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与承建单位1.1.1项目名称四川省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建单位、法人代表项目承建单位:四川省XX县教育局法人代表:1.1.3项目拟建设地点四川省XX县XX乡XX村(原XX小学所在地)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四川省XX县教育局根据建设项目进行了工作的可行性研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
1.3项目研究的依据与范围1.3.1研究依据1、《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教财[2003]6号)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建议》(中办发[2006]4号)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5、《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6、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7、《XX县农业园区总体规划》8、《XX县XX乡总体规划》9、(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1:2000场地现状地形测绘报告10、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1.3.2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XX 县教育局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必,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与规模,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与定员,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社会效益和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4项目建设规模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用地规模约20公顷,基地内含现有XX乡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其余为农房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其中有著名作家杨益言旧居。
规划根据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的需要,新建面积约1640平方米的食堂;对范围内的农房根据不同的教育项目需要进行改扩建;建设科技馆1500平方米,体验馆1200平方米,阳光运动场6000平方米。
生态容量分析:根据素质教育基地的特征,参考建设部2000年1月1日实施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推算生态容量,按照人均适宜占地面积30平方米计算,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适宜接待青少年数量为600人/日。
为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人与生态共生的原则,拟定建成后的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适宜接待青少年数量不超过600人/日。
1.5项目建设意义1、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综合实践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有效渠道和途径。
2、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延伸和实践的重要场所,能满足我县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需要。
3、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身体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接受工艺制作和文体艺术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
1.6项目管理与实施为做好项目的用地和规划建设工作,教育局成立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筹建办公室,负责用地手续的办理和素质教育基地规划、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
项目建设工期为五年。
1.7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2290万元,资金来源如下:1、地方财政资金: 1200 万元;2、自筹资金: 1090 万元(其中:社会力量筹资 640 万元,XX县教育局筹资 450 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分析2.1县域概况2.1.1区位XX县地处川渝两省结合部, 位于北纬 30°10′46″--30°32′36″,东经 105°56′39″--106°26′50″,与南充、遂宁、合川三市交界,东邻广安 40 公里,西接遂宁 70 公里,北上南充 54 公里,南下重庆 105 公里,扼川东川南进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资集散之门户。
2.1.2、人口面积全县幅员面积 966 平方公里,辖 31 个乡镇、515 个村、27 个社区、5015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85.2 万,其中农业人口 73.7 万,非农业人口 11.5 万,森林覆盖率23.82%,耕地面积 45.2 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0.62 亩。
2.1.3、气候资源全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6 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37.9mm,年平均日照时数 1280.8小时,日照率 39.0%,年平均气压977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 82.0%,年平均风速 1.5 m/s,主导风向--北东风。
全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有常见植物种类 1000 多种,农特产品资源丰富,是我国蚕丝、生猪、大米重要生产基地。
2.1.4、物产资源县内有一江四河七十四条小溪,河道总长 352 公里,嘉陵江流经县境 117 公里,水域面积 19.05 万亩。
水电资源近 40 万千瓦,现已开发 28.8 万千瓦。
境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盐卤和沙金,是全国商品粮大县、生猪生产“百强县”、蚕茧生产基地县, 被誉为“绣花农业”和新世纪丘陵农业之典范。
2.1.5、社会经济2009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84.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6%。
三次产业比重由 2007年的 29.4:40.7:29.9 调整为 26.9:42.4:30.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 7.8%、67.5%和 24.7%。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 GDP 达到 11160 元,突破 10000 元大关;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48 亿元,增长 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4.4 亿元,增长 4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9 亿元,增长 18.6%。
2.1.6、旅游资源有宝箴塞、沿口古镇、中心古镇、太极湖、秀观湖、唐家大山、三溪渡槽、马家清真寺、黄家清真寺、禹王宫、永寿寺、定远古塔、千佛岩、胜利穿岩、真静书岩等景区和景点。
2.1.7、交通南渝高速公路境内长 22.8 公里,途径石盘、鼓匠、鸣钟、沿口、旧县、街子 6 个乡镇,设县城、街子 2 个出入口;国道 212 线境内长 30.3 公里,途经八一、烈面、金牛、万善、万隆 5个乡镇;省道 304 线境内长 46.3 公里,途经猛山、XX、鸣钟、双星、沿口、华封、龙女、万善、宝箴塞、胜利 10 个乡镇;全县有县道 242.9 公里,乡道149.46 公里,村级公路 1368.9 公里。
2.2县域教育发展概况2.2.1、教育资源以及发展思路XX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 228 所(个),其中,小学 66 所,单设初中 31 所,九年义务制学校 14 所,普通中学 5 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5 所,教师进修校 1 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幼儿园 86 所,培训机构 19 个。
有省级示范高中 2 所(XX中学、烈面中学),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1 所(职业中专),市级示范高中 3 所(中心中学、飞龙中学、乐善中学),市级重点职业学校 1 所(万善职中)。
在校学生 12 万余人,在职教师(含民办)5747 人。
近年来,XX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义务教育抓巩固,普高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规模,学前教育抓普及,民办教育抓规范”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育特色。
2.2.2、素质教育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围绕“一个核心”(素质教育),突出“两大主题”(教育改革与发展、系统和谐与稳定),强化“三项保障”(人才资源、基础能力、制度机制),落实“十项任务”(创新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特色创建、办好民生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学前教育、狠抓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完善制度机制、抓好安全维稳),努力提高全县教育水平,推动XX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章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2.1项目场址拟建的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位于广安市XX县XX乡XX村。
XX乡地处广安、岳池、XX三地结合部,距广安 30 公里,距县城 7 公里;全乡辖 15 个村,幅员面积 27.9 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水磨滩村。
XX村内XX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用地面积约 20 公顷,现有建筑总面积约 13000 平方米(基地内含原有XX乡小学校舍建筑面积 5200 平米;其余为农房,其中有著名作家杨益言旧居)。
2.2建设条件2.2.1自然条件(1)气候XX县地处四川东部,嘉陵江中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7.6 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 1037.9mm,年平均日照时数 1280.8小时,日照率 39.0%,年平均气压 977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 82.0%,年平均风速 1.5 m/s,主导风向--北东风。
(2)地形、地貌项目区域地处浅丘地形,地势较为平坦。
基地内水塘较多,水质清澈,水生植物茂盛;旱地主要为农作物种植区,一片碧绿。
基地内还有少量林盘民居点缀其间,呈现出一幅自然的田园风光。
2.2.2区位和交通教育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位于XX县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村示范乡XX乡XX村,是XX到广安、岳池、飞龙的途经之地。
内有省道 304 线贯穿,驾车上南渝高速也仅10分钟车程。
2.2.3建材供应条件XX县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水泥由各生产厂家驻县城供货商定点供应。
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
2.2.4社会环境条件XX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 12 万余人,这些都为素质教育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源。
XX县委、县政府和职能部门对我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项目建设非常重视,采用长期租用方式给予建设用地,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规费减免、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政策。
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学校的主要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最根本的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最根本的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