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人生追求及信仰的研究【摘要】当代年青人由于思想未定型,情绪浮躁,易受外界干扰而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反叛心理。
面对当前社会不同背景的文化和多种价值的选择,青年人常感到迷茫,疑虑,混乱。
但在人生与社会均更需要人生追求及信仰的21世纪,必须高度重视当代中国青年信仰及人生追求,以防信仰缺失,要从历史的昭示与现实的坐标中引导他们选择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科学理性的精神信仰,使他们确立自己明确的人生追求。
【关键词】当代青年人生追求信仰一、信仰的内容据《汉语词典》解释: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
信仰主要针对“观念”,而崇拜主要针对某个“个体”。
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是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信仰成为一个议题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云:“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
”即为佳例。
信仰是信真仰理。
信真就是唯信宇宙万物的真实真相本真,仰理就是仰望宇宙万物的规律法则道理。
具有现实意义的信仰就是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信念,它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反映了人们对所遇到的事件的态度。
西方国家流传一句话:什么信仰也没有的人容易犯错误甚至犯罪。
这正是西方人自觉或不自觉信仰宗教的缘故。
信仰是人存在的精神支柱,有信仰的人能为自己所信仰的东西不懈奋斗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二、当代青年的宗教信仰(一) 当代青年将信仰转向宗教信仰的因素据调查,青年人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的25%,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青年人自身主观的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环境变得宽松了,经济水平迅速提高,面对社会群体呈现多元化的复杂格局,继而使得青年人的人生追求及信仰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社会上的各种腐败现象,社会分配的失调,贫富差距的增大,这种种因素,使得当代青年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怀疑,甚至完全不信任的心理,政治信仰的缺失。
正是许多青年人将信仰转向宗教信仰的众多因素之一。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社会竞争也愈演愈烈,随之青年人就承受着更多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竞争与压力,比如学习、工作、生活、感情等方面。
求学中的困难,生活的艰辛与苦涩,身边亲人的病痛困苦,工作的竞争与不尽人意等挫折,都会使青年人“积极”寻找精神上的解脱与安慰的途径。
而宗教组织中教友之间的亲密友善的关系,毫无功利色彩的互相关心和真诚帮助,对于寻求“解脱与安慰之途的青年人”就显得充满亲和力和诱惑力。
纵观整个社会,架构,青年人在社会中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宗教教会和教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感到他们不是一人在奋斗,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自己的“靠山”。
信仰宗教满足了信仰者的归属感,使其精神上感到欣慰和满足,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
因此,社会的冷漠与宗教的热情相对比,青年人心中的信仰天平自然倒向宗教。
当然,还有一些青年人是因为生长在宗教信仰家庭,还有一些青年人是由于在困境中得到宗教人士的帮助而走向宗教。
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易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逆反心理,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当前社会不同背景的文化和多种价值的选择,青年人常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青年人将信仰转向了宗教。
因此,复杂的社会背景致使青年人将信仰定格为宗教信仰。
(二)当代青年的宗教热宗教作为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意识形式之一,至今仍对社会生活发生着重大影响并冲击着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集中反映了部分青年人在信仰中的迷失,也体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1.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
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
因而相当部分青年人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世界银行前两年曾发表过一个报告,大意是有信仰的地方发生金融犯罪的可能性更低,因为人们不是害怕法律才不犯罪的。
事实上,再完备的法律也阻挡不了深思熟虑的触犯,人不犯罪一是受到道德律的自我约束、自我谴责,二是害怕神的惩罚。
佛教的转世说,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这些戒律在叫人弃恶从善,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确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
2.对信仰自由的模糊认识。
宪法给予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力,法不禁止即为无罪,合法的东西为什么有人还要横加指责并干涉呢?3.对科学家信仰宗教问题的认识。
很多大科学家似乎接受上帝这个概念,有些科学家本身信仰宗教,因此,许多青年认为科学与宗教信仰并不相孛三、人生追求的内容人生追求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它不仅影响青年个人成长与生活态度,而目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
人生追求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综合体现,是个人生长背景的体现,又可以反映出生活的整个社会环境的状况。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得要有所追求,总得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
如果毫无追求,这样的人生将毫无价值。
这正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所说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可见雷锋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人类的人生追求的总体特点(一)个体差异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等等,随着人们的成长就会产生不同的人生追求。
当代青年人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的复杂社会,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一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特征为背景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
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
所以人们的人生追求就存在着多样性的个体差异的特点。
(二)整体的一致性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同一时期,社会发展的这个大环境又使其具有整体的一致性。
所以人生追求的整体一致性又能从侧面说明一个大的社会环境的状况。
纵观各个历史时期青年的人生追求,不难发现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个时期的烙印,五四时期的新民主运动,文革时期的红色浪潮等等,我们也不难看出社会思想形态的转变和青年是息息相关的,五四运动首先是北京大学发起,文革时期的运动青年大学生也扮演着主要参与者,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类举了。
而如今的青年人更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父母大多经历过文革和中国的一段极困难时期,其中大多都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对新生事物往往存在着抵触,即使是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由于早先传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保留了中国保守的思想模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相对传统。
五、当前我国青年的人生追求的特点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与世界上各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人传统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青年人,人生追求的不同使子女和父母,学生和老师之间出现了更加无法逾越的鸿沟。
甚至还有人戏称:“这是一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风气导致我们的周围总是存在着各种诱惑和不正确的生活态度。
这个复杂杂且充满矛盾的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大学生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呢?”我国很多青年目前就处于这样一种盲目的状态,由于社会的多元化而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所以就有更加迷茫的人生追求和茫然的人生。
在社会竞争日益残酷的今日,青年们的人生追求已经不在满足于单纯的精神追求了,更多对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向往占据了他们为生活定义的大部分空间,在青年人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说生活很无聊,而纵观历史发展而言,这一代青年的生活水平要高出以往很多倍,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是相当的丰富,可是以前的青年人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却能感到生活的很充实,这主要原因是那时侯的青年对精神的追求要高于物质。
一个人可以为了一个无法触摸的理想不息奋斗,而我们的青年人中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呢?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结果就会很明朗了,如果当代的青年人连最起码的人生追求都没有认真考虑过,那是不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呢?当代的青年人生观大多趋向于生活化物质化了,这样的变化和外来思想的传入是分不开的,例如以前西方的嘻皮士和现在的雅皮士还有风靡一时的哈韩哈日,青年已经把追求快乐放到了生活的首位,如果说上个世纪是一个追求精神归属的时代那么这个世纪一定是一个快乐至上的时代,当代青年对生活的定义已经和上一代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去追求所谓的崇高的理想,能够充分的享受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由此我们也就能找到为什么青年的生活变的非常浮躁的原因了。
这样的生活态度是无可厚非的,谁都没有权利去否定他,作为一个正常人谁都想过上快乐的生活,而快乐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可见对物质的追求还是占有很大比例的。
而对于贫穷的精神追求就没有多少人去理会了。
【小结】围绕上述内容,当代社会的部分青年具有信仰和人生追求缺失的现象,当然,还有其他积极向上,坚定自己信仰、有明确人生追求的优秀青年,信仰和人生追求的迷茫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社会的错位、感性与理性的选择、物质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对弈、主流信仰与多元信仰的竞争等方面。
信仰传承要契合青年人的情感或利益需求,结合物质条件的发展程度、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以及青年的思维特征等进行阐释和引导,并且要避免过度政治化、功利化、世俗化倾向的信仰缺失现象的扩散,信仰教育也就值得人们去关注,青年人也应该从自身去反省重新认识自己,为自己在社会中清楚地定位,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信仰及人生追求。