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课件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课件




陋室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当堂训练
1、本文的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写居室环境优雅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出 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意思与之相 近的句子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统领全文的词语: 德馨
课堂小结
前两句:—引—出 陋室
第三句:—点出— 陋室 中心句
你觉得五柳先生与刘禹锡有何相似之处?
理解填空:
1、以虚衬实,表明陋室: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
2、主旨句:
统领全文的词语:
惟吾德馨
德馨
3、画龙点睛的句子:
————————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何名陋室之为“有陋?室”作证的句子:
————————,————————。 5、文中唯一的散句: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6、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景色之雅、室外景) 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人物、 交往之雅、室中人)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
假设有一座皇宫大厦,要得到它, 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 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 的屋子,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 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 果让你选,你要哪个呢?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 不感到简陋了)。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主旨句
2、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陋室不 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句加以分析)
陋室不陋
自然环境清幽 交往人物不俗 生活情趣高雅
本文主要写的对象是 陋室,但是文章开头和结 尾写的却是山、水、诸葛 庐、子云亭,这与写陋室 有联系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
安 徽 和 县 刘 禹 锡 “ 陋 室 ”
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 上 阶 绿 , 草 色 入 帘 青亭。孔子云:“何陋之
南 阳 诸 葛 庐 , 西 蜀 子 云
水不在无案牍
无 丝竹谈笑有
可 以 调
深,有龙之劳形。 则
之鸿 乱儒 耳, ,往来

素 琴 , 阅 金
灵 。
白经 丁。
1、作者写陋室不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 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是如 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处世之道的?
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指出该 句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的?好在哪里?
该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并且一个“上” 字和“入”字让正个景色呈现出动态美, 达到了化静为动的效果,充分表现出作者 不以陋室为陋、安贫乐道的高尚志趣。
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 了陋室;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 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3.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 也有古代先贤的志趣和抱负。

治 南阳诸葛庐
上 建 功 立 业 的 伟 大 抱 负

西蜀子云亭 学
上 万 古 流 芳 的 高 远 志 趣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比一比,看谁译得好!
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释,四 人一小组互译课文,翻译时注意 一些词的特殊用法。遇到疑难, 组内解决不了,做好标记,讨论 结束后在班级内提出疑问。
5、“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 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1、作者如何引出陋室的?
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
山、水 类比 陋室
仙、龙 类比 德馨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陋室?
(1)环境————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写 自然环境清幽雅致
(2)交往——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对偶,衬托,写交 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 馨”。
4、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 什么含义?
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 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5.主题思想:本文采用( 托 物言志 )的写法,通过 对( 室中之景 ),(室中之 人 ),(室中之事 )的描述,
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 (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 借助某
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 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山 不在高,有 仙 则 名 水 不在深,有 龙 则 灵
陋室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反映了作者 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 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 和抱负。
结尾为何又引用孔子的话?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 “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 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1.诵读课文,快速课文。
2.完成对联
上联:室雅何须大
下联(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 者刘禹锡(772——842),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人。曾中进士, 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 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 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 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 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3)情趣
无丝竹之乱耳,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高 雅 脱 俗
反面——虚写
不 慕 富 贵
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景、人、事这三个 方面来写的。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 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 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第四句:—描写— 陋室之景 第五句:—描—写 陋室之人 六、七句:—描—写 陋室之事 第八句:—类—比 陋室
最后一句:—点—明 不陋 画龙点睛
师生共勉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篇《学生铭》与大家共勉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 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 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 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 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 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 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往。 来无白丁
8写日常生活(情趣之雅、室中事)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 反面虚写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的句子: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文。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文章如 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 的人生志趣。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朗读指导
1、铭是韵文,韵脚要读的清晰响亮。
2、前四句读后要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 “斯是”二句,以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有点美感。 4、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美景,虚写的文 字应读的轻一点,才有韵味。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 有知识浅薄的人。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 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主人是不 是也认为 陋室很简 陋呢?
1、请你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概括性的 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你说一说你理想中的居室?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 者刘禹锡(772——842),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人。曾中进士, 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 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 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 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 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 xīn 苔痕 tái
鸿儒 hóng rú 案牍 dú
调素琴 tiáo
陋室铭
刘禹锡
山 /不 在 高, 有 仙/ 则 名。 水 /不 在深, 有 龙/ 则 灵。 斯 是/ 陋室, 惟 吾/德 馨。 苔 痕/上阶/绿, 草 色/入帘/青。 谈 笑/有/鸿儒, 往 来/无/白丁。 可 以/调/素琴, 阅 /金 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诵读,展示自我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 读出感情。
2、解释红色的字 惟吾德馨 (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 (长到,蔓到) 无丝竹之乱耳 (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