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23.鸟的天堂1.看拼音,写词语。
(1)她的睡眠不规律,想jiū zhèng( )过来很难。
(2)我们划动chuán jiǎng( ),乘着小船穿过狭窄的河道,终于到达了tǎ lóu( )前。
2.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shǔ②shù数( )不胜数( ) 数落( ) 数以万计( ) 数九寒天( )3.按要求完成练习。
“应接不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请从“暇”“瑕”“遐”中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目不( )接洁白无( ) 自顾不( ) ( )不掩瑜闻名( )迩4.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2)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
( )(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 )5.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这个词来写的,其中“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是写鸟的___________,“有的……有的……有的……”是写鸟的___________。
②我能仿照画这段话写写花园里的蝴蝶或者池塘里的青蛙、小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①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A.标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标示引用的内容 C.标示特定称谓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__,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之所以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___,却没见到一只鸟,但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____(时间),他见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闹景象,所以作者才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下列词语中与“不可计数”的意思相近的是( )。
①数不胜数②心中无数③不计其数④如数家珍⑤不胜枚举⑥车载斗量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2)选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特点是______。
第二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中“卧”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_____的特点。
(4)读画“_____”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是总结的句子,也是抒发情感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
7.小练笔。
作者在描写鸟的时候,先写了群鸟纷飞的壮观场面,接着重点写了一只画眉鸟。
这种写法叫作点面结合。
请你运用这种写法,写一写同学们课间活动时的情景。
下课了,操场上变得热闹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读诗歌,完成练习。
游小鸟天堂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三百年”写出了大榕树的_________特点;“浓荫十亩”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__的特点;“鸟千双”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__的特点;“新枝还比旧枝壮”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__的特点。
23 鸟的天堂1.答案 (1)纠正 (2)船桨塔楼解析本题考查词语书写。
在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
2.答案① ①① ② ①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
“数”是一个多音字,读“shǔ”时,意思为“一个一个地计算”“责备,列举过错”;读“shù”时,意思为“数目,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几,几个”“(迷信)劫数,命运”。
根据不同的音表达的意思和所给词语的意思可以判断出“数不胜数”中的两个“数”都读“shǔ”,“数落”中的“数”也读shǔ,“数九寒天”中的“数”也读shǔ,“数以万计”中的“数”读“shù”。
3.答案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
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空闲暇瑕暇瑕遐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以及选字填空的能力。
“应接不暇”的意思我们可以查词典来理解。
根据词语选择字填空可以根据这几个字的意思来选择。
“暇”的意思是“空闲”,所以“目不暇接”“自顾不暇”都是“暇”。
“瑕”的意思是“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或过失”,所以“洁白无瑕”“瑕不掩瑜”都是“瑕”。
“遐”的意思是“远”,所以“闻名遐迩”是“遐”。
4.答案(1)√ (2)× (3)×解析本题考查判断比喻句的能力。
比喻,我们都很熟悉,但比喻句容易与几种句子混淆,我们怎样区别它们呢?①缩句找特征。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简单的比喻句比较好找,如“老师像辛勤的园丁”。
但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先要将长句缩成短句,如“接着,从船底喷出强大的气流,气垫船就离开了水面,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驰”可缩成“气垫船像箭一样飞驰”,它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就很明显了。
②换词法。
用”是”作为比喻词的比喻句,与含有“是”的句子容易混淆,我们可以用换比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换词后如果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
如“老师是园丁”一句,把“是”换成“像”,即“老师像园丁”,句意没变,是比喻句;“他是战士”变成“他像战士”,句意变了,就不是比喻句。
③去词法。
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好像”是不能去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
如“猫的眼睛好像蓝宝石”,去掉“好像”就不通,所以是比喻句;“我们好像见过面”,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读通,所以不是比喻句。
④加词法。
有些比喻句不用比喻词,我们可以加上比喻词来辨析它。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加上“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
⑤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以下几种情况:a.对两种事物进行具体比较的,如: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b.单纯的想象,如: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c.表示猜测的句子,如:我好像见过这个人。
d.表示举例,如:这样的事情很多,像……第(1)题把桨声比作乐曲,是比喻句;第(2)(3)题属于单纯的想象,不是比喻句。
5.(1)答案①热闹形态姿态②示例:花园里的蝴蝶真多呀,大的,小的,红的,金的,有的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在汲取花蜜,有的在嫩叶上小憩。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和仿写句子的能力。
分析这两句话,第一句话提出树上变得热闹了,接下来写怎么热闹,“到处……到处……”写出了鸟多,再通过鸟的各种形态说明鸟多,再写鸟在树上的活动的姿态,充分说明了热闹。
仿写可以选择“池塘里的青蛙、小鱼”或者“花园里的蝴蝶”,只要是运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写出某一现象即可。
(2)①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
句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标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一种夸张的形容。
②答案大榕树作者亲眼所见后,认为大榕树确实是鸟的天堂解析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
作者去之前,“鸟的天堂”就非常有名,是人们对这棵大榕树的称呼,因此作者第一次去虽没有看到一只鸟,但作者也把大榕树称作“鸟的天堂”。
第二次去,作者看到了万鸟竞飞的画面,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
③答案傍晚茂盛的大榕树早晨万鸟齐飞(群鸟活动)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本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6.(1)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找近义词的能力。
首先要知道“不可计数”的意思是“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还要知道所给几个词语的意思。
其中“数不胜数、不计其数、不胜枚举、车载斗量”都是形容数量多的。
而“心中无数”的意思是“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如数家珍”的意思是“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本题选A。
(2)答案枝干枝干多,树木大树叶绿,富有生命力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概括选文内容的方法,可以采用舍取概括法,就是对内容进行辨别、筛选,确立信息主体,舍去次要信息,只概括主要内容;也可以采用变句概括法,就是对原文句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不能改变原文内容,不能遗漏原文信息。
有中心句的可以直接采用中心句。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榕树的枝干,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榕树的树叶,然后从中找出它们的特点即可。
(3)答案拟人大、茂盛解析本题考查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拟人化的写法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
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大、茂盛的特点。
(4)答案示例:这两句话通过“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儿缝隙”写出了树叶的多,树的茂盛。
从对树叶的颜色的描写,表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理解句子的方法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文章的中心,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时代背景,等等。
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句“一簇”“堆”“不留一点儿缝隙”“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等写出了榕树的茂盛,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5)答案对榕树的喜爱与赞美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这是选文的总结句,也是抒发情感的句子。
理解的时候要联系选文内容。
根据选文内容可以知道,这是对榕树的赞美,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7.答案示例:同学们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有的跳皮筋,有的打篮球,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你瞧,那个穿红衣服的女生跳得多好,她的绳越摇越快,她跳得也越来越快,活像一只动作敏捷的小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