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

(完整版)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接着引出在物体被举高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做功,然后通过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这部分知识,以便完善和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

老教材在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后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从而引出重力势能。

而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引入采用的是逐渐渗透的方式。

在对生活中生动实例的定性分析以后,引入重力做功,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阶梯式的学习中自己寻找“功与能量”的关系。

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
(1)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
概念。

(2)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

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2)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技能目标
(1)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Ppt课件,装沙的小桶,大小质量各异的3个小球
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