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2)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2)

(7)社会、知识和科技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
(8)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 )
(9)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
(1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三、简答题
(1)简述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2)简述行动研究法。
四、论述题
(1)如果你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3)有的人“少年得志”,而有些人则“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 )
(5)“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及“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环境。( )
(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班级。( )
A.杜威
B.赞科夫
C.布鲁纳
D.泰勒
(2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创造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25)“教学相长”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二、判断题
(1)“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
(2)王安石的《伤仲永》告诉我们,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人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 )
(4) :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9)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10) :1
略。三、简答题
(1) :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2) :
(8) :D
知识虽然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是知识的多少与才能、智力的高低并不等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
(9) :D

(10) :D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11) :A
活动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它不指定具体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也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其主要倡导者是杜威。
(1) :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 :
赫尔巴特主要的教育观点有:(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2)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4)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5)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3) :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提高质量
D.促进公平
(10)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是( )关系。
A.教授
B.相互促进
C.平等
D.授受
(11)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这种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要素课程
C.结构课程
D.发展课程
(12)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17)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 )
A.清朝末期
B.北洋政府时期
C.民国末期
D.建国初期
(18)课程评价的目标模式的提出者是( )
A.斯腾豪斯
B.泰勒
C.杜威
D.布鲁纳
(19)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20)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14) :A
丰富的课外、校外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5) :A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等等,所以说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6) :A
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2)试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3)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4)试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5)试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6)试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A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来促使学生品德形成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5) :A

(6) :A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7) :C
叙事研究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已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并从中总结出自己的教书育人的方法和“理论”,已经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7) :A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的师范院即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
(18) :B
课程评价的目标模式是泰勒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
(19) :B

(20) :C
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1) :C

(22) :D

(23) :C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布鲁纳。
(24) :C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25) :B
略。
二、判断题
(1) :0
1902年的“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我国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3年拟定,1904年1月颁布执行的“癸卯学制”。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3)“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校外教育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校外教育( )
A.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2)
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现代查阅文献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是( )
A.图书
B.网络检索
C.索引目录
(12) :C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他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等。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
(13) :B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是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做法,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D.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1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C.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
D.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A.个案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C.叙事研究法
D.实验研究法
(8)关于知识和智力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B.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C.掌握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越高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B
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有很多,最快捷的方法是网络检索
(3)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