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性脑病实验ppt课件

肝性脑病实验ppt课件

临床意义:降低肠腔内pH以减少氨的吸收 (乳果糖→乳酸+醋酸)
16
血氨升高为何导致肝性脑病?
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最主要) 引起脑内神经递质改变 对神经细胞膜有抑制作用
17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② ③

18
肝性脑病应如何防治?
消除诱因。 发病学治疗:降低血氨、应用左
旋多巴、纠正氨基酸失衡等。
氨生成 血氨
氨清除
肝性脑病
9
正常人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尿素
谷氨酰胺
75% 尿素
25%
NH3
鸟AA 循环
NH3
腺苷酸
尿素 尿素酶
H+
氨基酸 氧化酶 NH3 OH- NH4+

10
血氨增高的原因 氨清除不足
鸟氨酸循环障碍
氨+CO2 鸟氨酸
尿素 精氨酸
氨甲酰 磷酸盐

瓜氨酸
琥珀酰 精氨酸
门-体分流使氨 绕过肝脏
29
甲组家兔处理:
缝合腹壁,关闭腹腔。
每隔5min向插管内注入5ml
氯化铵溶液 (5%)。
30
乙组家兔处理:
游离肝叶不结扎。 行十二指肠插管术。 每隔5min向插管内注入5ml氯
化铵溶液 (5%)。
31
丙组家兔处理:
前面处理同甲组。 出现全身性抽搐后立即停注氯化
铵溶液;
抢救:耳缘静脉注射2.5%谷氨酸 钠溶液(30ml/kg),十二指肠插管 内注入1%醋酸(5ml/kg)。
肝严重受损,底物 , ATP , 酶活性
11
Liver failure
Blood NH3↑
urea ×NH3
protein NH3
12
Liver failure
血 NH3↑ ↑
urea ×NH3
Shunting Circulation
protein NH3
13
Brain NH3↑
Liver failure
19
基于氨中毒学说如何治疗肝性脑病?
减少氨的吸收
饮食指导、控制出血 灌肠、导泻 不吸收的双糖 口服抗生素
增加氨的代谢
谷氨酸钾 谷氨酸钠 精氨酸
20
如何复制肝性脑病的动物模型?
采用大部分肝结扎法,造成肝功 能严重损害,然后经十二指肠输入氯 化铵溶液,使动物体内血氨迅速升高, 以致出现震颤、抽搐、昏迷等肝性脑 病的症状。
21
实验用品
动物:家兔。
器 材 : 常 规 动 物 手 术 器 械 、 兔 台 、 5ml和20ml注射器、婴儿头皮针、细导 尿管、粗棉线、纱布。
药 品 : 1% 普 鲁 卡 因 、 5% 氯 化 铵 溶 液 、 2.5% 谷 氨 酸 钠 溶 液 , 5% 醋 酸 溶 液、生理盐水。
22
实验分组
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什么?
谷氨酸钠和醋酸为何能缓解肝性 脑病症状?
35
谢谢!
36
由于急性或慢性肝功能不全,使大 量毒性代谢产物在血循环中堆积,临床 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出现 肝性昏迷。这种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 精神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
3
肝性脑病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第一期:轻微的性格及行为异常、 记忆力下降、学习障碍。
4
肝性脑病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第二期:精神错乱、睡眠障碍、肌张 力增高、扑翼样震颤、行为失常。
5
肝性脑病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第三期:昏睡、精神错乱、运动不协 调、肌张力明显增高、扑翼样震颤。
6
肝性脑病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第四期:完全丧失神志、不能唤醒 、可出现昏迷。
7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氨中毒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GABA学说 其它毒物的作用
8
氨中毒学说
基本观点
肝功能障碍
丁组家兔处理:
前面处理同甲组。 每隔5min向插管内注入5ml
生理盐水(5%)。
33
观察项目
一般情况 呼吸频率 角膜反射 兴奋性反应 疼痛刺激反应
肌张力 抽搐出现时间 死亡时间 氯化铵总量 每公斤体重的氯化铵
用量
34
思考题
为什么从十二肠道注入氯化铵溶 液可使家兔的血氨升高?
Blood NH3↑↑
urea ×NH3
Shunting Circulation
protein NH3
14
血氨增高的原因 氨生成增加
肠粘膜膜淤血水肿 菌群活跃 上消化道出血
肾衰时产氨↑
肠道产氨↑
血氨↑↑
躁动、抽搐
肌肉产氨↑
15
血氨增高的原因 其他因素
肠道pH ↑→肠道氨吸收↑
OHNH4+ H+ NH3
家兔实验性肝性脑病
Experiment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Rabbits
1
实验目的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和 临床表现。
掌握氨中毒复制肝性脑病动物模型 的方法。
熟悉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 用。
了解肝性脑病的基本治疗措施。
2
实验原理
什么是肝性脑病?
游离肝脏时动作 要轻柔,剪镰状 韧带时勿损伤膈 肌。
27
甲组家兔处理:
结扎肝叶:保留右外叶及尾叶。
右中叶 右外叶
门处,避免损
左外叶
伤肝叶造成出血。
尾叶
甲组家兔处理:
十二指肠插管。
注意事项:
朝向十二指肠方向, 插入肠腔约4-5cm, 必须固定牢固,以 防插管滑脱掉入腹 腔。
甲组(模型组) 乙组(假手术组) 丙组(抢救组) 丁组(对照组)
23
实验步骤与方法
24
称重、固定、腹部正中剪毛。
25
用1%普鲁卡因(7~8ml)作上腹壁 正中局麻,自剑突下作上腹正中纵 切口约8cm,打开腹腔。
局部麻醉
上腹部切口
26
暴露肝脏,切断镰状韧带和肝胃 韧带,完全游离肝叶。
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