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分析
1、本次三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试卷命题内容面向全册教材,题型难易度及题量适合大部分学生,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

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检测,形式多样,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

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

另外此次试卷注重学生的发展,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

2、本次试卷的题型多样,分别为:我会填、我会判、我会选、我会算、我会画(动手操作)、我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等,其中填空、选择、判断、计算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能力。

3、从检测结果来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能力较好。

学生都能在此次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二、全段整体情况分析
1、综合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全段的平均分为 87分,反映了本段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的学生数学素养较好,都能在85分以上,说明学生的知识掌握较全面,系统处理数学知识的能力有了初步建立,而只有 %的学生不及格。

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系统全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学困生分析
本段的学困生,各班只有1-2个,教师虽有精力和耐心去精心辅导,尽可能让他们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但由于他们的学习态度及习惯养成不行,他们对基础知识还没有切实掌握。

个别学生基本不具备学数学的能力和方法了,只能靠模仿做几道简单的习题。

特们的思维水平不是特别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理解会慢
点,不够灵活,但耐心讲解,他们也能掌握好,这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挽救的。

3、卷面分析
本次检测较以往,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题的比重适度降低,几乎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分值只占22%;二是口算题量增加,强化了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三是注重了知识习得过程的考查,以及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如由根据分数画出图,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强化了过程的重要性。

四是注重知识的全面理解。

三、试题具体分析
表二:各题得分情况表
1、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是做得很好。

每个大题的答题率都在90%以上,只有解决问题的几个题目,不大理想。

而选择题的正确率在100%,难能可贵。

其余较好的有计算题和操作题。

答题情况较弱的是问题解决、这些认知水平较高、需一定解决能力的习题,还有待教师来指导学生。

2、细化分析:从试卷安排顺序逐步进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的反映本班答题情况。

项目一:填空。

(22%)
⒈考点:侧重于计量单位的转化(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四边形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可能性的大小等。

⒉答题情况:本题的得分率在89%左右。

如:填空题的第5小题:两个边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减少了()厘米。

第10小题: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

问长到4厘米时要()天。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二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够强。

项目二:判断题。

(5%)
⒈考点: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可能性、四边形的判断、分数的意义等。

⒉答题情况:本题的得分率在85%。

其中(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也分别相等。

⒊失分原因:周长这一内容是本学期教学的难点,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灵活的运用。

项目三:选择题。

(5%)
1.考点:可能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数的初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等。

2.此题学生答得较好,失分较少。

从学生卷面看出,基出知识掌握牢固。

只是对“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再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

“面对“1/3、1/4、1/5、”不能正确选择。

说明学生平时学习知识比较死板,做题时没有好习惯,不善于亲自动手试一试,面对困难束手无策。

项目四:计算题。

(40%)
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

而计算离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

⒈考点:主要侧重于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分数的初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万以内的加减法(验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等;
⒉答题情况:口算题、竖式计算:错误率分别为0.07%
⒊失分原因:原因在于学生审题不细心,不能先观察数据特点进行合理计算;如408+103≈(),少部分学生错将“≈”看成“=”从而导致本题出错。

以上错误也体现了老师平时强调不够,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出错,审题出错,学生检验试卷的习惯不好。

⒋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

项目五:动手操作。

(6%)
如:在下面的格子图中画2个周长是20厘米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每个小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

本题是操作题中失分最多的题,部分学生对于长方形周长的概念理解较难,逆向思维能力不强,学生在画完长方形后没有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所画的周长。

项目六:解决问题。

(22%)
⒈考点: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

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万以内加减法的生活化应用、多位数乘一位数(连乘)的应用、长方形周长的应用、位置关系的应用。

⒉答题情况:一是对利分数加减法应用题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都在90%;二对多位数乘一位数(连乘)的应用、长方形周长的应用。

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但也有多样方法,其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不透彻;有些答案正确,但说不出原由,有些答案乱套,没有思路,学生想法不一,就是没能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

⒊失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尤其是万以内加减法问题;学生还缺乏作图、线段图能力。

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注重周长的理解,正确计算;三是概念的落实,如学生一定要明白周长的应用。

四、采取改进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首先需要提高审题能力。

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目,弄明白题目的意思,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堂上,常常是老师刚一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并没有完整把握题目的内容。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想好了再回答。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都不要怕冷场,要让同桌讨论和小组合作更加深入,而不是让学生发表肤浅的见解。

再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例如读题时,让学生圈画出重点词句,突出题目的要求。

第二,增强识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继续重视双基外,也要重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画图等方式,分析问题。

第三,要做到长抓不懈,因为任何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因审题不清、看错题目、漏写结果、计算不细心等原因所产生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2、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

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同时应该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

这部分同学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除了和家庭教育一定的关系外,这些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上课不会听讲、遇到问题不会深入的思考,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和家长多沟通,上课多提问,课后多辅导争取让这些孩子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2013、1、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