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陋室铭》说课襄阳市第七中学王俊华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一)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1、圈点批注法2、诵读品味法3、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
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2、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畅读(学生流畅的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
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读品味,欣赏陋室1、理内容学生品读探究:⑴“陋室”“陋”的理由。
⑵“陋室”“不陋”的理由。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明确:①环境雅②情趣雅③心志雅2、悟主旨(1)文章哪句话能统领全篇?(2)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明写法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托物言志)【设计理念】“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
”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
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
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四)探究感悟,话别陋室此处插入【课堂实录】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畅谈感受,话别陋室。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
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积累名篇,铭记陋室学生赛背课文,积累名篇【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
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附: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环境雅陋室不陋情趣雅心志雅托物言志【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
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五、课后谈收获,总结教学得与失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语言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本语言积淀为学生素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学习,读中培养语感,品中揣摩美词,悟中升华心灵,学生的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继续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2、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有些讨论会偏离中心,教师应适当的调整讨论的进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3、今后教学中继续凸显“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有真正落实到“读”,学生才能够理解文章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陋室铭》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和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陋室铭》,下面我将从以下个方面说起:一、说教材:《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对于作者,对于课文,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善于在课堂上营造氛围,激趣点拨,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铭文是一种新的体裁,用韵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因此很有必要学好这篇课文。
而作者的这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是需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的。
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这篇课文,体会铭文特点,理解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了解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掌握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陋室来抒发自己节操和情趣的。
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诵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主要设计了以下学法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
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本课我主要设计了六大环节:导入——-诵读——品读——赏读——小结。
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在诵读中领悟作品的大致内容,在品读中咀嚼语言的美味,在赏读中触碰作者的情怀,三个教学梯度依次进行,学生的感受也会慢慢升华。
(一)导入“在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有着独树一帜的性情。
他豪放,不像李白那么放纵;他恬淡,不像王维那么避世;他命运坎坷,却不像柳宗元那么郁郁难言。
他是谁呢?他就是被称作“诗豪”的刘禹锡。
”由这样一番语言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出《陋室铭》。
这样的导入易于激发学生对刘禹锡的探究欲望,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竟能获得如此赞誉?有了这样的疑问,就有了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兴趣,从而对课堂充满期待,拥有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三)诵读此环节是以多种形式的诵读展开教学,教师可先作示范背诵,并提出听读要求,勾画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
然后学生诵读,采用齐读、散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除去通过多读达到背诵以外,还要启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能为读而读,要有思考层面的要求:1.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现代汉语意思;2.找出有疑问的句子,向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发问求助。
学生读完后,在疏通文意上出现障碍时,可提示他们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有难点的句子全班共同商量裁定,加深学生的印象。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
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品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韵味。
这时,抛出一个问题:哪些语句写到陋室环境的简陋,哪些语句体现了陋室的“不陋”?都展现着室主人高雅的情趣,不陋的襟怀。
由此,让学生反观题目《陋室铭》,作者的着眼点在“陋室”,还是在“铭”上?师生交流共同得出结论。
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
”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
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
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五)赏读赏读是最后一个环节,此环节的真正用意是让学生欣赏作者的人生态度,旷达情怀,从而滋养自己的人生。
这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以这个问题打通学生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脉络,让学生明白这种写法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