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斑羚飞渡》说课稿说课比赛一等奖

《斑羚飞渡》说课稿说课比赛一等奖

《斑羚飞渡》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的课题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斑羚飞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主题是动物,通过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因此,这篇课文非常具有情感性,又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注动物”的学习重点,也可以唤起中学生珍爱动物的意识。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

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与讨论中感悟斑羚群的崇高精神境界,学习其精神,懂得珍爱动物。

能力目标: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于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斑羚精神”。

3.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于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斑羚精神”。

二、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我想从情感上就行突破。

先通过“索道医生”邓前堆的事迹唤起学生对奉献精神的共鸣。

然后通过音乐、多媒体课件、flash视频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具体教法:
1.情景教学法。

利用图片导入和飞渡情景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

2.探究法:一步步引导学生由课本走进现实生活,感悟现实生活中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二)具体学法
1.朗读法:在每个环节进行时,我都设计朗读环节,分别有自由朗读、速读、自主选择朗读方式的朗
读等,希望学生都充分阅读文本,走进文本。

2.学生自主学习法:在第一环节学生自主概括故事事件,初步独立地走进文本。

3.学生小组讨论法:第二、三环节运用的是小组讨论法,通过合作方式完成文章的情感深化,实现重
难点的突破。

4.圈划法,朗读感悟,特别是找斑羚的叫声和飞渡的动词。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邓前堆“索道医生”。

索道距怒江江面30米,为了给群众看病,邓前堆冒着生命危险仅靠1套滑轮,1根绳子,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通过100多米长的索道,一旦出现意外将是九死一生。

他在这条索道上来来往往了整整28年,用坚守换来了百姓健康。

不仅人类具有不怕牺牲、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生死关头斑羚们同样演绎了一出生命的绝唱。

(二)整体感知
1.展示斑羚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斑羚,着重点出斑羚“角可入药,常被捕杀。


2.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朗读一遍,明确这节课的目标。

3.进行学习目标一:概括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并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场景或句子,有感情地美读。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

问题:利用课文中注释和词典来掌握生字词。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时间:5分钟。

4.检查第一目标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5.引导学生从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故事,完成目标一。

6.进入故事,引出斑羚的处境“逼”、“进退维谷”、“绝境”,引导学生体会斑羚的处境。

(分析课本
第2段环境描写)
7 .进行学习目标二:人在困境中可以呼救,但斑羚不会,面对困境,这群斑羚怎样传递求生的信息,
怎样交换思想?就是靠“咩”的叫声。

这样叫声出现了几次,请你分别找出来。

自学指导:
速读课文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时间:2分钟。

8.找出了关键的四次叫声,请学生们当翻译,把“咩”翻译成人类的语言,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斑羚
的困境和无助。

第一声“咩”是说:别过来,这里危险。

第二声镰刀头羊“咩”了数声:对不起,我也无能为力。

第三声“咩”的吼叫是:别过去,那里危险,我正在想办法。

第四声悲怆的轻“咩”了一声:为了我们种族的延续,你们站过来。

这一声声的“咩”是亲人诀别的遗言,是从容赴死的誓言,在种族灭绝的时刻,老斑羚决定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小斑羚们的新生。

9. 进行学习目标三:重点朗读飞渡的段落(第9段),圈划出斑羚飞渡的动词,并对这些动词作简要
的分析。

自学指导:
自由选择朗读方式
学习方式:小组讨论。

时间:5分钟。

10.学生找出动词后,找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飞渡的画面。

11.出示主要动词,插入“斑羚飞渡”的flash视频。

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

(三)体验反思:
1.学习目标四: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看完“斑羚飞渡”后的感受。

2. 适时插入作者知识。

沈石溪:上海人,动物小说家。

他曾这样说过:“动物小说折射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3.这片课文中让我们感动的斑羚精神是什么精神。

全班讨论。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4.在这篇文章里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回到课文第1段,分析猎人们的凶残。

5.现实中同样的杀害动物的事例。

(展示多媒体图片“藏羚羊被捕杀”)
6.你此时此刻要对老斑羚或狩猎者说句什么话?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7.生活中保护动物积极地一面:国家各项保护动物的政策。

8. 拓展延伸:拟一句保护动物的广告语。

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9.幻灯片“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广告语配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四、板书设计
斑羚飞渡
起因经过结果
身陷绝境斑羚飞渡飞渡成功
用身体做踏板
老斑羚震撼感动年轻斑羚
死亡重生
五、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主要把握了两个大的方面。

即对课文的情感感知环节和课外拓展延伸环节,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缺点.
一、学生朗读不足。

我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各种不同的朗读方式,但学生朗读效果不好。

开始初步朗读课
文时学生还比较踊跃,后面几个环节明显没有朗读声了。

二、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过于拘谨,也许是有很多老师听课的原因,学生明显不太活跃,存在害怕的心理。

三、没有预设更切合的情境。

比如可以预设:
1.假如你是这个故事里的一个猎人,目睹了这悲壮的一幕,你想说什么?
2.假如你是那只像流星似的最先试跳跌下悬崖的老斑羚,说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话。

3.假如你是那只成功指挥了这次飞渡的镰刀头羊,在告别世界的这一瞬,你最想对人类说什
么?
如果用这些问题来代替“此时此刻你想对老斑羚和猎人说什么”效果应该会更好。

这些是之前备课时没有仔细斟酌的。

四、没有设定“学生质疑环节”,文本解读结束以后,没有给学生自主释疑的时间,应该拿出时间来给他
们,让他们提出这节课还有没有疑难。

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追问不到位。

对学生的回答没有更深层次的进行追问,知识拓展不深。

六、对文本研读还不够,只是从文本拓展到现实,没有从现实回到文本,没有反复研读文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