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愤优秀课件-PPT

书愤优秀课件-PPT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愤
第三环节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
第三环节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 排挤和迫害。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 形象。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第二环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第一环节
少年时他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
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 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 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 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 游已61岁,他罢官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 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
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解题
第二环节
书: 书写 愤:愤懑,悲愤
书愤: 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第间二环!节
《出师表》所说的“当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 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 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 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 取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第间二环!节
用典明志。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 满天下,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对国事的操劳虽 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 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字务观,号 放翁。南宋山阴人,著 名的爱国诗人。
诗作今存九千多 首,内容丰富,主要 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 爱国热情。
第二环节
创作背景:
第二环节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 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 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第一环节
他曾有过美 丽的爱情,但 最终将爱情的 玫瑰丢落风中。
第一环节
第一环节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 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 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第一环节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第关二环节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 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 恰与“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的现 在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环节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 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第一环节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 人(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 散,才华横溢;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 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 终了只落得黯然神伤。
第一环节
第一环节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气势稿》 等,后人辑录有《放翁词》。
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
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诗题为《书愤》,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
1.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2.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3.忧愤自己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主题延伸 :
第三环节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
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
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