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是小学的骨干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科教学的重要性有比较清晰的界定:“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在很多领域都会使用到英语,英语为我们互通有无提供了方便和可能,不会英语,终将被世界所抛弃。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可塑性强,具有许多成年人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力已经成为了老师们普遍的共识。
同时,我们清楚在规范化的课程教学情境中“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已不再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满堂灌教学年代,我们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的学习能力为目的。
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英语学科确定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我们针对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利用思维导图,比较好培养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切实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托尼?巴赞(Tony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他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
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思维导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思维导图的制作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原则,思维导图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力,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甚至是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
二、用思维导图激发英语学习想象力丰富发展,涵养学生英语学习文化品格本文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3Where did you go?(B Read andwrite)教学为例,充分发挥好思维导图的知识引领作用,解决小学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难题,针对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利用思维导图,比较好培养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切实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结合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探寻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认真研读和分析教材,梳理语篇的主题意义。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和材料,是学生学习的文本和载体。
把握教材的编写用意,深刻领会教材内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立足之本,也是提高?n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本单元的话题和功能是Where did yougo?介绍节假日的活动情况。
使用的语言有:How was your weekend?It was….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Did you…?及其答句。
学生除了能介绍自己的节假日活动情况、了解别人的活动情况以外,还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美好的、伤心的或难忘的一天记录下来,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关心他人。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
三、用思维导图完善英语学习知识点链接积累,发展学生英语学习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开展教学,在整和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
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如:Step1:Pre-reading导入环节重在利用语境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兴趣,聚焦主题,同时注重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1、Greeting.2、Sharp eyes.ate fresh foodtook picturesrode a bike bought some giftswent swimming通过sharpeyes这个游戏,在趣味游戏中让学生开口?f英语,复习了活动类的动词过去式单词,为了达到激发兴趣、温故知新、激活思考的目的,为下一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3、Look at the PPT an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holiday.通过播放图片,创设假期活动的语境,以回忆自己的节假日活动而展开话题,这个话题来自生活,是每个学生都有经历、不陌生的话题,使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就是语境中的主角,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激活相关背景知识。
生活中的每一天可能是开心快乐的一天,也可能是不愉快或痛苦的一天,我们应该正视每一天,珍惜生活。
(Picture1:It was sunny.I went to the beach.Iwent swimming.I took many pictures,too.)T:How was the holiday?S:It was a fun day.(Picture2:I had a cold.I didn’t go out.I stayed at home all day.)T:How was the holiday?S:It was a bad day.Step2:While-reading接着引出WuYifan的假期,首先以整体呈现语篇的形式让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从整体上接触、感受、理解语言,在完整的语境下学习语言。
在读中环节,我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回答问题的任务型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目的明确,阅读效率高,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强烈需求,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维品质。
1、初看文本图片,明确文本主题。
Answer the questions.1).What was the date?2).How was the weather?3).Where did Max sit?2、问题化设计和建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求知学习状态。
为了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围绕设计的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引领学生阅读文本并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进入求知学习状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1)、初听文本内容,整体感知语言,学习理解文中新词。
通过整体呈现语篇,有目标地教学生词,让学生在初步整体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感知生词和相关句子,通过语篇理解句意、通过理解句意而猜测生词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dressed up、made a funny play、played the part of、licked、laughed。
2)、细读文本,理清文本脉络,培养语言能力。
在细读环节,指导学生理清文本的脉络,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围绕思维导图的问题,找出核心句型(主要了解WuYifan的假期情况)并解答思维导图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拓宽英语阅读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阅读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四、用思维导图建立英语学习系统化描述习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1、品读文本,建构思维导图。
品读文本,建构思维导图,然后与学生一起核对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思维导图。
从思维导图的五个疑问词及其答案,了解到WuYifan的一天活动情况:去了哪里?和谁一起?什么时候?怎样去?去干了什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会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
What happended to Wu Yifan’s family?Bad:Go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组朗读,进一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组朗读,讨论还能从文本了解WuYifan的哪些情况,让学生的对文本进一步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Did Wu’s family ride a bike all day?Was that day the World Book Day?(让学生了解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
)Can we eat bad fruits?If you were Wu Yifan,what would you do to your mum?How do you think of Wu’s family?3、再?x文本,整体回顾,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