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定位《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核心内容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工程施工实务能力的学习、训练与提高。

该课程是施工员、建造师等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

它涉及测量、材料、力学、结构、机械、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本课程前续课程建筑识图与制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均采用典型项目图纸(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单层排架预应力屋架结构)驱动教学,到本课程学习时对该图纸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程学习时,主要是从图纸项目的建造角度来阅读和认识。

3 课程设计思路走工学结合之路,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从事的岗位主要是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造价员、监理员等。

核心岗位是施工员。

在施工现场,施工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社会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结果认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土方及地基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模板配板设计、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应用、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等行动领域。

根据以上行动领域,我们对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行知识内容分解,并按行动体系要求对原相关知识系统进行重构,把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对应以上各行动领域的九大知识模块进行解构,如把原冬雨期施工的内容知识分解到各相应的知识模块中。

同时在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背景下,我们将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规律,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建“小型”学习单元,设计学习情境。

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企业再施工现场对学生能力要求和学生现阶段专业能力特点,和企业制定了具体的工学结合实际工作项目,再根据本课程特点将各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能力训练有针对性地分解到实践教学中,引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先进性。

本课程安排四周的施工现场生产实习和2周校内的工种实训。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完成以下工作内容:(1)在施工现场协助完成单位工程图纸审图;(2)协助施工测量和放线;(3)协助选择制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4)查找和编写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5)进行项目工程钢筋的配料并填写配料单;(6)填写整理工程资料;(7)填写施工日记;(8)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作业训练;(9)采用质量检测工具在现场和校内实训场进行质量检验并填写质量表格。

根据项目工程施工需要选择相关施工技术知识,根据建筑施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选择和制定该项目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查找资料和完成该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编写该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根据校内和校外施工实训场进行项目工程的质量检验, 进行主要工种操作实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4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常规施工方法及包含的原理;(2)掌握一般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方法;(3)熟悉一般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常见质量、安全问题及质量、安全验收规范;(4)熟悉一般建筑工程施工安装顺序及所需配备的设施和设备;(5)了解国内外建筑施工新技术和新动向及国家技术政策。

2.能力目标(1)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选择和制定常规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2)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查找资料和完成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3)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编写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4)能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及验收规范进行常规工程的质量检验。

3.素质目标(1)学习认真,安全文明工作;(2)遵守纪律,积极主动;(3)团结协作,能按时完成任务;(4)有独特见解,吃苦耐劳。

4.证书目标:获取施工员岗位资格证书。

5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6 教学条件(1)课程教学团队《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水平、高职称技术人员作为长期外聘教师的4人,占专兼教师合计数的33.3%。

8位主讲教师全部是“双师型”教师,12位专兼职教师中有8人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7%。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团队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形成了以许志中教师为负责人,学缘结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在企业兼职,与企业共同承担工程项目,既服务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又获取了实践经验。

是一支“数量适应、结构科学、专兼结合、素质过硬、团结协作、善于学习”的“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实践性、服务性、开放性的专业教学团体。

(2)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为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建成了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建筑材料试验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模型室、土工试验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

据不完全统计,本课程的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共计102台(件),设备总值150.672万元,完全满足本课程现阶段教学需要。

我院与河南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大型的建筑类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企业作为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布局合理,数量适度,功能明确,管理规范,完全满足学生的课程实践和实习实训要求。

(3)教材及参考书①教材《建筑施工》天津大学刘津明清华大学孟宪海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重建大、同济大学、哈建工合编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赵志缙应惠清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施工技术》廖代广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建筑施工》方先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廖代广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高层建筑施工》赵志缙赵帆编著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技术》姚谨英主编建筑工业大学出版社②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O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住宅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04—93《安全帽》GB2811—1989《安全网》GB5725—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GB16909—1997《安全带》GB6059—1985企业管理部门及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架子工安全操作规程机械工安全操作规程砖工安全操作规程抹灰工安全操作规程③施工手册《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主编建工出版社《建筑施工手册》建工出版社《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手册》建工出版《钢结构施工手册》建工出版社《建筑工程资料员手册》吴锡桐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④期刊《施工技术》期刊《土木工程学报》期刊《建筑技术》期刊《建筑施工》期刊《地基处理》期刊(4)其他课程资源①国家精品课程网站:②院级精品课:《建筑施工技术》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建筑施工技术》网络课程④各种建筑类网站7 实施建议(1)教学模式本课程以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将技能培养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各部分分解为递进的多个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为基本教学单元, 以技能培养的具体行动为执行方式,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过程, 最终完成技能培养任务。

该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工作过程要素: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工作环境,并基于学生认识基本规律:简单—复杂、单一—综合、低级—高级,来编排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综合性强、但逻辑性不强,知识支离分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课本上的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为目的,进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为目标。

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练为主、以亲身体验为主。

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灵活运用图纸项目驱动、具体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工学结合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深大等单位联合进行课程开发、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重视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并充分使用动画演示、虚拟实训、图片演示、网站链接、视频、在线交流等现代教育技术。

建立了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利用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作为协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工具、利用网络中的信息平台作为虚拟施工企业运作管理和虚拟工程项目施工操作实践工具、利用网络中的测评系统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3)考核与评价①考核:考核采用如答辩(口试)形式、笔试形式(统考、试题库)、现场实操测试、作品作业评审等形式;考核标准参照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级要求, 以就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基础, 贴近生产实际, 进行工作结果考核。

有条件时可在教学项目中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

②教学评价:运用“目标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以课程教学全过程为对象,整合相关各项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内容包括学生、同行和专家对教学项目完成情况的定量评价,教学任务实施过程检查的定量结果, 学生考核结果的分析等,并以网络为依托, 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数字化实时评价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