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首次表彰30位“国医大师”(五)

中国首次表彰30位“国医大师”(五)

中国首次表彰30位“国医大师”(五)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

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近70载。

活动年表国医大师朱良春1917年生,江苏镇江丹徒人,后迁居南通市。

1923年-1928年读私塾6年,后转入学校学习。

1935年至武进孟河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

1936年转至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学习。

1937年因抗战,转入上海中国医学院,跟随章次公先生侍诊实习。

1938年毕业。

1939年2月至南通设立诊所开业行医。

1945年-1948年除诊病外,并创办南通中医专科学校,任副校长。

1952年参与创办中西医联合会诊所,任所长。

后改为联合中医院,任院长。

1956年无偿将医院全部设备捐给政府,成立市级中医院,任院长。

1987年国务院批准他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

1990年被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

朱良春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1-2届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之后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中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研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及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技术顾问,沪、港、台当代中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中华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作学术演讲。

成就荣誉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同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0年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

1991年7月,国务院颁予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993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医药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2009年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2003年7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

2003年7月16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聘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委员会专家。

2003年9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特别专项”专家顾问。

2005年4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无偿捐献秘方、支持中医药事业”奖。

2005年11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中医药防控‘人禽流感’研究”科研课题10人小组成员之一,精心撰写《中医药防控“人禽流感”的认识》一文,相关建议已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方案采纳。

重要贡献朱老一直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兴衰,热心学术的继承、弘扬,应邀赴各地讲学,足迹几遍及全国。

2005年又与邓铁涛、任继学、路志正等十多位名老中医发起,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及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南通市中医院承办的“2005年中国——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6月在南通市举行,少长咸集,盛况空前,佘靖副部长到会作重要讲话;该论坛以“徒讲师评”的形式进行,并主编《名师与高徒》一书,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发展,达到“承接岐黄薪火,传承中医衣钵”的目的。

学术著作《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

主要学术著作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8226;朱良春》、《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合著)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治疗特色朱良春创办的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以朱良春等著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为诊疗特色,对于内、妇、皮肤等科疾病基本上使用纯中药治疗,对风湿、肿瘤、脾胃、肝、肾、呼吸系统、心脑血管、不孕不育、痤疮、牛皮癣等疑难疾病疗效显著。

尤其对风湿病的治疗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来诊治患者数以十万计。

自1992年建所以来,发挥中医特色,治疗疾病130余种。

患者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美、欧、日、东南亚等地。

传奇经历《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934年,朱良春因为患肺结核,休学一年,完全用中医药治疗了近一年,终于获得痊愈。

这一年,对于一个勤学上进的17岁青年来说,实在太长了。

然而,他并没有被疾病所吓倒,也没有仅仅停留在医治疾病的事情上,而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最后决定放弃商业中学的学习,转而学习中医,要“济世活人”。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是中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久病知医”、“久病成医”历史佳话的又一次再现。

鲁迅骂中医,是因为不满意中医对于他父亲结核病的治疗后果;当然,1936年鲁迅自己死于结核病,与中医治疗无关。

何祚庥说中医是伪科学,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两岁的时候,其父亲因为伤寒病在中医手里病逝,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白求恩也死于没有中医介入的术中感染。

假如,朱良春不是遇到一个好的中医,他会相信中医吗?他会自己要求去学习中医吗?由此,我们不难想见,朱良春日后的主张与他切身体会有关。

他说:“当前加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医事业存亡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当然,中医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科研、教学、临床、管理等缺一不可,但它的着眼点,毫无疑问,都是以临床为中心的。

所以,抓住了临床医技人才的培养,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

唯此,才能保证中医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 学中医用中医,追求完美1936年初,朱良春先生在孟河御医传人马惠卿家抄方一年,登的是大雅之堂,见证了太医家传。

按说在那个时代,完全可以靠着这种不平凡的经历“悬壶济世”,两个效益一起抓了。

但是,他不满足于“医道已了”的抄方,而是转学苏州,到章太炎任校长的国医专科学校,去接受中医现代专门教育,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

抗战爆发,日机轰炸,学校散伙,很多同学失学,或者自己开业谋出路。

而朱良春先生想的是继续求学,在1937年11月凇沪抗战硝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只身来到上海,千难万苦,找到章次公,成为章先生的得意门生。

靠勤奋,也靠虔诚,朱良春先生不仅深得章次公器重,而且还结交了曾国藩的外甥聂云台先生。

聂先生留学德国,学的是工程学。

但是,他很不幸患有糖尿病,又因为糖尿病足而两下肢截肢。

就是这样一位病人,不甘心做一个地地道道的患者、残疾人,而是矢志研究中医学,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对于医学的追求,他经过反复验证,总结出来两个治疗传染病很有效的方子:表里和解丹、温病三黄丸。

他这个没有腿的研究者,把自己的创造传给了朱良春先生。

1939年,朱良春先生在南通开业之后,赶上了登革热流行,他就用聂先生给他的两个方子,或单行,或配以汤药,表里双解,解救了大批患者,也验证了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的良好效果。

人物轶事他使上海淋巴癌患者拳头大的肿瘤逐渐消失,使几近残疾的骨病患者重获新生;他动员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将祖传治蛇毒绝技献给国家,挖掘不识字的民间散医成专家;他90岁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

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他使上海淋巴癌患者拳头大的肿瘤逐渐消失,使几近残疾的骨病患者重获新生;●他动员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将祖传治蛇毒绝技献给国家,挖掘不识字的民间散医成专家;●他90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

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偏于一隅而名闻天下者,朱良春也。

“朱良春现象”是中医界称道的话题。

他老师章次公送他一方印章“神仙手眼,菩萨心肠”,是朱良春一生的真实写照。

中医界治风湿病素称“南朱北焦”,即指南通朱良春和北京焦树德。

而朱良春经验方“益肾蠲痹丸”是目前唯一能修复骨膜破坏的中药制剂,很多癌症患者在朱良春这里绝处逢生。

92岁的朱良春有着骄人的精力和体力,气度儒雅,虽然一脸平和与安然,但其纵贯古今之学识、浩荡之胸怀、仁善之心肠,总让人生出无限敬意。

朱良春虽久居南通,却成为一代名医,不以位高职显,而是真正以德服人,以术服人。

用虫药如神善除肿瘤、骨病顽疾日本西尾市寺部正雄会长的夫人患有乳腺癌,她喝朱良春开的汤药1个月,手术时,肿瘤只剩一小块,癌细胞萎缩死亡。

上海14岁的小男孩,髓母细胞瘤术后复发,头痛耳胀,泛泛欲呕,左侧乳突窦积液,朱良春精心调治,复查多次未显异常,已能正常上学。

南通市三位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危患者,朱良春用中医药使他们转危为安,现正安度幸福晚年。

朱良春善治疑难病这在中医界是公认的,近年来广为传诵的是他治好了上海施先生的淋巴癌,这只是其中的个案。

日本西尾市寺部正雄会长的夫人患有乳腺癌,她瞒着日本医生天天喝朱良春开的汤药,1个月后手术时,原来的癌肿只剩了一小块,癌细胞也萎缩死亡了,日本医生惊呆了。

上海14岁男孩小张,2004年4月在沪诊断为髓母细胞瘤,术后两月余,头痛如重压、耳胀,泛泛欲呕,时轻时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