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50字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50字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50字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古人说诗言志,用诗文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抱负等,这是中国人对诗的最高境界。

以下是XX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50字最近,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叫《中华好诗词》,感受颇深。

节目中有好多能熟背3000多首诗歌的女博士们,从她们身上充分显示了诗歌对人的影响,她们个个朴素,沉稳,特别是总决赛中的两位女博士,让我印象深刻:李冰洁,身穿白色的旗袍,看起来像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戴着眼镜,说话时声音婉转动听,有着薛宝钗式的幽默感。

王颖,号称冷面杀手,不喜欢笑,但是常常把对手吓出一身冷汗。

背诗时,她喜欢轻轻踱步,她不仅会背诗,还喜欢写诗,一上场就吐口而出一首自编的小诗,既押韵又好听。

正是应了古人那句老话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节目中还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的年纪虽然小,但是却能把《长恨歌》背的滚瓜烂熟,还能背诵好多我都没有听说过的古诗。

连范增老师都对她很佩服,提出如果她能在3个月内将《离骚》和杜甫的《秋兴》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就收她为弟子!太羡慕她了,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够成为范增老师的弟子,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看完这个节目,我觉得平时我背诗时还是太不熟练,真正到比赛的时候,有些背过的诗一时就想不起来了,尤其是当需要只背诵其中一句的时候,往往整篇都忘记了。

以后我还要继续努力背诗,不仅要背熟,而且要理解作者,理解作者作诗的意境。

这真是一档好的节目,中华的诗词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遨游在诗歌的海洋吧!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50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终于落下帷幕。

除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博人眼球外,一些媒体的高度评价,也鼓舞人心。

微信圈里有两篇文章:《中国诗词大会如果不火,天理难容》《中国诗词大会:繁华落幕,速去读书!》读罢,感觉类同其他,并无多少高妙之处。

其实,一档节目,或是一本书、一个人,火与不火,不是谁说了算的。

即使能算,又能维持多久?关键是这些内容,能否真正给人带来思考,能否使人的成长发展受益。

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四大名著”电视剧,几乎年年播放,可每次观看,依然魅力无穷。

那是敬业精神、道德素养和个人才华的综合体现,其感召人之处也就在此。

至于《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人们阅读诗词的欲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然而,“如何读诗词”,扩大来说“如何读书”,仍旧是一个古老而新鲜,却又十分现实、值得反复思考探索的问题。

纵观整个《中国诗词大会》,基本呈现的还是记忆类知识,也就是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背诵。

读书学习,当然离不开记忆。

很多时候,这还很重要。

某种程度上说,记忆还标示着一个人智力的高低。

但无论其再重要,记忆只是大脑的一项基本功能,而且这也不是读书学习的全部。

读书重在理解,更重在应用,重在在此基础上的开拓创新。

不会理解,记忆再多,都是僵死的知识,无异于两脚“书橱”;不懂应用,不能把记忆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就是嘴上功夫,纸上谈兵;不能创新,也只能是亦步亦趋,难逃窠臼。

“知识改变命运”一说,有它的时代意义。

时至今日,知识更迭神速,信息科技日新月异,此说当另作考虑!先前一些电视台的记忆性节目,亦曾引起一时反响,可不久就声息全无。

尤为值得人们反思的是这些节目只是刺激了感官,满足了消闲,其实质上并没有改变什么,尤其是没有给人们带来创新性思维启迪,更不用提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推动了。

今天的《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引起一片赞歌,一是勾引出人们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怀念。

人们眼里心中早已被金灿灿的利益充满,诗词文化也已无奈落魄,走得很远很远。

在此物欲横流之时,听听曼妙优美的古代诗词,看看精彩纷呈的选手表演,也算是春节之时的一种休闲消遣。

电视台将此放在这个时段,想来也是煞费苦心,善做经营。

二是迎合了当今的教育现实,满足了很多人内心惯有的教育情感。

目前的教育,虽然经历了几次改革,有很大进步,但始终难以挣脱知识中心、记忆至上的藩篱。

课堂上传授的是知识,作业练习的是知识,复习记忆的是知识,考试应答的是知识。

此次“大会”获得冠军的16岁的女生,在学校里的就有六本有关诗词的“校本课程”,据说所答问题皆在其中。

学生学习任务之一,就是背诵记忆这些诗句。

升学考试占6分的试题,平时考试都要增加到20多分。

网大眼小,捞鱼多呀!请问,当今的学生,哪个没背诵过此类诗句,哪个没答过此类试题?只是我们莘莘学子缺了该冠军的记忆术,也只是一些出众者没赶上今天的电视平台。

再请问,背过、考过之后,结果又是如何?“纷纷书片下高楼”的景象不能不令人痛心。

即使进了大学,步入社会,又展示了多少传统化的人文素质,展现了多少创新性思维和开拓性创举?“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是指会对诗书进行消化并加以升华应用的人来说的。

如果是满腹诗文,食古不化,为记而记,为考而记,恐怕就难“自华”,因为没有达到内在的“自化”呀!元代白朴的“满腹文章七步才”,那是对文章极好,有写作才华的赞美。

“学富五车”,现代意义是形容知识渊博,源于《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但这里的“书”却是“写”的意思。

