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麻醉
2、锁骨上阻滞法:
操作:仰卧,手臂放于体侧,头转向对侧,肩
下垫一小枕。 常规消毒。 于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向对侧 足跟方向缓慢推进,触及第一肋骨或出现异感 时,回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20~30ml (含肾 上腺素5ug/ml)。 并发症:气胸、血胸。
3、腋路阻滞法:
操作:仰卧,上臂外展,手放头顶上方。 常规消毒。 于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刺入,有刺破筋膜 感并出现异感时,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 麻药40ml (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血肿、局麻药毒性反应。
处理
立即停止用药; 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内 插管,人工呼吸; 轻度兴奋—安定5-10mg或咪唑安定35mg; 癫痫—硫喷妥钠50-75mg iv; 循环抑制—补充循环血量或应用血管活 性药物。
预防
备有复苏准备; 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 根据病人情况合理用药; 术前用巴比妥或安定类药; 不同局麻药混合应用。
二、臂神经丛阻滞
解剖:由颈5~8、胸1脊神经的腹支组成, 少数含颈4、胸2脊神经腹支。 常用阻滞方法: 肌间沟阻滞法——肩部、上臂; 锁骨上阻滞法——上臂、前臂、手掌; 腋路阻滞法——前臂、手掌。
1、肌间沟阻滞法:
操作:仰卧,手臂放于体侧,头转向对侧。 常规消毒。 在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 角肌,其外侧 凹陷即为肌间沟;在环状软骨(C6)水平进针, 向背、尾方向刺入,有刺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 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
操作方法
病人头偏向对侧并后仰,常规消毒;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抵颈4横突骨 质,进针深度约2~3cm,回吸无脑脊液或 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ml——阻滞颈深丛; 将针退至筋膜表面,回吸无血液即注入 局麻药10ml——阻滞颈浅丛。
并发症
误入蛛网膜下腔→全脊麻 误入硬膜外间隙→高位硬膜外阻滞 误入血管→局麻药毒性反映 膈N阻滞→呼吸困难、胸闷 喉返N阻滞→发音嘶哑、失音、呼吸困难 颈交感N阻滞→霍纳综合征 椎A刺伤→出血
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丛、节的 周围,阻滞其冲动传导,使受该神经支 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一般原则
询问有无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史; 麻醉前向病人作充分解释; 对所用药物的名称、浓度至少二人核对; 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 熟悉所用药物的药量、耳鸣、精神错乱、多语 血压↑或波动、心动 好动、口舌麻木、头晕、 过速; 恐惧感; 惊厥:肌张力↑、肌肉震颤、 癫痫样发作; 抑制:深睡、意识消失; BP↓、CO↓、 SV↓ 呼吸抑制、呼吸暂停。 心率失常、心血管虚脱。
主原因素
单位时间内用药量过大; 意外地将药注射到血管内; 注射部位对局麻药吸收过快; 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1~1.5
0.25~0.5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神经纤维的类别、刺激强度; 药物剂量; 血管收缩药; pH值; 局麻药碳酸化; 局麻药混合应用。
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
一、全身毒性反应: 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 力,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CNS CVS
三、股神经阻滞
解剖:由2~4腰神经组成,支配股内前侧 的肌肉和皮肤。 适应证:股内前侧的小手术或取皮; 股神经疼痛治疗。 操作:以手指触及股动脉并固定之,在 其外侧进针,找到异感后注入局 麻药10ml.
四、坐骨神经阻滞
解剖:来自腰骶神经丛,经梨状肌下孔, 于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下行。 适应症:足部手术;下肢神经血管营养 性疾病。
神经阻滞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胸交感神经节阻滞
一、颈神经丛阻滞
解剖:由颈1~4脊神经腹支组成 颈浅丛——颈部皮肤感觉 颈深丛——颈部肌肉 配药:颈浅丛 2%Lido.5ml+0.33%Dice.5ml 颈深丛 2%Lido.5ml+0.33%Dica.5ml+水10ml
局 麻药
酯类(-COO-) 普鲁卡因 地卡因
酰胺类(-NHCO-)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用于神经阻滞局麻药的药理性质
起效时间 普鲁卡因 的卡因 麻醉强度 作用时效 最大用量 (mg) 常用浓度
(%)
1~2 0.15~0.3
1 2 0.8 0.6
1 16 4 16
1 8 1.5 8
750 75 400 100
二、高敏反应:
接受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 突然发生晕厥、呼吸抑制、循环虚脱; 病人有病理、生理改变,周围环境影响; 术前适当给予镇静药,合理用药。
三、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以往接受过局麻药并无不良反应,再次 使用该药时却引起极严重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 极罕见; 代谢物(酯类)、防腐剂(酰胺类); 皮试伪阳性率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