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专业知识知识讲解

皮肤专业知识知识讲解


表皮层的结构
• 角质层(1) • 透明层(2) • 颗粒层(3) • 棘层(4) • 基底层(5)
角质层的基本知识
• 构成 :表皮的最外层,由4—8层扁平无 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
• 作用:(1)细胞中充满了角质蛋白, 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使皮肤柔软,不会 有干燥, 皲裂的现象产生。(2)对物 理因素的防护:紫外线,湿度,温度(3) 化学因素的防护:酸,碱
中性皮肤
• 中性皮肤是最好的皮肤,皮肤的纹理细 腻,有光泽、有弹性、皮脂膜适中呈弱 酸性,ph值在5—5.6之间,皮肤不油不 干水油平衡。
• 缺点:越好的皮肤越不好保养,易变为 干性或油性。
干性皮肤
• 干性皮肤的纹理细腻、皮肤没有光泽、 没有弹性、皮脂膜较薄,呈酸性,ph值 在4.5—5之间,皮肤干燥缺水。
皮肤专业知识
主讲人:程颖松
皮肤的定义
• 皮肤是位于人体表面的与外界环境直接 接触的一种组织。覆盖于人体最外层, 对人体起着极其重要的保护作用。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的皮肤面 积为⒈5—2平方米,总重量占人体体重 的16%
皮肤的功能
• 1保护 • 2感知 • 3调节体温 • 4分泌、排泄 • 5吸收 • 6呼吸 • 7新陈代谢
皮肤的结构
• 一)表皮层 • 二)真皮层 • 三)皮下组织
表皮层基本内容
• 定义:表皮是最外层皮肤,覆盖全身,有保护作用。表 皮没有血管,划伤后不会出血,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它 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环境的事物。
• 结构:表皮由外向内又分为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 粒层、棘层、基底层。
• 新陈代谢:表皮各层实际是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 的细胞形成,基底层的基底细胞是表皮的生命之源, 它不断的产生新的细胞并逐步不断的向皮肤的表层推 移,变成各层细胞,最后变成死细胞,以皮屑的方式 脱落,从一个基底细胞产生,到最后变成皮屑脱落大 约28天
• 作用: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可以产生细 胞,产生黑色素细胞 ,决定皮肤颜色, 在皮肤的修复起到重要作用。
真皮层
皮肤的支撑组织,比表皮厚约4倍,此层的含水 量占全部组织的60%,决定皮肤的坚实与弹性! 分为乳头层,网状层!乳头层:分布着血管和 神经连接于表皮深层;网状层:分布着毛发, 神经,皮脂腺,汗腺,胶原纤维(抗拉),弹 力纤维(较好的弹性);基质,酸性黏多糖类, 玻尿酸,硫酸软骨素(具有亲水性),还含有 血管 ,淋巴管,神经,皮肤附属器,如毛发, 皮脂腺,大小汗腺。
透明层基本知识
• 构成:角质层的下层,由2—3层扁平无 核的角化死细胞组成 ,通常分布于手掌和 脚掌
• 作用:透明层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角母蛋 白和磷脂类物质,可以防止体内、体外 的水、电解质透过的屏障作用。
颗粒层的基本知识
• 构成:位于透明层下,由3—5层梭形细 胞组成。
• 作用:颗粒层细胞内含有透明蛋白,角 质蛋白形成的小颗粒,有折光作用,可 以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起到保护作用。
吸收作用
• 皮肤的吸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3条途径: 透过角质层细胞; 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 皮脂腺或汗管。
新陈代谢作用
• 糖、蛋白质、脂类代谢; 水和电解质代谢:皮肤是人体一个主要 贮水库,大部分贮存于真皮。代谢能力 儿童>女性>男性; 黑素代谢:黑人黑素小体较大且不易被 酸性水解酶降解,白人则反之。
• 2洗面法:根据紧绷感消失的时间长短:油性: 20分钟之内,干性:30—40分,中性:20— 30分
• 3擦拭法:利用面纸巾反复的在鼻子,额头擦 拭:油性:纸巾油光闪亮,干性:纸巾变化不大; 中性:介于两者之间
皮肤的分类
• 1 中性皮肤 • 2 干性皮肤 • 3 油性皮肤 • 4 混合性皮肤 • 5 问题性皮肤
棘层的基本知识
• 构成:在颗粒层的下层,由4—8层带棘 突的多角形细胞组成,是表皮层最厚的 一层。
• 作用:存储淋巴液,是供给表皮细胞养 分,氧气,以及废物废气与水分运输的 工具。

基底层的基本知识
• 构成:表皮层的最下层,由基底细胞和 黑色素细胞组成。构成:在颗粒层的下 层,由4—8层带棘突的多角形细胞组成, 是表皮层最厚的一层。
皮下组织
位于真皮之下与肌膜之间。有结缔组织及 脂肪小叶构成,又叫脂肪层。
作用:1维持体温 2储存,调节体温 3保护(缓冲外表压力) 4人体曲线,男女体型
皮肤类型的测辨
• 1目测法:依据皮脂腺分泌的油脂量和汗腺分 泌的汗水量;毛孔大小;皮肤的光泽度,光滑 度,弹性,松弛的程度来判断。(油性:油腻 光亮,毛孔粗大。干性:细致薄干,毛孔细致。 中性:皮肤细腻,毛孔细小)
• 缺点:口周、眼周易长皱纹、脸颊易长 斑是最常见的皮肤,占人群的80%,全 脸“T”字部位偏油,两颊及眼周偏干。
• 缺点:口周、眼周易长皱纹、脸颊易长 斑
问题性皮肤
• (1)斑 • (2)皱纹 • (3)痤疮 • (4)敏感 • (5)过敏

• 斑分为:活性斑和定性斑。活性斑受外界光照和内分泌等因素影 响颜色深浅会变化,是可以祛除的,如:黄褐斑、日晒斑、妊娠 斑;定性斑是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变化的,一旦祛除是不会再长出 来,如:雀斑、老年斑、色素痣、黑变斑。
• 缺点:易长老化皱纹、易缺水过敏
油性皮肤
• 油性皮肤是不易衰老的肌肤,毛孔粗大、 皮肤油亮有光泽、有弹性、皮脂膜较厚, 呈弱碱性ph值在5.6—6.6之间,油脂分 泌旺盛。
• 缺点:皮肤黑粗黑黄易长青春痘及疤痕
混合性皮肤
• 混合性皮肤是最常见的皮肤,占人群的 80%,全脸“T”字部位偏油,两颊及眼 周偏干。
保护作用
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物理性损伤的防护 化学性刺激的防护 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防止体液丢失过多
调节体温作用
• 皮肤对体温的调节,既是作为外周感受 器,也是效应器。皮肤通过汗液挥发、 血管舒缩、流经皮肤血流量的多少在调 节体温上起着重要作用。
分泌,排泄作用
• 小汗腺的分泌排泄; 大汗腺的分泌排泄; 皮脂腺的分泌排泄; 小汗腺分泌汗液。正常情况下,24h 约分泌500ml汗 液,称为不显性出汗。当环境温度高于30℃、精神紧 张、恐惧或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小汗腺分泌活动明显 增加,出汗增多,称为显性出汗,通过汗液挥发带走 热量起调节体温的作用; 皮脂腺分泌在皮肤表面构成—乳化的膜,起润泽皮肤、 毛发的作用,还有抑制体表微生物繁殖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