可见,“学富五车”原意也并非仅仅是阅读书籍广,记忆知识多而已。

吸收了,目的在于输出。

能很好地输出才是真本事。

早年香港也曾举办过诗词大会,可是人家比的不是背诵记忆,而是作词赋诗。

如此,考察的才是实际运用,才是真正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节目选准时间,媒体推波助澜,《中国诗词大会》不可能不火,而且随之还会带火众生:选手、主持人、点评嘉宾等。

只是,这一以背诵记忆为主的节目,有意无意间在导向上出了问题。

尤其是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运用现象的再度强化和充分肯定。

小而言之,这是节目参与者对读书学习的一种错误认识;大而言之,这是节目组织者及其媒体教育观、人才观的落后与陈腐。

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双创能力”的今天,还一再强调对知识的“背诵记忆”,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倘若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国诗词大会”一说,也似乎值得商榷。

首先,“大会”肯定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召开会议的“大会”。

“会”的本义就是“会合”,这里所用也当是此意。

既然如此,“会合”只能是把各类相关的诗词语句聚集在一起吗?按正常理解,这种“会合”除通过一定的条件和方式把相关的诗句聚合在一起外,还应该包含更多的内容。

一是选手们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二是该诗句在现实背景和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三是让选手们融进感情,绘声绘色诵读事先写作的诗词;四是现场给出一定的情景,让选手们即兴作词赋诗。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情景预设,让选手们参与活动,从其言谈举止中窥探、判定传统文化因子对其身心影响的多寡。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做得更彻底,那就是到选手所在地,了解其学习工作、为人处世情况,看其是否“气自华”,“自华”到何种程度。

这些,其实才是诗词学习的根本和归宿。

当然,作为一台节目,要考虑到制作成本、操作过程以及舞台效果等,融入这些确实很难,甚至实际中不可行。

但无论怎样,这些是需要制作人、组织者等都应该考虑到的。

同时在制作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融进一些内容。

如此,也不枉称“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50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尽管已经在2月7日结束赛事,但余韵未了、影响持续发酵。

相较于因此激发的社会大众对于诗词、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热忱,参加《诗词大会》的众多优秀选手们,就显得格外有些不一般,他们大多数人一直生活在诗词古韵、传统文化的脉流和氛围中。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此次《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北大才子彭敏,了解了他内心的一些真实感受。

“这仅仅是一场比赛而已。

我11岁时,诗词就进入了我的灵魂,让我长成了今天的样子。

”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彭敏就曾如是说。

彭敏的梦想我要当畅销书作家彭敏1983年出生在湖南衡阳。

自小家境并不宽裕,书得之不易。

他自己描述过儿时的读书经历:小时候,他所在的村子里没有书店,父亲在一个小学的食堂工作,他跟着父亲去学校,有时偷偷拿走老师们放在桌子上的书;食堂的员工无权去图书馆借书,但是每次图书馆进书时需要搬书,偶尔会喊彭敏爸爸,他有时候就抽几本偷偷带回家给彭敏;后来彭敏跟校长的儿子混熟了,怂恿他去偷图书馆的钥匙,因而“整一个大宝库,任我取用”关于童年的这些经历,他说当时也没有特别的感觉,只要有书读,从不作他想。

“我住的地方比较小,书让我看到了世界那么大。

”彭敏说,在古诗词的熏陶下,他对文学的爱好与日俱增。

读小学时,他暗下决心要学中文。

后来,他如愿以偿,先后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学的都是中文专业。

幸运的是,爱好成了工作。

毕业后,他在《诗刊》从事编辑工作至今。

XX年,他陆续在《人民文学》《西湖》《北京文学》《创作与评论》等刊物上发表了短篇小说,还出版了散文集《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光》。

近几年,彭敏先后参加了《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在舞台上他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

截至目前,他已获得XX《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亚军、XX《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第三届《汉字听写大会》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

他甚至因此被称为“背诗机”。

“我没觉得我比别人拥有更强的记忆力,只是愿意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

”彭敏说,自己并非天赋过人,成为“背诗机”的背后是他的反复背诵练习,直到脱口而出。

少年时,他已经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和其他各种诗词、古文、辞赋名篇选读之类的书装进了自己的脑袋。

这次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他花3个月建立10万余字的诗词库,把近3000首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

然而,尽管脑袋里装满诗词歌赋,他不是“书呆子”。

除了渊博的古典文学知识,从事诗词、诗歌、小说创作以外,他还会笛子、古筝、小提琴、吉他等乐器。

他还曾想创业而深入研究过金融证券和期货市场。

现在,彭敏说他的人生要有一个新鲜的转变,他对严肃文学变心了,要努力当一个畅销书作家。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50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收官,淡定从容、“飞花令”中出口成章的武亦姝笑到了最后。

总决赛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历经三轮比拼,一路势如破竹,战胜另外5位实力同样超群的选手,最终夺冠。

值得一提的是,高一的她在六位选手中年龄最小,仅16岁。

第一轮个人追逐赛:历史最高分胜出2月7日晚,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总决赛。

参赛的六位选手均从此前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这场决赛备受瞩目自春节播出以来,《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一直高企。

随着武亦姝等人的走红,一场“古诗词热”悄然蔓延开来。

古诗文教育顿成热门社会话题。

决赛第一环节为“个人追逐赛”。

武亦姝第二位登场,答对全部9题,获得十场比赛以来的最高分317分。

这一成绩也让现场专家和主持人董卿连连惊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