程度无法预计。

五、供应链风险传递的诱因
1、利益摩擦:供应链节点企业是不同的经济利益实体,对于盈利性组织而言,其本质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供应链企业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使每个节点企业联盟后所得利益将大于联盟前的得益,实现战略联盟。

这种战略风险传递时不仅对关联企业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供应链盈利产生有影响。

供应链风险传递来自于节点企业间的利益摩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利益分配不公引发的供应链风险传、利益目标的不相容导致的供应链风险传递、自利行为动机引发的供应链风险传递。

2、独立经营决策:参与联盟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合作是相对的,而独立经营决策刁.是绝对的。

每个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作出决策。

供应链规模结构的日益复杂使企业在沟通传递信息时出现错误的机会越来越多,沟通不充分,理解出现分歧,信任度降低等导致企业间误会和隔阂加深,引发风险。

3、“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最早应用于股份制公司的治理体制问题,其原理是利用委托方和代理方信息的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指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拥有信息的一方为代理方,缺乏信息的一方为委托方。

委托方委托代理方以委托方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作出决策。

供应链实现合作,目的是集中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对非核心业务采取外包,形成委托一代理关系。

各节点企业将涉及产品质量的技术信息、产品实际成本、实际产能和产品需求、原材料供应等信息设法保留不泄露。

信息不对称使委托人不能完全识别代理人的实际情况,委托代理就引发供应链风险。

六、供应链风险传递的控制
1、供应链风险导入潜伏期的控制一风险预控
供应链风险传递预控主要是针对潜在的供应链风险进行预控管理,目的是将风险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传递出去前就将风险控制,预防损失和损失减少,使其朝着有利或控制的方向发展。

风险预控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流程必须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搜集监控信息。

通过监控,一方面及时掌握供应链运营情况,另一方面保证预控措施有效发挥作用。

2、供应链风险酝酿扩散和成熟期的控制一风险预警
供应链风险预控针对风险处于传递萌芽期时采取的控制措施,供应链风险传递预警则是指风险已经开始传递,进入酝酿期甚至到了成熟期时采取的准备措施。

通过对正在传递的供应链风险采取预防措施,提醒各节点企业早做准备,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以收集和分析风险信息为基础,找出出现供应链风险的根源性因素;并根据风险信息评估结果发出警示,其系统体现为风险信息收集、监控风险信息和控制风险爆发三大功能。

3、供应链风险消退期的控制一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供应链风险预控和预警完成了供应链风险传递前三个阶段风险导入潜伏期、风险酝酿扩散期、风险传递成长期的控制,接下来如果供应链风险爆发,则进入风险应对阶段。

全面规避风险策略的基本途径有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回避四种。

供应链风险应对是危险转为危机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其本质是通过挽救措施尽最大可能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及供应链环境本身的复杂
性,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有些可以预测,有些则没法预测。

对供应链风险而言,风险爆发后,有些灾难性后果有时无法弥补。

因此,对可预测的供应链风险而言,一般以预控或预警为主;不可预测的只能尽力弥补。

为了有效控制供应链风险传递,一方面所有供应链节点企业建立“防火墙”和内部监控制度,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同时需实时对外部环境进行监管,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爆发带来损失。

参考文献:
1、梁梁,浦徐进,张廷龙.vMI中基于期权的供应商风险管理[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4(5).
2、宁钟,林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期权机制[J1.系统工程学报,2007(2).
3、盛方正,季建华.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带期权的远期合同[J]工程与管理,2007(6).
4、马林,沈祖志.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汇率风险决策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